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     城市远洋     |     老外在湖北     |     直观中国     |     视频     |     原创     |     热点专题     |     文旅     
武汉长江新区:全省区域发展布局的重要“棋眼”
2022-03-01 13:28:23来源:湖北日报编辑:李燕责编:石丽敏

  原标题:提升武汉能级 推动中部崛起 长江新区:全省区域发展布局的重要“棋眼”

长江新区:全省区域发展布局的重要“棋眼”_fororder_01

2月28日,武汉长江新区正式成立。图为建设中的武汉长江新区鸟瞰。(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薛婷 摄)

  2月28日,武汉长江新区正式成立。这是湖北省深入实施区域发展布局的重要“棋眼”,将奋力打造武汉国家中心城市重要支撑,辐射带动武汉城市圈同城化发展和鄂东地区高质量发展。

  在接受湖北日报全媒记者采访时,专家们纷纷表示,建设武汉长江新区,是湖北积极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战略,加快武汉国家中心城市、长江经济带核心城市、国际化大都市建设步伐的战略性举措,对于提升武汉能级,推动中部地区崛起、湖北长江经济带和全域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必须高点站位、对标一流,打造高质量发展的新高地、新标杆。

  打造长江中游城市群的“山峰”

  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邹薇认为,当前,我国正在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高规格、高水平、高标准、高质量地规划建设武汉长江新区,不仅有利于武汉加快打造国家中心城市,而且对于进一步发挥武汉市在全省“一主引领”的龙头作用,大幅度提升武汉在长江中游城市群、长江经济带等重要国家发展战略中“支点的支点”的地位,全方位推进现代产业体系建设和构筑内陆城市开放新标杆、“新沿海”,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建设长江新区,武汉具有突出的优势条件。”邹薇表示,武汉是长江中游经济体量最大的城市,具有丰富的科教资源、坚实的产业基础、强劲的创新动能和深广的开放空间,是素有“九省通衢”之称的中国地理交通的中心,是我国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战略中的三大核心城市之一。刚刚批复的《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十四五”实施方案》明确提出,以武汉、长沙、南昌3个省会城市为核心,引领打造武汉城市圈、环长株潭城市群、南昌都市圈,这为武汉长江新区的发展带来了机遇。

  为此,她建议长江新区做好“位、人、地、水、产”文章,在开发开放中擦亮“长江”牌,打造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的“山峰”,形成与上海浦东新区、重庆两江新区交相辉映的核心亮点都市区块。

  一张“白纸”上画最新最美图画

  “长江新区位于武汉东北角,衔接鄂东地区,特别是大别山革命老区。”省人民政府咨询委员、中国城市经济学会副会长秦尊文认为,规划建设长江新区,打造亮点板块,可推动和辐射武汉城市圈、鄂东地区、大别山革命老区乃至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

  秦尊文说,作为一片毗邻发达城区的待开发区域,长江新区一张“白纸”上画最新最美的图画,必须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加快形成科教创新集聚区、未来产业密集区,吸纳和集聚创新要素资源,打造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的新标杆。

  武汉市社会科学院院长樊志宏认为,武汉长江新区在定位上应高于其他功能区和中心城区,通过打造新引擎,引领带动武汉建设国家中心城市、成为全球城市体系中一个有竞争力的新成员。

  为此,他建议长江新区着力打造未来创新区,通过设立科学城、打造未来生活综合试验区,吸引集聚有活力、创造力、发展潜力的高素质人才。在产业方面,则以“航天、航空、高铁、航运”为指向,大力发展快速物流、新型电商、智慧物流装备、大健康及智慧医疗装备、智慧文旅装备等新兴产业,建设未来产业孵化集聚区。

  对标先进地区国家级新区

  邹薇认为,国家级新区是承担国家重大发展和改革开放战略任务的综合功能平台。当前我国国家级新区已达19个,还有约10个城市已提出要打造国家级新区。武汉长江新区经过几年建设,初具规模,面临着新时代发展机遇,必须对照国家战略要求,对标先进地区国家级新区建设的经验,打造高质量发展的新高地、新标杆。

  她建议长江新区在产业定位、区域定位、治理定位上彰显独特性、差异性、前瞻性,做好“智”“链”“碳”“治”文章。

  其中,“智”就是要建设高端智能制造创新平台和现代化特大城市智慧治理典范,根据要素、产业基础,与光谷、车谷既相互差异化,又相互联动发展,着力发展人工智能、数字创意、量子科技、超级计算、生命健康等产业。

  “链”,就是要建设国内国际双循环战略链接的试验示范区。邹薇认为,长江新区应充分把握机遇,申报建设国内国际双循环战略链接的试验示范区,大幅度推进长江中游城市群互联互通、优势互补、产业协作、要素流通、市场开放、动能转换,挺起长江经济带的“脊梁”。

  邹薇还建议长江新区做好“碳”文章,建设“碳谷”,打造“双碳”试验示范区,力争在中部区域、长江经济带流域内迅速取得成效,并在全国形成示范。

  同时,率先探索超大城市治理的新路子,提升城市精细化、精确化、精美化管理水平,推动新区有序承接主城区部分功能,创造体现品质和文化底蕴的生产生活环境。(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谢慧敏 刘畅)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