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     城市远洋     |     老外在湖北     |     直观中国     |     视频     |     原创     |     热点专题     |     文旅     
武汉今年将举办会展节事活动超700场
2023-03-17 09:43:39来源:长江日报编辑:李燕责编:石丽敏

  原标题:武汉今年将举办会展节事活动超700场 展会纷至沓来 迸发城市活力

  3月16日,2023年中外企业家车谷论坛在武汉经开区成功举办,吸引了300余家全球行业龙头企业、投资机构负责人等齐聚武汉,探寻引领全球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新路径。随着该论坛的圆满落幕,武汉也将迎来新一轮展会高峰。

  2023第三届武汉房车旅游文化博览会、第十二届中国国际服务外包交易博览会、第十四届武汉国际杂技艺术节、2023武汉草莓音乐节、2023世界大健康博览会等一系列展会节事活动将于3月至4月如约而至。

  春回大地,万象更新。当前,武汉会展经济红红火火,呈现百花齐放的态势,城市发展的信心与奋进的能量正在春日里聚集。

  ■ 国博中心一周安排五场展会

  “以往没办成的、延期的,今年都会办”

  “这两月档期爆满,展会一个接一个,迎来一个旺季。”3月16日晚,武汉新城国际博览中心经营管理有限公司、承接展业务部总监鲁瑛表示,相较近两年,今年武汉国博展会档期密度更大,展会活动更丰富,涉及各行各业。

  “以往没办成的、延期的,常规要办的等,今年都会相继举办,感觉武汉会展经济又迎来了‘春天’。”鲁瑛说,仅这一周,国博中心就安排了5场展会,其中涉及领域涵盖了高新技术、新材料、家装家居、汽车旅游、体育运动等,可谓“百花齐放”。

  对爱逛展的武汉人来说,从3月初到4月底是各位忙碌的一段时间。市民杨女士告诉长江日报记者:“幸福不是口号,而是体验。眼下武汉频繁举办展会和活动,这其中包含着城市幸福的‘密码’,展会多到让人目不暇接,我十分期待。”

  据不完全统计,武汉接下来将会有更加多元的展会节事活动。比如2023第三届武汉房车旅游文化博览会,2023中国餐饮产业峰会,中国预制菜产业链峰会中国行暨中国(江夏)水产预制菜产业链峰会,首届中国软件创新发展大会,2023全国汽车配件交易会暨全国汽车配件采购交易会,第二届中国(武汉)文化旅游博览会,2023武汉数字漫游节暨TGC腾讯游戏超级世界活动……

  事实上,武汉作为我国中部会展经济的中心城市,一直以来都高度重视其发展规模和速度。近年来,“中国光谷”国际光电子信息产业博览会、世界大健康博览会、世界集邮展、《湿地公约》第十四届缔约方大会、中国(武汉)文化旅游博览会、中国5G+工业互联网大会、世界军人运动会、武汉国际马拉松等重大展会节事活动在武汉成功举办,不仅发展了经济,城市的活力和影响力也在不断增强。

  武汉在引进国际知名会展的同时,积极培育本地展会品牌。每年如期举行的机博会、光博会、文博会、国际车展等已成为这座城市居民生活的一部分。还有武汉人每年期待的食博会、农博会、茶博会等,不用远行,就能在家门口尝遍大江南北美食。此外,时装周、电商博览会、动漫展、婚博会等本土展会品质均呈提升态势,一大批品牌会展正在形成。

  “会展业已成为武汉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的一张新名片。”市商务局会展处负责人表示,截至目前,武汉市已发展成位居北上广深以外全国会展城市第二方阵前列。

  据市商务局有关负责人介绍,预计2023年,武汉将举办会展节事活动超700场。全年预计举办有国际国内影响力的展会项目15场,将举办世界大健康博览会、中国国际农业机械展览会、“中国光谷”国际光电子博览会暨论坛、中国(武汉)文化旅游博览会、华侨华人创业发展洽谈会、中国国际服务外包交易博览会、中国食材电商节、武汉国际汽车展览会等大型展会活动。

  ■ 举办规模单届最高奖200万元

  大力推动武汉会展业做大做强

  为进一步支持武汉会展业做大做强,近日,《武汉市会展业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试行)》(以下简称《办法》)出台,制定了7章共20条政策措施。其中提出,举办规模每增1万平方米奖10万元、单届最高奖200万元。武汉用近年来最大支持力度,助力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和国家会展名城建设。

  “2022年,中国食材电商节和生活用纸国际科技展览会刺激武汉市餐饮、住宿、文旅等行业进一步复苏,合计拉动消费超过亿元,充分说明会展经济在稳增长、促消费中的重要作用。”市商务局会展处负责人介绍,新政策既鼓励办展办会,又鼓励引展引会,更鼓励以展带产,将助力武汉会展业向市场化、专业化、信息化、品牌化、国际化等高质量发展,更好地赋能武汉经济社会发展。

  一个大型专业展,就是一条完整产业链。近年来,武汉通过举办电商食材节、世界大健康博览会、“中国光谷”国际光电子信息产业博览会、中国5G+工业互联网大会等重点展会,有效推动了食品加工、生命健康、光电子信息、高端装备等产业发展,为各类新技术、新科技、新经济、新文化提供了良好的沟通交流平台,促进一批优势产业集群的形成。

