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     城市远洋     |     老外在湖北     |     直观中国     |     视频     |     原创     |     热点专题     |     文旅     
湖北水运10年巨变 泊位减少六成 港口通过能力增长1.6倍
2023-09-20 11:06:39来源:湖北日报编辑:李燕责编:冯薇薇

湖北水运10年巨变 泊位减少六成 港口通过能力增长1.6倍

湖北水运10年巨变 泊位减少六成 港口通过能力增长1.6倍

湖北水运10年巨变 泊位减少六成 港口通过能力增长1.6倍

  9月初,一艘万吨巨轮停靠在黄冈市浠水县长崃绿色矿山项目码头4号泊位,红色装船机里砂石骨料以每秒一吨的速度,潮水般倾泻至船舱,20分钟前,这些砂石骨料还在6.1公里远的矿山上。它们通过封闭廊道,穿隧洞、跨高速,在运输皮带上跳动着“直达”码头。几小时后,1.3万多吨砂石“乘坐”万吨货轮前往上海。

  “快速推进、提前达产,今年产值有望突破6亿元。”中电建长崃(浠水)新材料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对湖北日报全媒记者说。总投资56亿元的长崃绿色矿山项目由矿山及骨料加工系统、长胶廊道、码头等三大工程组成,不仅是浠水县单体最大投资项目,其码头也是湖北绿建码头之一。

  10年取缔各类码头1859个

  鸟瞰长江湖北段沿线,山清水秀、两岸“泼”绿,以前码头林立、砂堆遍地、灰尘蔽日的景象不见了。来自湖北省交通运输厅的统计,10年来湖北省通过码头整治,生产性泊位个数为746个,较2013年减少61.4%,但港口通过能力较2013年增长1.6倍。

  这是湖北省交通运输厅坚持不懈抓好长江大保护和绿色发展的缩影。

  打破困局,带来新机遇。省厅统筹推进非法码头非法采砂专项治理、水污染治理、水生态修复等一系列专项行动,长江沿岸实现从“生产锈带”到“生态绣带”的美丽蜕变。利用腾退岸线,建设了一批规模化码头,提高港口岸线使用效率。截至今年上半年,全省长江及汉江、清江累计取缔各类码头1859个,腾退岸线150公里,长江码头岸滩生态修复面积超过856万平方米。

  岸线资源管控力度增强。省交通运输厅会同有关部门加强港口项目前期工作管控,严格港口岸线审批。联合省发改委印发通知,建立长江、汉江港口岸线资源管理和集约高效利用长效机制。协调推动港口总体规划修编,以规划为手段,强化长江、汉江港口岸线资源管控。截至今年上半年,湖北省长江、汉江已利用港口岸线长150公里,仅占自然岸线总长的4%,比“十二五”末期下降五成。

  腾笼换鸟打造“智慧码头”

  在繁忙的武汉阳逻国际港集装箱水铁联运二期码头,工人熟练地操作吊机“抓”起一个满载货物的集装箱,平稳放在一辆无人驾驶平板车上,一套操作工序下来仅需两分钟。这是全国内河第一家铁路装卸自动化码头、首家集装箱智慧码头。

  此外,黄石港棋盘洲港区建成全国内河第一家全自动化散货码头,荆州港车阳河港区建成全省首个“散货线+集装箱进提箱业务”全流程智能化码头。目前,武汉港阳逻港区、汉南港区、宜昌港白洋港区、荆州港盐卡港区、车阳河港区等一大批大型化、专业化、智能化、低碳化的现代化港口取代之前老旧散小乱码头。

  港口布局更优。湖北省基本建成以武汉港为核心,以宜昌港、荆州港、黄石港、襄阳港为枢纽的港口群。武汉港着力打造集装箱、商品车滚装枢纽港,宜昌港倾力打造长江三峡翻坝转运港,黄石港聚力打造大宗散货港,荆州港重点打造煤炭铁水联运枢纽港,其他港口结合各自特色优势做大规模、做强能级,形成全省一盘棋发展格局。2022年,全省完成港口吞吐量5.65亿吨,在长江中上游省市排名第1,是10年前的2.3倍。其中,集装箱吞吐量312.65万标箱,是10年前的2.9倍。

  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倒逼产业转型升级。以产兴业、以港兴城,省交通运输厅统筹谋划港、产、城协调发展,充分释放黄金水道活力。目前,湖北省港口与物流园、产业园统一规划、统一建设,沿江沿河地区依托港口优势形成一批临港产业集聚区和沿江经济产业带,港口对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明显。

  黄石港棋盘洲港区在11公里内规划了47个万吨级泊位,还有面积126平方公里的港口物流园区、工业园区。据悉,目前已引进宝武钢铁、中色集团等一批大型企业,预计3至5年内临港园区年产值将超1500亿元。在荆州港车阳河港区,港口吞吐量10年增长50倍,旁边的临港工业园投产企业45家,2022年实现工业总产值166亿元。(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戴辉 通讯员 赵超 孙巍)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