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湖北鄂州红莲湖污水处理厂,覆盖屋顶与水池的数千块光伏板正将阳光转化为电能,驱动着日处理5000吨污水的设备持续运转。当天,国网鄂州供电公司工作人员对光伏电站配套线路设备开展了巡视检查和隐患排查,详细了解光伏并网以来的运行状况。
国网鄂州供电公司工作人员利用无人机对光伏进行巡检 摄影 姜志刚
这一由鄂州蓝工水务有限公司打造的“水厂+光伏”项目,年发电量达200万度(含红莲湖、葛华污水处理厂两个项目),相当于减少标准煤消耗约600吨,成为当地探索资源集约化发展的创新样本。
污水处理是典型的高耗能产业,电力成本约占生产成本的30%。如何破解能耗难题?鄂州蓝工水务有限公司将目光投向空间资源整合——利用厂区屋顶、水池等闲置区域铺设光伏板,实现“板上发电、板下治污”。以红莲湖厂为例,其光伏电站总容量500千瓦,年发电量约50万度,月均发电约26000度,节约电费18000元。光伏发电覆盖了水厂90%以上的用电需求。此外,光伏板通过遮挡阳光抑制水池藻类滋生,降低清洗维护频次,每年可节约综合成本超百万元。
国网鄂州供电公司工作人员对污水处理装置进行用电检查 摄影 姜志刚
“用绿电净化污水,既降本又环保,是真正的双赢。”该公司工艺主管姜鹏表示。项目的快速落地离不开多方协同,从规划阶段的技术方案优化,到建设期的并网效率提升,专业力量为项目提供全程护航。姜鹏回忆,自意向建设光伏电站起,供电公司便积极提供业务支持,通过优化营商环境,推动业务流程优化,精简合同审办、优化并网服务等举措,助力项目比原计划提前一个月并网发电。
污水处理厂航拍全景 摄影 金绍成
目前,红莲湖与葛华两座污水处理厂的光伏系统总处理能力达每天10万吨,服务面积覆盖200平方公里。“未来将进一步推广‘光伏+’模式,让更多厂区变身‘绿色电站’。”鄂州蓝工水务公司有关负责人表示。(文 张良 苏小云 姜志刚)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