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落实长江大保护,今年1到11月 湖北生态环境执法立案2359件
湖北生态环境执法部门走进一线,架起执法高压线。(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柯皓 摄)
检查企业生产台账,湖北生态环境执法人员盯牢重点排污单位。(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柯皓 摄)
严厉打击危险废物违法犯罪,湖北生态环境执法部门多次开展专项行动。(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柯皓 摄)
铁军出击
编者按
走过2022年,全省生态环境执法铁军敢于执法、攻坚克难,交出了守护荆山楚水的美丽答卷。
守护美丽荆山楚水,湖北生态环境执法铁军始终在路上。据统计,今年1至11月,全省共立案2359件,下达处罚决定书案件1676件,罚款1.19亿元,适用《环境保护法》及四个配套办法333件,其中涉嫌环境污染犯罪移送公安机关案件47件。
今年以来,紧紧围绕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和长江大保护,省生态环境厅统筹指导全省生态环境执法机构严格落实执法责任,加大执法监管力度,强化执法帮扶,切实解决了一批突出环境问题,助力全省环境质量改善。
聚焦环境问题频发的重点行业,紧盯影响群众环境权益和制约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的突出问题,湖北生态环境执法机构狠抓日常环境执法办案,组织开展工业企业涉水排放、排污许可执行落实等执法检查,依法严厉打击各类突出环境违法犯罪行为。
围绕年度重点执法任务,湖北精准开展了工业企业涉水排放、打击危险废物环境违法犯罪和重点排污单位自动监测数据弄虚作假违法犯罪等一系列重要专项任务,严厉打击了一批环境违法犯罪行为,消除了重点行业、重点领域环境隐患。
其中,工业企业涉水排放方面,全省共立案305件,罚款金额3389.928万元,移送公安机关42件,发布典型案例179件,立行立改环境问题733个;打击危废方面,共查处违法案件149件,罚款金额1612.4639万元,移送公安机关涉嫌犯罪案件35件;打击在线造假方面,查处违法案件87件,罚款金额897.2万元。
针对日常执法掌握的薄弱环节和风险隐患,省生态环境厅抽调地方执法尖兵,组成5个工作组开展“双随机”综合交叉执法检查,加快推进重点执法任务落地见效。截至目前,全省共检查重点排污单位217家,发现95家单位存在227个环境问题,交办地方生态环境部门督促企业整改一般环境问题205个,依法调查处理突出环境违法行为22个。
据介绍,湖北长江入河排污口整治、1个行刑衔接典型案例以及实训基地管理规程、公安机关提前介入、打击危废跨省联合执法机制等工作获生态环境部高度肯定和转发推广。省环境执法机构先后选树了“湖北省脱贫攻坚先进个人”“全省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先进工作者”“省直机关优秀共产党员”等一批先进典型。2022年9月,省环境执法监督局被省委、省政府授予“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集体”荣誉称号,被省河道采砂管理工作领导小组评为“全省河道采砂管理成绩突出集体”。
沙场点兵
执法为民 练兵提能
——湖北17支生态环境保护综合执法支队工作亮点速递
争先创优,比拼谁是最强环保铁军!2022年,湖北17支生态环境保护综合执法支队奋勇出击、利剑出鞘,用智慧和汗水,绘就一幅幅守护美丽湖北的绿色画卷。
武汉
行政处罚位居全省前列
武汉市生态环境保护综合执法支队始终保持生态环境执法严的主基调,2022年1至11月,全市各类环境违法行为立案291件、处罚227件、行政处罚金额1879.08万元,其中移送行政拘留3起、涉嫌污染犯罪2件,行政处罚案件数和处罚金额均居全省前列,对遏制生态环境违法行为起到了震慑作用。
宜昌
“三式”执法实现智慧化监管
宜昌创新“三式”执法,实现对企业智慧化监管:“服务式”执法,实施“一企一策”服务措施,开出个性化“治疗包”;“提醒式”执法,通过批评教育、约谈、守法承诺等提醒式执法方式,对部分轻微违法案件依法不予处罚;“差异式”执法,实施监督执法正面清单制度,实行分类监管。
襄阳
执法“攻坚突击队”一马当先
以案件主办人制度为抓手,襄阳将行政执法责任制度和查处分离制度落到实处,推行“全员执法、专业办案”工作机制。同时,襄阳建立了“分局负责大队、中队对应乡镇、执法人员下沉企业”的三级环境执法监管网格体系,成立了执法“攻坚突击队”。突击队办理的多个案例均被全省作为典型案例通报表扬。
黄石
军事化训练生态环保执法队伍
