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藏在深闺中的文旅资源,露出真面目。4月23日从省地质局获悉,全省8个试点县(市、区)已完成文旅资源普查的外业调查工作,新发现资源1191处,其中包括一批罕见的古生物化石、天坑、环崖丹霞等资源。
湖北省文化和旅游资源丰富,但部分文旅资源存在分类不够清、底细不够明、资料不够全等情况。全面系统摸清湖北文旅资源家底,有助于文化旅游资源的发掘、开发、利用和保护,推动文化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外业调查,主要是对地文景观、水域景观、生物景观、天象与气候景观、建筑与设施、历史遗迹等8大类旅游资源的地理位置、资源类型、坐标、性质与特征、进出条件、保护与开发现状、开发利用方向等进行调查评价。
2023年4月,在省文旅厅统筹推进下,省地质局履行技术总包和具体实施单位职责,组织局属16家单位对黄陂区、利川市、郧西县、秭归县、钟祥市、洪湖市、通城县和英山县等8个县(市、区)率先开展文旅资源普查试点工作。“通过走访、问卷调查、实地调查、无人机拍摄等方式对旅游资源进行全方位的调查,按照能普尽普原则力求实现全覆盖。”省地质局城乡地质处相关负责人介绍,230余名文旅普查专业技术人员先后调查面积达22247平方千米,拟定资源单体总量约9536个,调查资源单体6012个。
调查成效逐步突显,新发现了一批极具旅游价值的文旅资源。据介绍,新发现的1191处资源主要为地文景观、水域景观等,如在利川市发现了国内罕见的古生物化石石林和藏在深山无人识的天坑、环崖丹霞等景观;在郧西大梁地区,发现了丰富典型的泥盆纪珊瑚化石资源,为3.5亿年前秦岭曾在海底提供了实证。这些资源的发现,极大地丰富了湖北文旅资源,为深度挖掘资源潜力、积极做好资源开发利用及保护提供了“家底”保障。
据介绍,此次普查试点,建立了湖北省文旅资源普查技术标准体系、外业数据采集平台,探索了三维建模创新立体可视化成果应用表达方式。外业调查完成后,省地质局将开展验收和报告总结工作,并在其他县(市、区)推广文旅资源普查经验。(记者林晶、通讯员韩轩、彭小桂)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