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     城市远洋     |     老外在湖北     |     直观中国     |     视频     |     原创     |     热点专题     |     文旅     
160余位专家齐聚武汉 共商应用型本科院校英语类专业教学改革
2024-05-13 15:48:52来源:中央广电总台国际在线编辑:胡礼国责编:石丽敏

  新时代背景下,英语类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面临哪些机遇与挑战?应用型本科院校英语类专业如何进行有效的教学改革?5月11日至12日,第七届全国应用型本科院校英语类专业教学改革与发展论坛在武汉召开。全国应用型本科院校英语类专业教学联盟理事长、江西服装学院校长薛家宝认为,应用型高校外语专业的教学改革要根据地方经济建设对人才的新需求,确定培养规格、调整课程设置、优化实践体系、更新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实施“定向于行业、定性于专业、定型于应用、定位于教学、定格于实践”的应用型英语专业教育,形成以学生全面发展为主旨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机制。

160余位专家齐聚武汉 共商应用型本科院校英语类专业教学改革_fororder_图片3

论坛现场 摄影 王浩然

全国应用型本科院校英语类专业教学联盟理事长、江西服装学院校长薛家宝 摄影 王浩然

  本次论坛由教育部高等学校外国语言文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和全国应用型本科院校英语类专业教学联盟主办,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协办,武汉商学院承办。来自全国近60所高校的160多位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共同探讨新时代背景下英语类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的机遇与挑战。

  本次论坛的主题为“应用型本科院校英语类专业教学改革与发展”,围绕这一主题,论坛设置了主旨报告、教学展示、分论坛环节,充分展示了应用型本科院校英语类专业教学改革的最新成果和发展趋势。

华中师范大学教授罗良功 摄影 张胜妹

  主旨报告中,华中师范大学教授罗良功提出应用型本科院校英语专业的数字能力培养的目标与路径,他认为应用型高校英语专业教育尤其应该高度重视基于人工智能的教育教学改革,以推动时代化、特色化的应用型本科人才高质量培养。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教授程维 摄影 王浩然

  聚焦生成式人工智能时代外语专业课程思政建设,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教授程维认为,英语类专业的教育者应审慎评估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利与弊,挖掘外语专业的人文性,厚植其家国情怀。

  外研社国际人才发展中心的冯涛表示,产教融合背景下应用型本科院校外语人才培养应支持高校建设产教融合育人实践基地和产业学院,打造“外语+专业”“专业+外语”人才培养模式,以产教融合特色支持外语学科专业发展。

上海外国语大学教授冯庆华 摄影 张胜妹

  面对突飞猛进的智能技术,英语的教学与研究该如何应对?上海外国语大学教授冯庆华表示,许多技术平台植入了人工智能,为语言和艺术教育及学习提供了很大的便利。学校的教师和学生必须发挥人工智能技术的引领作用,为国家和社会作出更大贡献。

华中科技大学教授许明武 摄影 王浩然

  当前,应用型本科院校如何谋发展、强特色?华中科技大学教授许明武提出,要根据学校整体办学定位,依托校本优势平台和师资力量,推进外语与专业教育的结合,培养复合型、应用型人才;积极开展校企联合和横向的国际交流合作,为学生提供良好的语言实践交流平台,增强学生的专业技能;立德树人,提升学生的合作协调能力、团队精神、沟通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等。

武汉商学院外国语学院院长李萍 摄影 张胜妹

  如何发挥“在线教学”与“面授教学”的优势并将二者有机融合?武汉商学院外国语学院院长李萍通过对在校200余名学生的调查研究,提出构建有效的师生学习共同体,推进教师在学习共同体中的角色转变,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变成学生学习的参与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培养教师专业素养与人文精神,培育学生的高阶思维,激励学生形成相互影响、相互学习的团队文化。

  论坛同步设立了教学展示和分论坛讨论环节。教学展示中,三江学院讲师何晴霞、苏州大学副教授毕鹏分别进行了综合英语教学展示和视听说教学展示。分论坛环节上,与会代表围绕“英语类专业课程思政模式与育人实践”和“英语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与教学信息化研究”主题展开了热烈讨论。来自不同高校的14位专家学者集中展示了各自研究领域最新成果,结合本校改革情况和新文科建设的大背景,从专业建设、课程体系建设、教材建设、教学法、人才培养、课程思政、人工智能、产教融合、中国对外形象构建与传播等方面作了充分探讨和经验交流。

  据悉,全国应用型本科院校英语类专业教学改革与发展论坛已经成功举办了六届,每届论坛都吸引了众多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教师代表和企业家参加,为推动我国应用型本科院校英语类专业教学改革与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本次论坛的成功举办,将为我国应用型本科院校英语类专业教学改革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为培养更多优秀的英语人才奠定坚实基础。(文 杨姝 李倩)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