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     城市远洋     |     老外在湖北     |     直观中国     |     视频     |     原创     |     热点专题     |     文旅     
60余年共演3000多场经久不衰 歌剧《洪湖赤卫队》成就传奇探秘
2021-05-13 10:22:54来源:湖北日报编辑:李燕责编:李玥

图片默认标题_fororder_微信图片_20210513095632

《洪湖赤卫队》剧照。(湖北省歌剧舞剧院供图)

《洪湖赤卫队》剧照。 (湖北省歌剧舞剧院供图)

  阅读提要

  《洪湖赤卫队》自1959年以来,历经三次复排,创造了连演3000多场的国内舞台剧目最高纪录,成为中国歌剧的一座里程碑,湖北文化的亮丽名片。

  扎根红色沃土,凸显民族特色,不断传承发展,深入人民群众,正是该剧久演不衰的奥秘所在!

  5月12日晚,湖北省歌剧舞剧院的《洪湖赤卫队》在宁波大剧院上演。这是上月以来,这部红色经典歌剧开启全国密集巡演中的一场。

  《洪湖赤卫队》2021年演出日程表上显示:接下来,这部经典红色歌剧将赴青海西宁,走进江西井冈山、河北西柏坡等革命圣地以及广州、沈阳等地。截至10月,60余场演出已安排得满满当当。

  《洪湖赤卫队》被誉为中国民族歌剧的瑰宝,新中国成立后中国歌剧的一座里程碑。

  1959年进京首演一炮打响,60多年来,该剧历经三次复排、数代演员传承创新,成为20世纪最经典的中国民族歌剧作品之一,迄今演出3000多场,久演不衰,创造了新中国成立后创作剧目上演场次的最高纪录。

  “它无疑创造了一个奇迹。”湖北省歌剧舞剧院党委书记彭华说,《洪湖赤卫队》作为民族歌剧的典范,构筑了几代人的审美品位与集体记忆,堪称中国民族歌剧之传奇,也成为湖北文化的一张亮丽名片,其魅力历久弥新,其光芒夺目闪耀。

  《洪湖赤卫队》缘何3000场连演不衰?其辉煌与传奇何以铸就?

  连日来,湖北日报全媒记者走进该剧剧组,走进演出现场,走进洪湖赤卫队的诞生地,走进老中青几代艺术家和观众当中,试图寻找答案。

  红色土地,红色基因代代相传

  《洪湖赤卫队》缘何3000场连演不衰?我们在荆楚红色土地上找到答案。

  90多年前,贺龙、周逸群、段德昌等革命先驱,创建了以洪湖为中心的湘鄂西革命根据地。党领导的洪湖赤卫队,正是利用了洪湖复杂有利的地形条件开展英勇的游击斗争。

  5月8日,记者跟随《洪湖赤卫队》剧组走进位于洪湖市的湘鄂西苏区革命烈士陵园。陈列馆里,还摆放着当年赤卫队员用过的梭镖、大刀、长矛、鱼叉、鸟铳等,斑驳的锈迹,似在诉说着难忘岁月。

  据史料,从1927年9月到1932年10月,英雄的洪湖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开展轰轰烈烈的农民武装革命,其间虽几经挫折而革命火种不灭。在这里,先后有数十万农民群众参加赤卫队,配合红军或与红军并肩作战,写下可歌可泣的动人篇章。

  英勇感人的故事,生动再现在《洪湖赤卫队》里。

  上世纪50年代初,湖北省实验歌剧团(省歌剧舞剧院的前身)就组织创作人员赴洪湖地区采风,广泛搜集革命斗争故事,创作出9场歌剧《洪湖赤卫军》。在此基础上,1958年,主创人员再次深入洪湖,走访当年的赤卫队员和干部群众,完成剧本创作。

  “《洪湖赤卫队》中韩英、刘闯等英雄形象,都是以革命先辈真实人物为原型,经过巧妙艺术加工而成。”省歌剧舞剧院歌剧团党支部书记黄峻认为,真实发生过的轰轰烈烈、震撼人心的革命斗争,“艰苦奋斗、百折不挠、勇往直前、战胜每一个困难”的洪湖精神,是《洪湖赤卫队》的不朽灵魂和坚强底蕴所在。

  “这场演出,就是一堂生动的党史学习教育课。革命前辈们坚定不移的革命信仰和艰苦卓绝的斗争精神,让我们感到震撼人心。”5月7日晚,观摩完《洪湖赤卫队》演出的湖北省长江产业投资集团党委副书记张艳说。

  天籁之音,根植于人民广为传唱

  《洪湖赤卫队》缘何3000场连演不衰?我们在堪称天籁的音乐旋律中找到答案。

  “歌剧界一致认为,《洪湖赤卫队》最大的成功,是音乐上的成功。”省歌剧舞剧院原副院长、作曲家罗怡林说。

  60多年来,一曲“洪湖水”,荡漾在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心间,成为难以磨灭的集体记忆。

  “《洪湖赤卫队》的音乐是老一辈艺术家厚积薄发的经典之作。”罗怡林说,1958年,两位年轻的作曲家张敬安、欧阳谦叔,出色地完成了该剧的谱曲。

  作曲中,他们重视音乐的地方色彩,把现代作曲理论技巧,与深入采风得来的民间音乐素材结合,大胆采用具有浓郁地方风格的湖北江汉平原一带民间音乐素材,包括天沔民歌、小调、三棒鼓、渔鼓、道情、花鼓戏、楚剧等,使得整剧的音乐既大气恢弘,又充满民族特色。

