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     城市远洋     |     老外在湖北     |     直观中国     |     视频     |     原创     |     热点专题     |     文旅     
武汉黄陂上榜全国百强新城区
2022-12-27 09:59:27来源:湖北日报编辑:李燕责编:石丽敏

  原标题:高质量发展步伐更稳、成色更足 黄陂上榜全国百强新城区

武汉黄陂上榜全国百强新城区_fororder_01

黄陂比亚迪刀片动力电池生产基地内的全球顶级净化车间。(黄陂比亚迪刀片动力电池生产基地供图)

武汉黄陂上榜全国百强新城区_fororder_02

中老铁路国际货运列车,从黄陂滠口物流基地出发。(中国铁路武汉局集团公司供图)

  12月26日至28日,黄陂进入一年一度的“两会”时间。

  从黄陂区获悉,近日,2022年全国综合竞争力百强主城区和百强新城区榜单正式揭晓,黄陂获评2022年全国综合竞争力百强新城区。

  2022年,黄陂区预计全年地区生产总值完成1255亿元,县域经济规模连续四年保持全省第一;固定资产投资完成720亿元,仅次于武汉三大开发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突破700亿元,排名武汉第二;进出口完成293亿元,坐稳武汉进出口第三极。

  2022年,黄陂摘得一系列国家级、省级荣誉:获评湖北省2022年县域商业体系建设示范县,位列湖北省10强消费县(市区)第一。汉口北国际商品交易中心获评“全国内外贸融合发展示范市场”“全国商品交易市场综合示范市场”。

  昔日木兰故里,今朝临空新区。黄陂区正奋力谱写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区建设新篇章,综合实力跃上新台阶,城市品质实现新提升,乡村振兴蹚出新路子,对外开放迈上新征程,幸福指数达到新高度。高质量发展步伐更稳、成色更足。

  招商引资实际到位资金仅次于武汉三大开发区

  “黄陂速度”招来首个投资过百亿工业项目

  900多米长的生产线,没有一名工人。12月20日,湖北日报全媒记者赴黄陂探访比亚迪华中最大刀片动力电池生产基地。基地内,全球顶级净化车间让记者大为震撼。

  项目总投资100亿元,从落户到量产不到半年,今年4月,首批产品下线,跑出“当年签约、当年开工、当年投产、当年见效”的黄陂速度。

  比亚迪相关负责人介绍,比亚迪黄陂工厂之前生产客车车体,2021年下半年,公司决定转向生产动力电池项目。风口稍纵即逝,黄陂区各部门全力争取,全流程提速、并联审批,才吃到“第一口螃蟹”。

  聚力招大商、招好商,一系列重大招商引资项目在黄陂区落地见效。

  2022年,黄陂预计招商引资实际到位资金完成960亿元,仅次于武汉三大开发区。

  总部经济取得新突破,中交卖货郎总部在黄陂落地开工。

  数字经济强势崛起,全省首个信创产业园——东湖高新木兰信创产业园开工。

  项目拉练,从“穿棉袄”持续到“戴草帽”。黄陂扎实推进投资和重大项目建设,建立重点项目协调推进机制,开展比学赶超项目拉练活动,铆足干劲抓发展。

  打造国内国际双循环重要枢纽

  湖北首趟中老铁路国际货运列车从黄陂发车

  今年5月17日,黄陂滠口物流基地内,湖北发出首趟中老铁路国际货运列车。相比于传统海运,中老铁路(武汉—琅勃拉邦)国际货运列车的运输时间将节约一半以上。据悉,武铁目前还在积极筹划开行至缅甸、泰国的国际货运列车,努力将滠口物流基地打造成为湖北至东南亚的国际货物集散中心。

  2022年,天河机场新开通8条国际及地区客货运航线。黄陂区正实质性推进武汉临空经济示范区建设,加快构筑四大临空制造产业集群、三大临空服务集聚区,启动建设首批15个、总投资148.7亿元的临空经济示范区基础设施项目,着力打造湖北高质量发展新引擎、内陆地区开放“新沿海”、国家空铁综合交通枢纽新标杆。

  坐拥中部最大的天河国际门户机场,亚洲最大的铁路货运编组站,毗邻全国最大的内河港,黄陂正构筑“空铁公水”立体化现代交通运输网络体系,吹响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的号角。

  汉口北国际商品交易中心,一万多家商铺,经营的酒店用品、服装、各类小商品畅销海内外。2022卡塔尔世界杯期间,来自武汉汉口北市场的1万多只陶瓷分餐盘,为球赛现场提供供餐服务。

  当下,武汉国际贸易城正提档升级,汉口北保税仓正式运营,城市物流配送中心、跨境商品交易中心等6个项目开工建设。

  2022年,黄陂区外商直接投资(FDI)预计完成6148万美元,位居武汉市新城区第一。进出口完成293亿元,坐稳武汉进出口第三极。2022全球数字贸易大会和第十三届“汉交会”即将开幕。(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黄磊)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