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     城市远洋     |     老外在湖北     |     直观中国     |     视频     |     原创     |     热点专题     |     文旅      |     舆情智库
湖北科技之花在非洲绽放——写在2023中非创新合作与发展论坛暨湖北国际技术交流会召开之前
2023-07-04 14:32:48来源:人民网编辑:李燕责编:石丽敏

  7月6日,2023中非创新合作与发展论坛暨湖北国际技术交流会将在湖北武汉举行。届时,海内外嘉宾将齐聚江城,共商合作,携手开创合作共赢、共同发展新时代。

  湖北省与非洲的友谊源远流长。1963年,湖北向阿尔及利亚派出中国首支援非医疗队,拉开了湖北同非洲国家交往合作的序幕。如今,鄂非科技创新合作蓬勃发展,已拓展至现代农业、教育、资源环境、光电信息等多个领域。

  “湖北造”造福非洲人民

  几十年来,湖北将最新科技成果送到非洲大地,改变非洲人民的生活面貌。

  由烽火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与中非发展基金有限公司、中国通信服务股份有限公司总投资150亿美元共建“中非共建非洲信息高速公路项目”,包括连通非洲48个国家的82个大型城市的“八纵八横”光缆骨干网以及连通中国与非洲的直达光缆。

  由中国中铁大桥勘测设计院、中铁大桥局集团有限公司承担设计和施工的“非洲最大斜拉桥”——摩洛哥穆罕默德六世大桥横跨布里格里格河谷,被当地人民称之为“梦想之桥”。

  由人福医药集团股份公司在埃塞俄比亚成立的人福埃塞药业有限公司,是埃塞俄比亚第一家完全采用中国标准建设并全面通过本国GMP认证的本地药厂。

  由中铁十一局集团电务工程公司承建的“非洲第一条现代电气化铁路”——亚吉铁路被誉为“新世纪的坦赞铁路”。

  由中国电建集团湖北工程公司建设的“非洲第一座垃圾发电厂”——埃塞俄比亚莱比垃圾发电厂能够保证该国首都亚的斯亚贝巴1/3家庭的照明用电。

  一条条光缆、一座座大桥、一道道铁路……成为中非友谊的共同见证。

  筑牢对非合作平台

  早在1996年,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研究员王青锋便远赴乍得,援建生物学实验室。

  2013年,依托武汉植物园建设的中-非联合研究中心正式成立,成为中国在非洲建设的第一个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机构。

  湖北企业建设的中国—莫桑比克农业技术示范中心是我国在非洲建立的第一个农业技术示范中心,为非洲国家农业发展和提升粮食安全水平作出积极贡献。

  2021年2月,中非创新合作中心揭牌。这个唯一一个面向非洲国家布局建设的国家级国际区域创新合作平台自此诞生。同年8月,湖北省科技厅组织国际科技合作领域相关专家论证,研究确定在非洲地区国家,首批布局建设5家湖北省国际科技合作(技术转移)离岸中心,作为中非创新合作中心分中心。

  中非创新合作中心自成立以来,得到了科技部等国家部委和湖北省委、省政府的大力支持,陆续打造了“一会一坛一赛”三大标志性活动。作为国家级平台,中非创新合作中心将继续完善中非技术转移和创新合作网络,与非洲国家共享发展成果,努力打造中非创新合作新高地。

  积极推进科技对外开放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湖北蕴藏的巨大创新潜力和创新活力,为中非创新合作创造了更多机遇、更好条件、更大空间。

  湖北科教资源丰富,现有2个国家技术创新中心、30家国家重点实验室、6个重大科技基础设施、3600多家科研机构。此外,全省共有130所普通高校、190万在校大学生、12个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20000多家高新技术企业。

  用好这些科教资源,湖北全力推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开辟新赛道,紧盯光电子信息、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生命健康、高端装备、北斗等五大优势产业和人工智能、量子信息等未来产业,加快培育壮大高新技术企业群体。

  去年以来,湖北坚持全域协同,全力推进武汉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武汉人工智能计算中心、超算中心等一批重大项目先后建成投运,襄阳、宜昌区域科技创新中心辐射带动襄阳都市圈、宜荆荆都市圈创新驱动发展走向深入。

  站在鄂非合作60年新起点,湖北将充分发挥科教大省优势,实施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对外开放,推动中非创新合作之路越走越宽、越走越实,为构建新时代中非命运共同体作出新的更大贡献。(张沛 李杰 徐宝文)

湖北科技之花在非洲绽放——写在2023中非创新合作与发展论坛暨湖北国际技术交流会召开之前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