高强度的军训,规范了执法人员仪容仪表,提升了生态环境执法人员的精神风貌。黄石市生态环境保护执法大练兵军事化训练增强了团队意识和集体荣誉感,培养了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的作风和吃苦耐劳、爱岗敬业的精神。
咸宁
1118位监督员延伸监管触角
咸宁广泛动员公众参与生态环境保护,延伸生态环境监管触角。全市共聘请1118位生态环境监督员,采用“互联网+生态环境保护+网格化管理”模式,生态环境监督员共上报巡查点位7689个,发现971个生态环境问题。截至目前,咸宁已完成整改完成961个,完成率98.97%。
仙桃
“一事一卡”促服务升级
执法人员不得袒护违法行为,严禁选择性执法、打官腔……今年以来,仙桃市生态环境局施行廉政监督卡制度,要求全局干部职工在进入企业开展公务活动时,必须携带廉政监督卡。据统计,仙桃市生态环境局共发放监督卡445份,收到企业的意见回执332份,企业对执法人员的跟踪服务表示满意。
潜江
织牢监管网打击涉水违法
潜江全面开展涉水企业专项执法行动,着重加强工业园区企业监管;不定期开展集中夜查行动,严查涉水工业企业夜间偷排、直排、超标排放污染物等违法行为;各大队成立汛期突发事件应急巡查小组,对大雨过后企业雨污混流情况加强监督管理,严防企业利用雨水管网偷排污水。
鄂州
全省知识竞赛勇夺多项第一
全省生态环境保护执法知识竞赛启动后,鄂州营造全员全程“比学赶超”和以竞赛促学习、以学习促执法的浓厚氛围。在知识竞赛中,鄂州市生态环境保护综合执法支队和鄂城大队分别荣获全省市级和区县级一等奖,综合成绩分列第一名;6名同志获全省个人一等奖。
黄冈
大练兵推动空气质量改善
面对今年空气质量恶化的严峻形势,黄冈成立5个大气环境污染防控帮扶组,下沉到企业一线开展大气污染防治。近百天的大练兵帮扶管控,快速提升了黄冈市县两级执法效能。通过开展执法大练兵,黄冈共计排查企业251家,发现问题483个,办理涉气环境违法典型案件14件,PM2.5浓度持续下降,臭氧污染得到缓解。
荆门
多措并举紧急应对重污染天气
针对秋冬季重污染天气,荆门下好“先手棋”,细化各项减排降污措施,成立研判专家组,派出督导组对工地、工业企业等落实应急响应措施情况进行现场检查;打出“组合拳”,利用在线、视频、用电等平台科学比对分析,协同“盯防”,对数据异常的及时现场核查,督促企业落实好减排措施。
荆州
“量体裁衣”整治入河排污口
通过人工现场踏勘、无人机航测等手段,荆州实现入河排污口的立体化整治:利用GPS定位锁定溯源调查范围,摸清污染来源;利用第三方技术辅助团队,对入河排污口整治“量体裁衣”,制订“一口一策”整治方案,努力实现整治工作的科学、准确和全方位覆盖。
十堰
入河排污口整治位居全省前列
2022年,十堰市生态环境执法查办要案显威慑。全年立案查处行政处罚案件158件,同比增长35%。全市250个长江入河排污口年度整治任务已完成整治238个,年度整治完成率为95.2%;全市401个入河排污口,已彻底整治379个,整治完成率94.5%,位居全省前列。
天门
“环保帮手”精准“把脉”
天门持续开展为企服务“环保帮手”活动,创新帮扶方式,了解企业环保治理难题,现场调研收集涉生态环境类问题40个。根据走访调研收集信息,天门派驻“环保帮手”24名,开展一对一帮扶,精准“把脉”。目前“环保帮手”已指导企业解决排污许可证申领、危废暂存间规范建设等多个问题。
孝感
“十大举措”体现执法温情
主动对接服务工业企业“疫后重振”,孝感研究制定了提前介入建设项目咨询服务、开辟环评审批“绿色通道”、实施排污权交易试点改革、落实轻微违法不予处罚等助企纾困“十大举措”,大力推行柔性执法、温情执法;同时将全市51家企业纳入生态环境监督正面清单名录,实行审慎包容监管。
随州
专项行动汇聚执法力量
今年以来,随州市生态环境执法紧盯全市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目标,聚焦“碧水、蓝天、净土”三大保卫战和推动环境管理制度落实,深入开展7项专项执法行动。全市共出动执法人员3233人(次),对737家排污单位开展了1302次执法检查。截至11月底,随州共立案99件,已下达行政处罚决定书68件、处罚金额535.64万元。
神农架
严厉打击涉危废违法犯罪
为依法严厉打击非法排放、倾倒、收集危险废物等违法犯罪行为,神农架林区积极部署2022年深入打击危险废物环境违法犯罪和重点排污单位自动监测数据弄虚作假违法犯罪专项行动,重点对医疗废物处置单位、危险废物产生单位开展联合检查。通过专项行动,神农架对发现的违法犯罪线索登记造册,确保件件有着落,引导企业知法守法敬法。
恩施
聚焦“医”线开展专项执法
2022年以来,恩施州生态环境保护综合执法队伍冲锋在前、勇战一线,组织开展全州医疗机构专项执法行动,守牢疫情防控的“最后一道关口”。恩施累计出动执法人员529人次,对全州165家二级以上医院、乡镇卫生院等医疗机构全面“体检”,督办89家医疗机构立即整改。
(记者胡弦、通讯员毛飞)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