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自主研发制冷家电“中国芯” 东贝压缩机畅销60多个国家和地区
东贝集团自动化生产车间,产品源源不断下线。(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薛婷 通讯员 周巍 摄)
12月6日,第四届湖北省高价值专利大赛结果揭晓,黄石东贝压缩机有限公司“共鸣腔式吸气消音器及制冷压缩机”专利获优秀奖。
作为制冷电器的“心脏”,一台压缩机,60个零件。东贝压缩机公司58年来不断创新突破,832项专利获国家授权,其中发明专利76项。
专利技术涌现,核心技术突破,东贝压缩机耗电更少、噪音更小、重量更轻,畅销全球60余个国家和地区,年出货量4000万台,单一品牌销量连续多年全球领先。
一年获27项发明专利
2024年,是东贝技术创新成果最丰硕的一年。
至11月26日,东贝公司今年已获27项发明专利,这一数据同比增长575%。围绕压缩机减振降噪、性能提效、机械结构优化、变频控制器开发、工艺工装应用等开展技术创新,公司申请技术专利127项。
“我们一直积攒力量,今年集中爆发。”东贝研发中心部长袁庆庆说,公司设立多项创新奖励政策,如董事长特别创新奖、开发奖、专利奖等,每获一项专利,工程师会有相应奖励。重大技术突破,会在应用基础上按1.5至3倍的额度再奖;颠覆性技术,经评估奖金可达50万元。
东贝压缩机公司研发中心150多人的研发队伍,有不少来自巴西、韩国等的业界技术“大咖”。技术带头人杨百昌,作为从事制冷压缩机领域几十年的专家,坐镇研发中心,带领团队,潜心研发。如今,东贝公司制冷压缩机板块每年研发投入2亿元,占公司营收4%左右。
为解决压缩机机芯和支撑结构之间振动,产生噪音的问题,东贝变频产品开发主管曹烜伟发明了“一种压缩机机芯减振支撑结构以及压缩机”专利,应用于公司压缩机,大大提升产品竞争力,“降噪、节能、高效是压缩机核心竞争力,我们要让冰箱静些、再静些”。
自主研发替代进口芯片
2023年,东贝研发的超高效变频压缩机通过国家级鉴定,制冷性能系数COP达到2.18,居国际领先水平。
COP是单位能耗所能获得的冷量,是制冷系统一项重要技术指标,制冷系数越大,能源利用效率越高。对于压缩机企业来说,COP达到2.18意味着什么?
早在2009年,东贝牌压缩机凭借COP2.03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成为迄今唯一获得此奖的压缩机企业,从2.03到2.18,是大量科研人员夜以继日的攻关。
以活塞间隙优化实验为例,东贝研发团队装机测试100多个方案,每个方案至少三台机械测试,历经数月,终于找出最优比。在此基础上,通过对相关技术拓展优化,“一种可伸缩的凸台活塞及其工作方法”获发明专利,于2024年8月成功授权。
关键核心技术买不来,自我点滴突破都会带来巨大回报。2021年,东贝自主研发的第6代“VBF”变频压缩机,COP值突破2.15,这款全球领先的超高效变频压缩机一上市,就使东贝变频压缩机销量增长50%,大量出口欧洲市场。
变频技术是东贝压缩机着力攻坚的重点,“10年前进入该领域时市场容量仅5%,现在达40%”。东贝研发中心部长助理肖建华说,压缩机能耗与转速正相关,转速越快耗电越大。东贝攻克变频技术,随着温度降低,转速进行自适性调节,实现节电目标。
别小看了这转速的变化,一台冰箱一天节约0.1度电,一年就是36度。以东贝压缩机年出货4000万台计,年节电14亿度。东贝自主研发的芯片替代进口,将压缩机芯片价格由80美元降至10美元。
每年新品研发逾百个
东贝研发中心,设有技术先行研究部,时刻关注行业前沿技术信息。
肖建华说,公司构建专利规划三维模型,专利规划分析行业出现的新技术,生成专利地图,随时捕捉行业最新技术成果。
同时,研究部把整个行业相关技术做成三维地图,如某处很密集,说明别人已有专利布局,行业正往这个方向发展。如某处很平坦,说明别人尚未有专利布局,公司就要申请专利规划保护,储备新技术。
关键技术开发一代、储备一代。今年获批的同步、异步双缸制冷压缩机专利,就是前瞻布局。“这个技术的山头,我们要插上一杆旗。”黄石东贝压缩机有限公司技术总工戴竟雄说,2025年,东贝将通过产品高效化、小型化以及新能源技术开发,推出系列新品。
东贝公司携手中科院理化研究所,进军深冷领域,投入3000万元,成功研发出制冷温度-86摄氏度压缩机,实现-200摄氏度超低温技术突破,摆脱高端装备医用低温压缩机和科研超低温压缩机依赖进口的局面。新型冷剂的氦气、二氧化碳等新材料更环保,也在研发。
如今,黄石东贝压缩机有限公司平均每年新品研发130个以上,带动产业链200余家企业发展,打造制冷家电“中国芯”。(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杨富春 通讯员 俊辉 肖琼 赵羽)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