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     城市远洋     |     老外在湖北     |     直观中国     |     视频     |     原创     |     热点专题     |     文旅     
全球网友:总要去趟武汉吧
2025-05-21 16:48:11来源:大武汉编辑:高钰姗责编:魏寒冰

全球网友:总要去趟武汉吧_fororder_c2f14e049bb8e7ab45d4436c13dfddfd

  “武汉什么时候成了旅游城市?”2025年“五一”假期,上海白领周远在“长江荣耀号”的过桥仪式上,被身后举着手机连拍几十张照片的东北阿姨说得会心一笑。他想起自己这次选择武汉旅行的初衷,来自手机里2025年央视春晚武汉分会场《星汉耀江城》的视频——黄鹤楼金翅破屏、千人鼓阵齐鸣,大戏台上唱出“此地英雄,更看今朝”……全球网友留言:总要去趟武汉吧。

  而当晚,周远脚下是长江的浪,耳边是青春的笑,长江大桥的明黄灯火和黄鹤楼的金色飞檐交相辉映,像是一幅被时光重新描摹的《清明上河图》。这样的场景,让曾走过千山万水的他,依然震撼感动。这里是武汉,大江的豪迈、城市的活力、千年的文脉,都在向世界讲述着长江的故事。

全球网友:总要去趟武汉吧_fororder_0d2f75baacfdea037dc2b673e88778ce

  “黄鹤楼前凤凰的金翅差点戳到我手机屏幕上!”2025年央视春晚武汉分会场8分钟短片《星汉耀江城》播出后,网友的这句调侃引发热议。这场视觉盛宴中,编钟奏响千年楚音,虎座鸟架鼓、黄鹤楼等文化符号交相辉映,让全国观众第一次如此直观地感受到楚文化的震撼。

  春晚效应迅速发酵。春节期间,湖北省博物馆每天开馆前,门口就排起了千米长队。几个月之后,曾侯乙编钟入选《世界记忆名录》,而湖北省博物馆筹备已久的VR项目《穿越青铜纪》也应运而生。游客戴上VR头盔,就可亲历“三千越甲可吞吴”的壮烈场景。曾侯乙的宫殿中,编钟奏响千年音律,音波在空中荡漾开。这些引人入胜且易于理解的互动体验,让观众从文物的“旁观者”,变为历史的“参与者”。

全球网友:总要去趟武汉吧_fororder_4fc764b0ff39810583783f96160ff6c4

  与此同时,新晋“中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的盘龙城遗址博物院也迎来参观高峰。这座被誉为“长江流域青铜文明之源”的遗址,向游客展示着武汉3500年的建城史。有位内蒙古游客告诉长江日报记者,盘龙城遗址让他大为震撼,也是第一次知道武汉的历史底蕴如此深厚。

  5月5日下午,音乐剧《日落大道》剧组来黄鹤楼打卡,主创们站在“天下江山第一楼”匾额前,听讲解员讲历史典故,瞬间被圈粉。登上五楼,他们举起手机狂拍,以长江为背景合影。今年春节期间,黄鹤楼单日客流突破2.8万人次,年轻游客占比达到65%,改变了以往以中老年为主的客群结构。武汉市文旅局抓住这一机遇,推出“登名楼  观名博”荆楚文化之旅线路。这条线路将省博、黄鹤楼、晴川阁等文化地标有机串联。“我们不是简单地把景点串起来,而是通过沉浸式剧游、非遗手作、美食体验,让游客触摸到文化的肌理。”相关负责人解释。

全球网友:总要去趟武汉吧_fororder_4b282b16bcdb996053257b72554aa169

外国游客手握黄鹤楼文创雪糕合影。记者何晓刚 摄

  在盘龙城遗址保护现场,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博物院5年来参观人数翻了3倍,官微下的留言来自五湖四海。在刚刚过去的“国际博物馆日”,湖北省博物馆获得2025年度“全国最具创新力博物馆”,5月持续上新文化旗舰店、“剑器长虹”越王勾践剑文创展等,通过多元化的文创产品,让馆藏国宝以生动实用的方式走进大众生活。

