要闻     |     城市远洋     |     老外在湖北     |     直观中国     |     视频     |     原创     |     热点专题     |     文旅     
一份来自鄂西夜间文旅的“共富经”
2025-08-12 09:49:19来源:湖北日报编辑:魏寒冰责编:魏寒冰

  夜幕低垂,贡水河两岸华灯初上。文澜桥下,土家儿女的欢歌与游客的笑声交织;兴隆老街里,非遗传承人敲响三棒鼓,西兰卡普织机的咔嗒声应和着茶香;远处竹筏上的“打铁花”表演绽放金辉,与岸边15000余个亮着灯的公共停车位共同勾勒出一幅热闹图景——这是鄂西小城宣恩的夏夜,也是一场由夜间文旅撬动共同富裕的生动实践。

  从寂寂无名的深山小城,到全省唯一以县城为支撑的开放式国家4A级旅游景区,宣恩用7年时间交出了一份亮眼答卷:仙山贡水旅游区累计接待游客1541.2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超92.45亿元,直接或间接带动5万余人就业,市场主体增长66%。这份“共富经”的密码,藏在山水与文化的交融里,写在业态与服务的创新中。

一份来自鄂西夜间文旅的“共富经”_fororder_aff3a58c3c954632b3e87b8fce252eab

  文化为魂:让老技艺长出新“钱景”

  “文化在场”是宣恩夜间文旅的初心,也是撬动共富的第一块基石。7月17日启幕的水上女儿会上,一群十来岁的孩子举着水盆加入千人水仗,水花里藏着“玩水祈福”的古老习俗;几步之遥的非遗工坊内,游客跟着传承人学织西兰卡普,让博物馆里的“土家织锦”变成可触摸的生活美学。

一份来自鄂西夜间文旅的“共富经”_fororder_d9159c0e90a442aaab05735a180f1ba7

  为让文化“活”起来,宣恩走出了“传统+现代”的融合路。凌波桥被改造成巨型屏幕,“数字瀑布”随土家打溜子节奏律动;“仙山贡水·浪漫宣恩”光影秀用全息技术重现“七仙女传说”,让苗族古歌与激光束在夜空共舞。正如当地文旅局局长所说:“要让游客在泼水时想起‘幺妹儿过河’的民歌,让文化从背景板变成体验核。”

  文化的吸引力正在转化为实实在在的收益。兴隆老街以“非遗+旅拍”焕新后,2023年获评湖北省旅游名街,商户年收入平均增长40%;“宣恩烤活鱼”从街头小吃变成地标美食,2024年消费活鱼约116万条,销售额超3亿元。老技艺长出新“钱景”,正是文化赋能共富的鲜活注脚。

  业态织网:全链条消费激活“夜经济”

  “游客来了,更要留得住、消费得舒心”,这是宣恩破局的关键。在3.6平方公里的核心景区内,“四桥三街两楼一廊”的空间骨架上,已织就“夜游、夜演、夜娱、夜宿、夜味、夜购”的全链条消费网。

一份来自鄂西夜间文旅的“共富经”_fororder_f5672dc3667a4ce5b6e5bd108f78a2ad

  “龙游贡水”“宣恩贡秀”两大拳头产品,2024年累计营收突破2000万元,龙游贡水当日最高收入突破28万元,成为引客留客的关键一招。“闫小姐的晚宴”沉浸式情景剧让观众化身剧情主角,带动周边民宿预订量增长60%;连办17年的水上运动会升级为“文体旅综合体”,2025年“浪漫宣恩嗨一夏”系列活动中,29个项目让游客从白天的“水上拔河”玩到夜晚的“浪花音乐汇”。

一份来自鄂西夜间文旅的“共富经”_fororder_f4bbd9d7f7994c8c8ffa7810b183f059

  业态创新让商户与游客共赢。民族风情街的“一元摊位”让村民零门槛创业,惹溪街的“烤活鱼一条街”通过协会自律实现明码标价,兴隆老街采用“联营抽成”模式降低入驻门槛,商户入驻率从不足30%跃升至87%。“以前守着铺子等客来,现在景区统一运营,旺季一天能赚过去一个月的钱。”老街商户李大姐的话道出了心声。

  合力托底:多方协同守护“长红”底色

  “网红”变“长红”,考验是协同能力。在宣恩,政府、企业、村民形成了共护共富的合力。

  政府搭好“舞台”:15座A级旅游厕所、每50米1处休闲座椅、机关单位停车场免费开放,让游客宾至如归;“红黑榜”制度规范市场,智慧平台实现人流预警智能化,旺季每50米1名救生员筑牢安全网。

一份来自鄂西夜间文旅的“共富经”_fororder_5372e0baceaa48e5b6f9a56889e82bf2

  企业唱好“主角”:国有平台公司市场化转型,30岁以下员工占比超80%,推出“夜游+夜宿”套餐延长游客停留时间;整合酒店、餐饮资源,2024年带动旅游综合收入增长76.1%,入选全国十大旅游目的地高质量发展案例。

  村民当好“主人”:从民宿老板到文化讲解员,从游船安全员到非遗传承人,5万余人在产业链上找到岗位。“以前在外打工,现在在家门口教游客跳八宝铜铃舞,既能赚钱又能守着家。”土家族村民向大哥的笑容里,藏着共富的温度。

一份来自鄂西夜间文旅的“共富经”_fororder_2cc85b022d3b42edacbd837ea3cb067e

  夜幕更深,贡水河畔的歌声依旧。这歌声里,有游客的尽兴,有商户的踏实,更有一座小城用7年时间写就的答案:文旅融合的路,本就是一条共富路。(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王晶 王理略 通讯员 鄂文旅 陈绪开)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