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日从三峡集团获悉,今年上半年,三峡大坝旅游区累计接待游客超148万人,同比增长3.87%。
在全国旅游市场持续火热的背景下,三峡大坝紧抓每一个长假节点。春节假期,三峡大坝接待11万名游客;“五一”假期,15.55万名游客走进三峡大坝,感受国之重器。
三峡大坝旅游区致力于服务与体验的持续优化。5月1日,智慧自助讲解系统全面启用,覆盖坛子岭、185园区等五大核心区域。70余个精心布设的讲解点位,为游客提供全景式解读,深度阐释三峡工程在防洪、发电、航运等领域的卓越贡献,让游客得以沉浸式感受其磅礴气势与人文底蕴。
小游客打卡三峡大坝。(受访单位供图)
坚持以文化赋能旅游。三峡大坝旅游区通过开展非遗进景区、“绣”出大国重器的浪漫主题花艺展、“我们生活在长江”儿童绘画展、“年轻不emo五四青春歌会”等特色活动,丰富了旅游区的文化内涵与吸引力。“在这里,我们感受到了三峡工程的伟大,也通过歌会体会到了青年人的责任与担当。这个假期过得非常有意义。”“五一”期间,一位青年游客在大坝观看青春歌会后感慨道。
持续深挖“大国重器”文化内核。今年1月正式运营的三峡工程文创店,迅速成为游客打卡新地标;5月成功举办“大国重器少年说 三峡精神接力行”红领巾讲解员大赛,选拔30名优秀少年加入“壮歌三峡志愿服务团”,常态化开展志愿讲解。
花艺扮靓三峡大坝。(受访单位供图)
三峡大坝旅游区还充分发挥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的作用,精心打造“党性教育”“生态+旅游”“红色研学”等多条特色线路,形成了覆盖小学至高中阶段的红色教育、生态环保、水利科普、水情教育、科技文化等五大主题课程体系,有效激发广大青少年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记者戴文辉、通讯员秦明硕、刘颖倩、伍洋)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