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     城市远洋     |     老外在湖北     |     直观中国     |     视频     |     原创     |     热点专题     |     文旅      |     舆情智库
东风公司挑战400万辆新目标
2022-02-10 10:18:22来源:湖北日报编辑:李燕责编:石丽敏

  这是一份来之不易的“成绩单”:2021年,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东风公司”)累计销售汽车突破300万辆,达327.53万辆。

  面对疫情反复、芯片短缺、竞争加剧等因素影响,东风公司坚定不移苦练内功、开拓市场,乘用车、商用车销售均创佳绩。2022年,东风公司将挑战400万辆销量目标,跃上新台阶。

  “稳”住一季度,拼搏“进”全年。眼下,东风公司正以昂扬向上的姿态奋力“开门红”。

  推进“东方风起”计划

  汽车,湖北第一大支柱产业。以东风公司为龙头,我省正着力构建“万亿汽车走廊”。

  2021年,东风公司累计销售汽车327.53万辆,为湖北工业经济发展增添厚重一笔。

  在乘用车领域,东风公司2021年累计销售257.68万辆。其中自主品牌乘用车累计销售54.2万辆,同比增长32.2%;合资品牌累计销量203.48万辆。东风日产为乘用车板块贡献了最大销售份额,2021年共销售100.03万辆。

  岚图——作为东风公司旗下高端新能源车品牌,自2021年8月份交付以来,已累计销售6791辆,其中12月份交付量为3330辆,连续5个月实现环比上涨。

  在商用车领域,东风公司2021年累计销售69.85万辆。其中,东风轻型车受到更多消费者青睐,累计销售18.25万辆,同比增长5.7%。

  东风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竺延风表示,东风公司推进“东方风起”计划,构建“一主两翼”事业格局,“一主”为整车业务,“两翼”为科技板块和服务生态。

  未来5年研发投入1000亿元

  成绩的背后,离不开东风公司多年来的研发投入。该公司抓住科技创新“牛鼻子”,多项技术迎来新突破。

  化解芯片“卡脖子”难题。2021年7月,东风公司华中地区首台量产的车规级IGBT模块产品从智新半导体模块封装工厂下线;2021年9月,东风公司与中国信科达成战略合作,推进车规级MCU芯片在武汉落地布局。

  抢占新能源汽车“赛道”,构建混合动力产品矩阵。东风完全自主开发的HD120混合动力电驱动总成已实现量产;纯电动方面,自主开发的ID系列电驱动总成在风神、岚图等车型量产应用;还布局了800V高压平台、无线充电、固态电池等下一代关键核心技术。目前,东风新能源产业园已建成40万套电控、20万套扁线电机、28万套电驱动总成、10万套电池系统、30万只IGBT模块的“三电”运营能力。

  发力“双碳”主战场。东风公司已完成50kW、80kW、120kW燃料电池系统开发,并开发了国内首款量产的全功率燃料电池乘用车东风“氢舟”。

  自动驾驶加速落地。2021年,东风率先布局L4级自动驾驶技术,实现L2级自动驾驶技术量产;东风悦享无人驾驶智慧园区产品在全国30多个城市落地,东风Robo Taxi、东风商用车L4级无人驾驶集卡在各场景下稳步运营。

  “十四五”期间,东风公司研发投入将达1000亿元,自主品牌研发投入强度不低于6%,着重加强造型能力、新能源智能网联测试能力、软件技术和软件工程能力建设。

  挑战400万辆销售新目标

  1月1日,东风商用车2022年第一台龙擎动力总成DDi11发动机下线。元旦前夕,东风商用车动力总成事业部50多名员工对设备进行突破性集中改造,用大幅提升的生产节拍,打出了新年的“快节奏”;

  1月4日,东风日产e-POWER在天津交付1000辆,这是e-POWER中国首款车上市以来,全国最大的一场交车仪式;

  1月6日,2022年第一辆岚图FREE新车下线……

  跑好开局起步“第一棒”,才能赢得全年主动。2022年,东风公司将挑战400万辆汽车销售目标。

  在竺延风看来,伴随着新一轮能源革命、智能革命和互联革命,汽车产业呈现“五化归一车”和“一车通四网”的趋势。“五化”即轻量化、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共享化;“四网”即交通网、能源网、信息网和金融网。东风公司将把握汽车消费升级的趋势,大力推动产品、技术和服务模式创新,大力推动数字化背景下营销和服务变革,实现从经营产品到经营客户的根本转变。

  拥抱产业风口,东风公司正在新能源和智能驾驶两大领域力推“跃迁行动”,计划“十四五”期间年产销新能源汽车100万辆;L2级至L3级新车渗透率提升至50%以上,L4级智能驾驶汽车实现规模化示范运营。(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左晨 通讯员 张玲)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