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用硬措施实现硬联通——我省全力打通139条断头路瓶颈路
全线设计时速80公里,路宽24.5米,双向四车道的一级公路标准,规划每隔35米安装一盏路灯,两边有4米宽的红色骑行道。
2月21日,长26.93公里、投资1.5亿元107国道咸宁市赤壁段改扩建工程(城区外迁段)PPP项目加紧施工。该项目是湖北省区域发展交通“硬联通”139条断头路瓶颈路之一,目前路基工程完成设计总量的60%,桥涵工程完成设计总量的65%,计划于2023年建成通车。
区域一体化发展,交通“硬联通”是先手棋。2月21日,湖北省召开区域发展交通“硬联通”专题会,明确围绕“一主引领、两翼驱动、全域协同”区域发展布局部署,年内开工139条断头路瓶颈路。
破阻畅堵,推进一体化
“终于通车了!”春节期间,位于武汉东大门的未来三路通车,崭新刷黑的双向六车道直通鄂州红莲湖大数据产业园。
此前,未来三路两端通车多年,但因武汉鄂州交界处的岱家山阻隔,中间1公里多的路一直未通,成为阻碍武鄂产业融合发展的断头路。如今,这条横跨武鄂两地、全长20多公里的未来三路全线通车,成为串起千亿新兴产业布局的“芯光大道”。
实施区域发展布局,交通发挥着基础性、先导性作用。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梳理发现,139条断头路瓶颈路中高速公路17条(断头路4条,瓶颈路13条),普通国道24条(断头路5条,瓶颈路19条),普通省道39条(断头路11条,瓶颈路28条),农村公路45条(瓶颈路45条),城市道路14条。其中,34条路为新建的打通断头路项目,包括硚孝高速、武大高速以及G347黄冈市至团风段改建工程、大广高速新增东方山互通等项目,其余为在原国省县乡道基础上的改扩建项目。
从区域分布看,武汉城市圈断头路12条、瓶颈路22条;襄十随神城市群断头路3条、瓶颈路45个;宜荆荆恩城市群断头路5条、瓶颈路38条。
断头路,两地近在咫尺,因“最后一公里”不通而无法联通;瓶颈路,狭窄或破损的路段宛若瓶颈,经常车流阻塞,难以通行。
据介绍,这些路段均为制约城市圈(群)内循环的堵点、难点,有的路段因要素资源问题,规划多年未建成。据介绍,导致“断头”“瓶颈”的原因主要有四方面。一是用地方面,因种种原因,道路项目因用地困难或无用地指标而无法建设,导致28个普通省道和农村公路项目无法启动,27个高速公路、普通国道项目推进受阻。二是资金困难。据介绍,58个项目地方配套资金难以到位;省级补助资金缺口较大,其中77个普通省道、农村公路项目需补助57.5亿元。另外,还存在项目环评困难、推进机制不全等难题,需要各方、各级携手合力化解,共同推进。
一路一策,三年全打通
在鄂州的葛店开发区人民西路与东湖高新科技一路对接路段,与未来三路类似,武鄂两地正同时发力“破瓶颈”,该项目全长1.4公里,力争年内贯通。
“力争三年任务两年基本完成。”鄂州市相关负责人介绍,以交通一体化加速融入武汉城市圈,鄂州劲头十足。这次纳入打通的14条城市道路中,武汉市6条,均对接鄂州市,另8条路在鄂州境内,也都通向武汉。包括红莲湖新区与东湖高新未来三路、红莲湖新区望湖一路与东湖高新科技五路等对接路段,将在今明两年提前建成。
省交通运输厅相关负责人介绍,此次公路方面武汉城市圈共有断头路瓶颈路项目34个,目前已全部纳入“十四五”交通规划,全部按区域最高政策标准予以支持。
联通鄂州花湖机场的203省道黄石至鄂州段主线半幅贯通,力争年内建成通车;硚孝高速二期已完成工程量75%,计划10月通车……目前,全省各地以“虎”力全开的姿态打通断头路瓶颈路,畅通微循环。
据介绍,湖北省将成立工作专班,细化区域发展交通“硬联通”三年行动方案,制定项目清单,全程监管,挂图作战;加强协调,在月通报、季调度的同时,开展专项督查调研,相关部门开辟绿色通道,对项目遇到的困难特事特办;省交通运输厅将交通“硬联通”项目列为年度工程建设的重中之重,优先纳入年度计划,优先给予资金支持。同时建立奖惩激励机制,推动各地力争上游,比先赶超。
据悉,湖北将采取“一路一策”方式,逐一破解要素制约难题,按照“能开则开、能早则早”的要求加速推进交通项目构筑“硬联通”,尚未开工的路段年内力争全部开工,三年内全部打通断头路瓶颈路。(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戴辉)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