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     城市远洋     |     老外在湖北     |     直观中国     |     视频     |     原创     |     热点专题     |     文旅     
“一键淘宝”供需对接 湖北科创供应链半年“撮合”襄阳372个项目
2024-12-30 10:38:45来源:湖北日报编辑:高钰姗责编:魏寒冰

  高校院所有专利技术,找不到买家?

  企业有技术难题,却不知道找哪位专家?

  谁来牵线搭桥,让他们有效衔接,实现“1+1>2”?

  湖北科创供应链平台由此应运而生。2024年下半年,襄阳入驻企业4667家,需求总数2801项,“撮合”372个项目实现技术与市场的精准对接。

  372个项目精准匹配

“一键淘宝”供需对接 湖北科创供应链半年“撮合”襄阳372个项目

辛红敏(左一)在超卓航科“国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工作。(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田悦 摄)

  “上周辛红敏教授刚到生产车间,与公司研究人员交流项目内容。”湖北超卓航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陈展介绍,有了这个平台,企业线上找技术,像网购一样方便。

  辛红敏是湖北文理学院汽车与交通工程学院副教授,她扎根航空产业一线发挥专长,建设博士服务团队。超卓航科是国内少数掌握冷喷涂固态增材制造技术,并最早将该技术运用于航空器维修再制造领域的企业。

  8月15日,超卓航科在湖北科创供应链平台发布了一则关于“冷喷涂快速增材耐高温”技术需求,以前有过合作的双方再续前缘。

  “通过半年的推广,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纷纷入驻。”襄阳市科技局副局长汤凯介绍,科创供应链不仅为供需双方提供了对接的线上平台,更重要的是还提供了对接的“地网”,组建专业运营团队,当好“科技红娘”。

  针对链主企业开展一对一走访,定向对接科学家、工程师50余人,建立1天内线上确认需求、5天内线下深度对接、15天内给出初步解决方案的“1+5+15”的需求响应机制……一座桥梁,帮助打通供需双方“隔膜”。

  汤凯说,目前,科创供应链平台已“撮合”372个项目,实现技术与市场的精准对接,实现强强联合,让更多科技成果走向生产线。

  百余家企业获得亿元授信

  “十几天时间就完成了审核提款200万元,效率真高!”12月23日,提起湖北科创供应链平台带来的成效,湖北升泰机电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易军杰直呼“没想到”。

  这是工商银行在全省落地的首笔“创新积分贷”资金,也是该银行为科技型企业量身定制的金融产品。产品出炉后,“地网”团队摸排企业需求,联合襄阳高新区举办政银企对接会,给创新积分在60分以上的企业和银行当中间方,一举成功。

  创新积分指标体系则是根据技术创新、成长经营、高端人才、辅助指标四大类共计25项标准综合核算出分值,也是银行授信的重要依据。

  “其他贷款产品看重固定资产、销售额等指标,这款产品更适合初创期的科技型企业。”工商银行襄阳分行相关负责人介绍,“创新积分贷”重点关注企业产品的科技含量、技术实力、发展前景等。第二笔贷款500万元,于12月5日在襄州区落地。

  今年8月,襄阳市政府与工商银行湖北省分行签订《共建科技创新供应链金网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在增强数字金融服务能力、创新开发特色科创金融产品、开辟科技金融服务新模式等三个方面开展合作。

  至目前,工商银行已评定襄阳符合条件企业100余家,推荐授信额度1.08亿元,储备科技型企业500余户。

  真金白银支持“牵手”项目

“一键淘宝”供需对接 湖北科创供应链半年“撮合”襄阳372个项目

襄阳市农科院院长凌冬(中)和华中农业大学学生研讨小麦育种技术。(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田悦 摄)

  12月24日9时,襄阳市农科院院长凌冬正在浏览“湖北科创供应链线上平台”,看需求,查项目,寻合作。

  眼下,该院正牵头与湖北农家富种业等单位联合研发“中抗赤霉病小麦品种”,该项目获批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专项,有100万元资金支持。

  襄阳市农科院先后培育15个小麦品种获得省级或国家级审定,实际转化率不到70%,转化收益不高。“农科院的主要精力放在研发端,只熟悉经常合作的企业,无法向更多有需求的企业推广新成果。有了科创供应链平台,对接更便捷,政策更完善。”

  科技创新始于技术、成于资本,尤其是农业项目,在初创期更渴望政策、资金的扶持。

  襄阳出台《关于支持科技创新供应链平台建设的若干措施》,自2025年1月1日起,对通过科创供应链平台撮合且属于主导产业发展急需的研发项目,按不超过单个项目投入总额25%的资金给予补助,最高不超过300万元;支持企业通过科创供应链平台形成产学研合作,按照技术交易额的8%给予奖励,最高不超过20万元;支持高校院所专家团队依托科创供应链平台服务企业技术创新,按照项目到位资金的10%予以奖励,最高不超过20万元。

  让要素精准对接、高效流通,推动科技成果转化、激活经济循环。襄阳科创供应链体系建设正快马加鞭,推动着襄阳现代化产业加速跃升。(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汪璐 通讯员杨逍 裴清颖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