全球网友:总要去趟武汉吧_fororder_e836a347fbe931ef7b167b4a252afc72

  “这哪里是赏樱?分明是闯进了盛唐的诗画里!”3月,杭州游客林琳在武汉大学樱花大道发出惊叹。她眼前绯云般绽放的樱花中,身着唐装的“杜甫”正吟诵着“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樱花邮局的楚文化印章前,年轻人排队将编钟、越王勾践剑的纹样拓印在明信片上;夜幕下的黄鹤楼,开启“樱花司夜使”主题巡游,书法、茶艺、古筝演出齐齐营造浪漫,全国各地的游客在这里赏花韵、听花音、点花妆……一抬头便是“烟花三月”的盛世画卷。

  武汉的“春光雄心”重塑着城市气质。昙华林历史街区变身“樱花人文小镇”、江汉路书店的露台上,飘落着粉色花瓣雨,音乐人在西北湖樱花树下开起音乐会,引发全场大合唱。春天的武汉,浪漫文艺又摩登。这里的创意餐厅,水磨石地板、木质手扶梯保留原貌,休憩天井精致小巧。

全球网友:总要去趟武汉吧_fororder_b27915d5b82b4cba4276ed96d3047dee

  数据印证着这场“场景创新”的成功。“这不再是简单的赏花,而是以樱花为媒介的城市文化总动员。”业内人士评价,“当别处还在卖门票时,武汉已经把整座城市变成可触摸的‘中国春天博物馆’。”

  “让每片花瓣讲述长江文明的故事”——这不仅是文旅规划的蓝图,更是武汉的生动实践。从单纯的赏花胜地到文化IP的崛起,樱花季超300场主题活动、汉马消费总效应接近3亿元、“蒜鸟”文创销售量突破10万只……数据火热的背后,见证着武汉“春天文化”的蜕变。

全球网友:总要去趟武汉吧_fororder_649660dd53d1fe84929d5ba64e8f884d

五一期间,游客参观沙湖公园的世界花园大会。图源:武汉市文化和旅游局

全球网友:总要去趟武汉吧_fororder_7f5922fe3b97d8d743ff9ef815dd91ae

  “五一”假期,武汉市文化和旅游局启动“2025长江旅游季·长江甲板声浪派对”。“古琴号”化身江上热力引擎,甲板成巨型舞台,游客们尽情享受“流动的音乐节”。长假过后,长江旅游季热度依旧,“古琴号”持续上新国潮盛宴,将“派对的夏天”延续下去。

  来自全球的年轻人频频用脚步深入城市。长江大桥追落日的浪漫、江边“一棵孤独的树”、框住了长江二桥的藤蔓洞穴、烟雨中的鹦鹉洲长江大桥、杨泗港长江大桥的桥下空间等,在年轻人的镜头和分享中火爆全网。

全球网友:总要去趟武汉吧_fororder_47d9f656cd2cd67ba3b678df50cb0abe

  领一束栀子花插在瓶子里、别在头发上,已成为武汉人迎接夏天的新仪式感。中国旅游日当天,武汉文旅官宣:“武汉送你10万朵栀子花”活动又来了。从5月24日到6月22日,江汉路的栀子花市集,武汉与长沙、南昌、岳阳四地的“交换周末旅游计划”,邀请年轻游客“互相串门”。

  科技赋能下,长江文化传播半径不断拓展。AR导览、数字光影秀等技术,让游客在游江时感受到“孤帆远影碧空尽”的诗意和奇幻。数据显示,随着2025长江旅游季开启,武汉酒店在“五一”假期期间预订率达九成以上,“两江游览”项目收入同比增长16.5%,印证着这场青春叙事的成功。

全球网友:总要去趟武汉吧_fororder_e6a8cba27e1d84ad7d64332214f7bd89

黎黄陂路巴公房子人气火爆。记者胡冬冬 摄

  如今,站在黄鹤楼上远眺,但见长江奔涌,千年文脉与青春活力在此交汇。用“元宇宙编钟”让历史可触碰,用“樱花音乐会”让春天可感知,用盛大的“江上派对”让长江可互动。正如一位网友所言:“武汉让世界看见——这里不仅是‘通衢’,更有长江文化之‘魂’。”(长江日报记者黄丽娟 徐璐 海报主创:朱晨颖 刘岩)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