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     城市远洋     |     老外在湖北     |     直观中国     |     视频     |     原创     |     热点专题     |     文旅     
湖北文旅市场春节假期火爆出圈
2025-02-05 11:38:55来源:楚天都市报编辑:高钰姗责编:魏寒冰

  原标题:跟着春晚游荆楚 五洲游客来过年 湖北文旅市场春节假期火爆出圈

湖北文旅市场春节假期火爆出圈

2月4日,大量市民游客到武汉园博园汉口里央视春晚长桌宴取景处打卡,人们在古色古香的汉口里逛市集、赏民俗、品美食,年味满满。据悉,从初一到初七,每天有2万多名游客来此游玩。 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记者李辉摄

湖北文旅市场春节假期火爆出圈

汉口里人气爆棚 摄影 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记者肖颢

  金蛇闹新春,荆楚年味浓。2025年春节假期是春节申遗成功后的第一个假期,湖北各地都洋溢着新春欢乐气息,国内外大量游客前来游园赏景、新春祈福、品鉴美食,体验荆楚年味。在240小时过境免签、春节申遗成功、武汉成为春晚分会场等效应的强力带动下,湖北文化旅游市场火爆出圈,迎来“开门红”。

  春晚、电影带火湖北

  2025年春节假期,春晚的文化影响力和热门电影的取景地效应,让武汉和襄阳两地的旅游热度显著提升。

  武汉首次作为央视春晚分会场,8分钟惊艳亮相,让荆楚大地的文旅热度直线上升,“跟着春晚游湖北”成为热门话题。携程数据显示,武汉搜索量同比暴增1160%;去哪儿网数据显示,春节假期武汉旅游市场增长强劲,游客预订量同比增长117.65%,增幅在全国十大热门城市中位居第二。

  为了让广大游客打卡春晚取景地黄鹤楼、光谷星河广场、江汉路、吉庆街,武汉市精心策划“跟着春晚游武汉”三大主题线路,覆盖武汉各大经典地标。黄鹤楼景区从初二至初五每天接待游客近2.8万人,同比增长12.15%。湖北省博物馆游客屡创新高,日均约3万人,大年初三进馆3.2万人,刷新2024年“五一”2.49万人单日最高纪录。春晚中惊艳亮相的汉口里山陕会馆和长桌宴成为新晋打卡地,游客络绎不绝。“跟着春晚游长江”“打卡春晚同款游船”成为新风尚。

  武侠电影《射雕英雄传:侠之大者》的热映带动全国游客纷至沓来,感受郭靖、黄蓉守襄阳的故事场景。1月29日至2月3日期间,襄阳推出“看射雕、吃牛肉面、守襄阳欢喜过大年”系列宣传及惠民活动,游客凭机票、高铁票、《射雕英雄传:侠之大者》电影票根在景区可享打折,全市超3万个停车位全部开放,还开通了襄阳东站至奇幻谷度假区免费专线和唐城免费循环摆渡专线。

  非遗民俗亮点纷呈

  在湖北各地,舞龙舞狮等春节民俗活动精彩纷呈,体验民俗﹑赶大集成为新春旅游热点。荆州古城和荆街推出舞龙舞狮、火壶、打铁花等特色表演。恩施市在清江沿线打造非遗长廊,8县(市)非遗传承人自正月初四开始表演利川灯歌、肉连响等精彩非遗节目。黄冈黄梅县东山问梅村轮番上演“贺岁巡游戏梦东山”“白蛇传东山渡情”等精彩大戏,国风舞蹈、民乐演奏、黄梅戏曲、火秀铁花,令人目不暇接。

  各地还通过生动展示和互动体验,让游客沉浸式感受非遗魅力。比如,宜昌博物馆结合“古城记忆”展区的长盛川茶艺、花馍、漆扇、版画、棕编、彩陶等非遗消费场景,组织逛展、互动、猜灯谜、抽奖等活动。十堰郧西各类国家级、省级非遗在郧西老北街低碳文化街区亮相,众多外地游客以“游玩+体验”的方式感受文化。

  武汉入境游同比增长48%

  在国家240小时过境免签等政策利好下,“China Travel”持续火热,春节期间,湖北的入境旅游也可圈可点。

  记者从湖北省文化和旅游厅获悉,为满足境外游客来鄂旅游便利化需求,全省4A级以上旅游景区和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已完成外国人持永居证的线上购票及刷证入园等应用,发布面向港澳和海外学生的游学旅游线路,湖北深度游线路在中国港澳台地区和马来西亚、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家成功落地。宜昌三峡机场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方向增加航班,可直飞泰国曼谷、越南胡志明和河内、新加坡和中国香港等重点境外及地区客源城市。宜昌东站为入境游客量身制定出行方案,办理往返车票,开辟团体专用绿色进站通道,组织专人全程帮扶引导乘车,优化接驳大巴线路,提供公铁接驳专用通道。

  2025年1月14日至17日,“知音湖北”文旅宣传推介走进东南亚越南、泰国、老挝三国,重点推介了湖北主题旅游线路,传承弘扬中国春节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大年初二,湖北省组织策划“欢乐春节·五洲游客湖北过大年”活动,来自美国、英国等30多个国家以及中国香港、澳门地区的250多名游客在武汉共同感受中国传统新年的浓郁氛围,有效增强湖北文旅国际传播力、影响力。数据显示,春节期间武汉入境游订单量同比增长48%。(记者 刘微 通讯员 鄂文旅)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