  “《洪湖赤卫队》的音乐太美了,正因为它来源于民间和生活,既达到极高艺术水准,又十分贴近人民群众,大家才会百听不厌。”长江大学音乐学院教授邓邦国说。

  时代在变迁,经典旋律永不过时。1999年第三次复排《洪湖赤卫队》时,作曲家王秀峰与罗怡林对全剧音乐进行重新整理和编配。当时剧组确立的原则是:必须保留原汁原味,只是通过增加合唱、重唱和重新配器,使得整个音乐显得更现代、更丰满,更具交响性,目前这一版本仍沿用至今。

  “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罗怡林说,《洪湖赤卫队》久演不衰,再次印证这个道理。

  守正创新,哪里需要就到哪里演

  《洪湖赤卫队》缘何3000场连演不衰?我们在一代代艺术工作者的坚守和传承中找到答案。

  在湖北省歌剧舞剧院,只要谈到《洪湖赤卫队》,该院老中青演员们无一不饱含感情。

  60多年过去,这部作品宛如一座高峰、一颗明珠,为剧院带来荣耀与骄傲。而在作品的千锤百炼与代代相传中,更是体现了十分可贵的精神赓续与艺术传承。

  “《洪湖赤卫队》是我们的传家宝,在几十年历程中,一代代演职人员怀着赤诚的爱,投入到这部歌剧中。”省歌剧舞剧院党委书记彭华说,即使在比较艰难的岁月里,剧组新老人员仍不遗余力,克服一切困难,不断推广,坚持演出,让这部戏经常出现在舞台上。

  上至国家大剧院,下到乡镇、工厂、矿山、学校……都留下了剧组的足迹。各地演出条件不一,剧组“能屈能伸”,演员不惧艰苦,但不管到哪里,前提都是必须保证极高的艺术水准。

  不懈的坚守,赢来更多忠实“粉丝”和观众口碑。同时,在不断演出中,剧组有序更迭,剧目得以传承。

  “这部剧培养出一代代优秀演员。”第二代“韩英”扮演者、著名歌唱家李祝华说,她是听着第一代“韩英”王玉珍老师唱的“洪湖水”长大的,1976年她有幸得到王玉珍指导,后来成为第二代“韩英”,她也尽力把表演艺术传给后辈演员,“这是我们的职责使命。”

  目前,该剧“韩英”扮演者,已到第五代。“第一代韩英”王玉珍、“第二代韩英”李祝华、“第三代韩英”刘丹丽、“第四代韩英”马娅琴、“第五代韩英”杨娟和陈小艺……“手把手地学、一句一句地教”,代代相传,形成良性循环和宝贵的艺术积淀。

  “《洪湖赤卫队》久演不衰的奥秘之一,是在保持原汁原味的基础上,不断与时俱进。”彭华表示,红色精神永相传,今后还会对《洪湖赤卫队》不断打磨提升,加强演员后备力量培养,做到守正创新,把经典发扬光大。

  每场演出,掌声总是经久不息

  《洪湖赤卫队》缘何3000场连演不衰?我们在一代代观众的掌声与热望中找到答案。

  提到《洪湖赤卫队》或哼起“洪湖水浪打浪”,问问我们身边的人,可以说,几乎没有不知道的。

  何谓脍炙人口?“洪湖水”作出了最好诠释。

  “1959年《洪湖赤卫队》进京演出,每次演完散场,很多观众都是哼着‘洪湖水呀,浪呀么浪打浪’的旋律离开剧场的。”省歌剧舞剧院的老艺术家们回忆。

  “1961年《洪湖赤卫队》电影刚上映,它那音乐之美一下子打动了我,后来萦绕于心几十年,我专门以此音乐为基调,创作了笛子独奏曲《洪湖回响》。”现年70多岁的邓邦国教授说。

  60多岁的湖北音协会员、词作家刘伯飞回忆,他读高中时,几乎天天听广播里《洪湖赤卫队》歌曲,“太感人、太美了,同学们都特别喜欢。”

  “这部歌剧我小时候看过,近些年又看了不下四次,可以说常看常新。”56岁的武汉市直机关干部刘伟说,1978年,《洪湖赤卫队》第一次复排公演,当时在湖北剧院演了一个月,场场爆满。

  此后,1989年、1999年,《洪湖赤卫队》又经过两次复排。“《洪湖赤卫队》是前辈艺术家留给我们的无价之宝。”湖北中医药大学80后青年教师、学生辅导员伊力亚尔说,这部经典剧目带给年轻人艺术享受的同时,更是一份永远的“精神宝藏”。

  “我们每次演出,谢幕时台下掌声总是经久不息,观众们自发起立,齐声合唱。”第二代“韩英”扮演者李祝华说,她已记不清经历过多少次这样的场面了,“这部歌剧受到观众认可和欢迎,久演不衰,根本上是缘于广大人民群众对党的热爱、对党领导下的伟大革命斗争的深深共鸣和真心礼赞。”(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农新瑜 通讯员 韦霞)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