  “眼下正值抢抓经济恢复重要窗口期,武汉发力会展经济正当其时!”中国会展经济研究会统计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张凡表示,过去3年,国内会展行业遭遇冲击,眼下,武汉为会展业高质量发展“踩下油门”,着眼于更好发挥会展业在提信心、扩需求、稳增长、促发展、树形象方面的重要作用,将助力武汉加快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

  ■ 丰富展会活动衍生出“带动效益”

  武汉会展经济正撬动城市活力

  “会展业是拉动型很强的产业。武汉会展经济正‘撬动’城市活力。”中国会展经济研究会会长袁再青说,会展所在,人气所在,也是一座城市经济发展的“晴雨表”“风向标”。

  袁再青表示,会展经济的加速,不仅能短期内快速拉动餐饮、会议、旅游、酒店、运输等相关行业的发展,搭建高效商务合作平台,也同时向内外展示了城市的良好形象,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重提升。

  “当前,武汉的会展经济态势如火如荼,丰富的展会活动让人们从中看到经济复苏的新迹象,更看到了武汉这座城市发展实力、拼劲和更坚定的信心。”华中科技大学经济学院教授韩民春说,这得益于长久以来武汉对展会的重视,也归功于武汉经济的强韧性、高活跃度。

  “‘超大城市’以何竞速?会展经济是一重要抓手。”韩民春认为,一场会展,带来的是新产品的展示、新商机的挖掘、新技术的碰撞、新业态的涌现,这些都可能演变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更有看不到的“带动效益”。

  “如今,会展经济已经不再单单是‘参展看展’,而是衍生出更多附属消费,比如旅游、餐饮、住宿消费等。还进一步增强城市接待承载能力,改善了城市配套功能,提高了重大活动的政务保障水平。”韩民春表示,武汉两江交汇、三镇鼎立,坐拥大开大合的城市地理人文格局,自古就是商贸重镇,还是中国近代会展发源地之一,1909年举办的武汉劝业奖进会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博览会。“一直以来,会展业在武汉经济社会发展中都扮演着重要角色。武汉独特的立体交通、资源禀赋、历史文化、产业实力等优势,这些都是外地参展商心仪的要素”。

  韩民春说,会展经济是城市发展的助推器,也是推动形成“双循环”新格局的重要支撑。而借助每一次展会的传播力,武汉的城市形象和美誉度都会得以提升,产业优势也会更加凸显,城市的竞争力和创造力也会进一步增强。

  ■ 武汉3、4月展会预告

  3月中下旬

  ■ 2023第三届武汉房车旅游文化博览会

  本次展会是连续第三年在武汉举行,是目前武汉乃至华中地区最为专业的房车展会。

  ■ 2023政务V影响力峰会暨全国微博大V看武汉活动

  届时全国优秀政务微博代表、学界权威专家将齐聚一堂,共享政务微博累累硕果。

  ■ 第十二届中国国际服务外包交易博览会

  由商务部和武汉市人民政府主办,中国国际投资促进会、湖北省商务厅、武汉市商务局承办,是全国唯一服务外包专业展会。

  ■ 第十四届武汉国际杂技艺术节

  由武汉市人民政府、中国杂技家协会、中国对外文化集团有限公司主办,武汉市文化和旅游局承办。

  ■ 2023武汉草莓音乐节

  将在武汉园博园举办。从2018年起,武汉草莓音乐节落地武汉园博园。

  ■ 2023中国餐饮产业峰会

  将在武汉国博中心召开。同期在武汉客厅举办第十一届预制菜加工与包装设备展览会。

  ■ 中国预制菜产业链峰会中国行暨中国(江夏)水产预制菜产业链峰会

  包括成立中国(江夏)水产预制菜采购商联盟、中国水产预制菜产业研究院,帮助江夏打造全国水产预制菜产销基地和直播电商供应链选品基地。    

  4月

  ■ 2023世界大健康博览会

  由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和湖北省人民政府指导,由武汉市人民政府主办,湖北省楚商联合会承办,将在武汉国际博览中心开展。

  ■ 首届中国软件创新发展大会

  主题为“创新 聚力 共赢”,将在光谷希尔顿酒店举行。

  ■ 2023全国汽车配件交易会暨全国汽车配件采购交易会

  将在武汉国际博览中心开幕。汽车零部件作为汽车制造产业发展的重要基础和核心,在国家大力推行新能源汽车的大环境下,零部件升级换代成为新的市场热点。

  ■ 第二届中国(武汉)文化旅游博览会

  为加快建设世界知名文化旅游目的地、打造亮丽文旅名片、弘扬璀璨荆楚文化助力。

  ■ 元宇宙开发者高峰论坛

  将在光谷举办。

  ■ 2023武汉数字漫游节暨TGC腾讯游戏超级世界活动

  简称“武汉TGC”,将在武汉客厅举办,为观众呈现一场以数字化、科技化为核心的大型科技互动体验盛宴。

  (记者高萌 通讯员朱骁)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