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     城市远洋     |     老外在湖北     |     直观中国     |     视频     |     原创     |     热点专题     |     文旅     
湖北公民具备科学素质比例十年翻倍 达10.95%
2022-09-01 10:02:49来源:湖北日报编辑:李燕责编:蒋硕

湖北公民具备科学素质比例十年翻倍 达10.95%

  公民科学素质是国民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科技创新的土壤。

  8月31日召开的湖北省科学技术协会第十次代表大会透露,湖北省公民具备科学素质比例达到10.95%,超过全国平均值,居中部第一、全国第九,比2012年的5.47%提高了5.48个百分点。这主要得益于全省不断完善科普组织体系,科普能力不断提高。

  10万余场“花式”科普活动润物无声

  “建筑业以机器人辅助人工,将来是否会让很多人失业?”今年5月,中国工程院院士丁烈云在武汉二中以“智能技术重塑建筑未来”为题进行科普讲座,该校学生谭思晨抛出这个“犀利”的问题。

  “你以后可以创造更高级的新业态,带来更多新职业,提供就业岗位。今天,你给我提出这个问题,期待你未来能解决这个问题。”丁烈云回答并寄语小姑娘,现场掌声雷动。

  这是“荆楚科普大讲堂”今年第一场线下院士讲座。该活动已累计举办400余场,十多位院士、名家以及数十位科普工作者面对面、手把手传播知识,科普内容从上天揽月到下海探秘,贯穿古今中外,从物理考题到田间地头实用技术,包罗世间万象,为孩子点燃理想,为农民解决问题,为大众传播知识。

  “荆楚科普大讲堂”“江城科普快车”“东湖科普绿道”“智豆”……十年来,湖北省持续实施“五个一”科普工程,打造了一批科普特色品牌。据不完全统计,十年来,全省共开展科普活动10万余场,遍及全省各地。2438个科技志愿服务队、近16万志愿者参与其中。科普讲座、大型科普剧、科普电视大赛、优质科普作品、中小学种“太空种子”、科普直播……各种线上、线下的科普主题活动日益群众化、社会化、经常化,内容也由“知识补课”向“价值引领”转变,突出对科学兴趣、思想观念、理想信念等的正确导向作用,以润物无声的方式提升全民科学素质。

  “精准滴灌”五类人群 科学素质齐头并进

  23支省级科技专家团队、220多支市县科技专家团队活跃在荆楚田间地头,为农民开展科技培训和技术指导,协助乡镇进行产业化顶层设计。近三年,湖北省动员科技专家5311人,建设农技协406个,带动脱贫42465人。

  一个庞大的科技助农志愿团队遍布全省,与专家团队互为补充。截至目前,湖北省组建农业科技志愿服务团队1186个,农技专家41630人,均在全国排名第13位;开展农技志愿服务活动2417次,全国排名第六。

  这样的精准施策不仅助推乡村振兴,也提升了农民科学素质。湖北省农村居民具备科学素质比例达7.36%,高于全国农村居民水平。

  近年来,湖北省由“大水漫灌”转向“精准滴灌”,重点提升青少年、农民、产业工人、老年人、领导干部和公务员5类人群的科学素质。如,对于青少年,推出英才计划、青少年高校科学营、大手拉小手科普报告、青少年国际交流等科技活动;对领导干部等,邀请院士专家走进党校(行政学院)授课,发放公务员科普读本。

  针对不同人群,用新手段和新方法进行更精准科普,为孩子种下科学梦想,让“银发族”跨过“数字鸿沟”,为农民解决技术难题,湖北省不同人群科学素质水平均有大幅提升。

  共建科普共同体 群众满意度超七成

  2021年11月,建筑面积和展教设施“全国一流、中部领先”的省科技馆建成开馆,迅速成为“网红打卡地”。截至目前,已有6万余人去该馆体验科技魅力。

  至此,湖北省现代科技馆体系建设成效初显,进一步加大优质科普资源的有效供给。省科协统计数据显示,市(州)县科技馆开放数量达到58家,展厅总面积超过10万平方米,即便受疫情影响,全年接待人数仍超过142万。

  湖北省还积极探索新模式,依托高校、科研院所、企业设立专业馆、特色馆,拓展科普供给和服务覆盖,形成了种类齐全、特色鲜明、品质较高的科普教育基地集群,共300多家。目前,湖北省共有34家全国科普教育基地,数量居全国第七、中部第一。

  同时,一批流动科技馆、科普大篷车和农村中学科技馆持续向贫困偏远地区倾斜;在城市地铁、城镇公园、市民广场、自然湿地等地融入科普元素,将科学的种子撒向每一个角落。

  调查显示,湖北省公民对获取科技信息的渠道和科普场所的满意度较高。有超过七成受访者认为,各种信息渠道和科普场所对其在获取知识、增加兴趣、加深认识、形成观点、解决问题等方面均有很大或一定程度提升。(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陈熹 通讯员 雷鸣 张慧萍)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