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     城市远洋     |     老外在湖北     |     直观中国     |     视频     |     原创     |     热点专题     |     文旅      |     舆情智库
走起来 跳起来 唱起来 湖北孝昌田堂村有了动感“夜生活”
2021-07-12 09:21:33来源:湖北日报编辑:李燕责编:周经韬

图片默认标题_fororder_微信图片_20210709092927

俯瞰美丽的田堂村。(通讯员 胡长顺 摄)

  阅读提要

  孝昌小悟乡田堂村曾是省重点贫困村,2019年实现户脱贫、村出列。如今的田堂村,旅游路通了,游客进山来了;老板返乡兴业,建起上千亩特色产业基地;村民喝上自来水,家家户户通了水泥路。环境美了,收入稳了,日子好了,舒心的田堂村人有了自己的“夜生活”。

  天黑了,太阳能路灯一盏盏亮起来。穿村而过的旅游路像一条灯带,照亮田堂村的夜晚。

  晚饭后,三三两两村民摇着蒲扇出门。白天静谧的村子,一下子热闹起来。

  田堂村人的“夜生活”开始了。

  “露天唱吧”唱起来

  出门前,王英特意换了一套衣服。白衬衣,黑裤子,干净利索。

  王英养了20多箱意蜂。眼下正是收蜜时节,白天忙一整天,收了200多斤蜂蜜。很累,王英心里却像蜜一样甜,“20元一斤,能卖4000多块钱呢。”

  从墙上取下二胡、京胡,拎着音箱,王英和老伴万翠华出门了。

  两口子都是村民眼中的“音乐人”。王英从小爱捣鼓乐器,二胡、京胡、唢呐,样样能来;万翠华嗓子好,喜欢唱歌。两口子都爱热闹,没事时,一人唱歌,一人拉琴,给田堂村人带来很多欢乐。

  也有沉寂的时候。前些年,王英患上糖尿病,儿子二级精神残疾,万翠华身体也不好,一家三口因病致贫,日子苦巴巴的,哪有心情拉曲唱歌?

  精准扶贫改变了这家人的生活。政府将一家三口纳入低保,每月有1400多元低保金,儿子还有残疾补贴;万翠华在原然种植专业合作社上班,每月2000元工资;王英在家养蜂,每年收入两万多元。

  日子踏实了,熟悉的琴声、歌声,又从王英家飘出来。驻村工作队找上门,请两口子出来,带着大家一起唱、一起乐。

  2019年,王英家脱贫当年,花2000多元买了乐器、音箱,又动手改装一个麦克风架。

  “露天唱吧”选在旅游公路旁的候车亭。那里是全村中心,旁边是村文化小广场。一亮相,就受到村民热捧。

  两年多来,“露天唱吧”始终没中断,村民越聚越多,歌声越来越响。

  王英来到候车亭,早有几位“粉丝”坐在长椅上等候。

  63岁的田忠亿是其中之一。“我们都养蜂,他养意蜂,我养工蜂。”除每晚到场赏曲听歌,田忠亿也与王英交流养蜂技术。

  6组的万登凯骑着自行车来了。他说,白天在附近工地上干活,晚上回村里吼几嗓子,过瘾,解乏。

  王英麻利地架好话筒,拿出二胡,调准琴音,欢快悠扬的琴声响起。

  走,轧马路去

  收拾好碗筷,二组谭春荣牵着孙女出门了。路过邻居王凤英家门口,她叫了一声:走,轧马路去!只要天气好,两人每晚都会结伴去旅游路散散步。

  “轧马路”是田堂村近几年才有的新鲜事。“以前,出门都是泥巴路,深一脚,浅一脚,没路灯,乌漆嘛黑,晚上哪个出门啊?”谭春荣说。

  不单没环境,也没心境。田堂村山多田少,人均耕地仅0.67亩,没任何产业,大部分劳动力外出打工,留在家里的人勤扒苦做,一年就挣个口粮。“夏天晚上凉快,这时候说不定还在田里摸黑干活呢。”村干部万新纪说。

  2016年,田堂旅游公路正式通车。这是一条景观路,路宽7米,两边还有彩色自行车道。与双峰山、观音湖、松姚公路的连接线也修通了。接着,从旅游路到每个村塆、每家每户的水泥路也修通了。

  路通业兴。近几年,田建洲等外出能人纷纷回村创业,流转全村九成以上土地,建起上千亩花卉苗木、冰糖梨、猕猴桃、茶园等特色基地,村民在家门口成了上班族。

  环境越来越好。路边、村塆、房前屋后,栽上景观树,安装了太阳能路灯,“以前出门黑漆漆,现在出门亮堂堂”;家家户户喝上自来水,污水管网覆盖八成以上农户,村前田家河的水变清了。

  田家河顺着旅游路蜿蜒而下,河边正在修建的木凉亭、游步道已成形。驻村干部陈洪涛介绍,作为乡村振兴衔接工程,去年政府投入600多万元对田家河进行河道整治,“新修的的游步道穿过花卉、苗木、果园基地,春可赏花,秋可尝果,村民休闲又多一个好去处。”

  广场舞,跳起来

  轧完马路,王凤英来到每晚村里最热闹的地方——文化小广场。徐芳英和伙伴们已在这里跳了一个多小时广场舞。

  裙摆摇曳,舞步飞扬,她们让山村的夜晚充满活力。

  34岁的徐芳英,是舞蹈队最年轻的一位。丈夫在山西做抹灰工,她在村里做保洁员、照顾老人和孩子。

  2019年5月,徐芳英和自家嫂子动员村里几名妇女成立舞蹈队,“看到城里人都在跳,我们也想跳。”

  过去可没闲情跳舞。“白天地里刨,晚上灶台转,早晚还要接送孩子上学。”徐芳英说。

  这几年,村里产业基地建起来。利用光伏发电站收益,村里开发了22个公益岗位,包括徐芳英在内,大部分田堂村留守妇女都在家门口有了稳定工作。

  校车也沿着旅游公路开进来,徐芳英她们不再为接送孩子操心。

  田堂村的留守妇女活力迸发。万新纪的一个直观感受是,村里妇女们越来越时髦了,穿戴与城里人没啥区别。

  村里为徐芳英她们请来了舞蹈老师丁福英。丁福英是一个乡村小剧团的负责人,每月抽出几天时间,到村里教大家学新舞。

  一开始,大家多是看热闹;跳着跳着,大伙儿都跳起来了,队伍逐渐壮大到30余人,年龄最大的舞蹈队成员今年已经73岁。

  “现在我们一口气能跳10首歌。”一曲跳完,还没等大伙儿喘口气,50多岁的领舞梁汝霞又按下了下一曲的播放键。(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刘宇 通讯员 陈洪涛)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