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     城市远洋     |     老外在湖北     |     直观中国     |     视频     |     原创     |     热点专题     |     文旅     
“小积分”激活大能量 空军预警学院雷达士官学校创新人才培养新局面
2025-06-23 16:56:53来源:中央广电总台国际在线编辑:高钰姗责编:魏寒冰

  暮色降临,空军预警学院雷达士官学校某学兵大队公告栏前,学兵们正围聚着认真查看刚刚更新的周积分榜。

  学兵满文杰低声问道:“这周你多少分?”

  “17分!”学兵张锦标自豪地回应,“我主动参加了两次公差勤务,还被评为‘训练标兵’,分队排名第一,全队第三!”

  “我才2分……本周内务评比扣了两分,下周得加把劲了。”另一位学兵感慨道。

  这一幕,已成为该学兵大队每周日晚点名后的“固定节目”。学兵们不仅在榜单中看到自己名列何处,更能明确了解自身在哪些方面有所进步、哪些方面还有差距。

  这种全新的“积分式”成长氛围,源于该学兵大队近年推行的量化管理制度。该制度以积分量化为核心,通过数据化、透明化的方式对学兵训练过程进行全面管理,为部队精细化管理和人才培养打开了新局面。

“小积分”激活大能量 空军预警学院雷达士官学校创新人才培养新局面_fororder_图片1

学兵们认真查看周积分榜 摄影 杨智杰

  量化管理制度实施之前,该大队的管理方式较为传统,依赖主观判断和经验处理,奖惩依据模糊,标准不统一。一些表现优异的学兵未能被及时发现和肯定,而个别“混日子”的学兵因缺乏监督机制,影响了整体训练氛围。大队领导坦言:“过去,我们虽然强调制度,但缺少科学的管理工具,学兵进步与否不够直观,激励机制也不够到位。”

  队干部也深有感触:“有的学兵感觉多干不如少干,做得好与坏都一个样,久而久之就容易出现消极懈怠情绪,整体管理难度加大。”这种状况直接影响了学兵的积极性、主动性,也制约了队伍凝聚力和执行力的提升。

  为破解管理难题,大队探索构建量化管理制度,即通过制定科学严谨的加扣分机制,将训练成绩、日常表现、大项任务参与、骨干带头作用等内容纳入积分体系。以100分为基础分,依据日常表现动态加减,积分数据每日更新,每周定期汇总并进行公示。

  该制度的核心,是构建起一个详实、及时的积分数据库。教学训练、日常养成、骨干作用和大项任务四个维度分别设立加分和扣分标准,如完成额外任务、获得表彰、主动帮带等可加分,迟到、违纪、训练敷衍等行为则会扣分。大队领导介绍:“这种‘成长仪表盘’机制,让每名学兵都能清晰看到自己每一次进步与不足。与过去‘层级管理’相比,如今的管理更加精准和可控。我们可以直观地看到某一时间段内全队在教育、训练、内务等方面的整体表现占比,并据此优化训练节奏和内容安排。”

  量化管理制度实施以来,该学兵大队的士气和氛围发生了深刻变化。以学兵李雨豪为例,他初入军营时因缺乏方向感,面对严苛训练一度失去信心。他回忆:“那时候感觉努力和结果没啥关系,甚至产生了‘多做多错’的不良心态。”而量化管理制度的推行,让他第一次直观看见自己的努力是否有效。积分榜清楚记录了每一次扣分原因、每一次加分成绩。“当我看到别人进步靠实干,我被扣分是因为疏忽时,心里真的震了一下。”李雨豪开始调整心态,主动练习枪支分解结合,从最初的89秒进步到40秒以内,最终成为班级训练骨干。

  “当我看到自己的分数一天天提升,感觉自己终于不是那个躲在角落里的观望者,而是一个在不断成长、迎头赶上的新时代战士。”李雨豪由衷地说。如今的他,已成为训练场上的佼佼者,积极带动战友进步。

  随着制度不断成熟,大队计划进一步推进智能化平台建设,将积分数据接入可视化系统,为每名学兵生成个性化的“数字成长树”,动态记录其成长轨迹和潜力表现,实现“数据+管理”双向驱动。

  “未来,我们希望实现管理模式由‘经验型’向‘智能型’转变,通过可视化分析,不仅帮助学兵了解自身优势短板,也为选拔骨干、制定训练方案提供决策依据。”学兵队队长赵强介绍道。

  目前,制度已初见成效:学兵大队整体训练成绩稳步上升,内务秩序显著改善,学兵精神风貌焕然一新。干部骨干普遍反映管理效率更高、学兵执行力更强、集体荣誉感持续升温。

  “积分不只是数字,它背后是责任、荣誉和成长。”这是该学兵大队越来越多学兵的共识。从传统经验式管理走向数据驱动的量化管理,该学兵大队用一套行之有效的量化管理制度,激活了学兵的内在动力,重塑了公平竞争的氛围,为部队人才培养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新范式。

  大队领导总结道:“我们不是为了管理而管理,而是用一种看得见的方式帮助学兵实现成长。未来的管理之路,需要更多这样的探索和创新。”

  学兵大队的探索还在继续,而这条融合数字化、制度化、人文化的管理之路,已照亮越来越多学兵的成长轨迹。他们在积分中突破,在竞争中成长,在责任中蜕变,正向着新时代强军目标坚定迈进。(文 陈飞 陈嘉 李宇航)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