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     城市远洋     |     老外在湖北     |     直观中国     |     视频     |     原创     |     热点专题     |     文旅     
留住长江精灵的“微笑” 长江江豚升级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2021-02-10 10:40:36来源:湖北日报编辑:苏喜茹责编:石丽敏

留住长江精灵的“微笑” 长江江豚升级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_fororder_江

留住长江精灵的“微笑” 长江江豚升级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_fororder_江2

世界上第一头人工环境下繁育的江豚淘淘。 (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供图)

  2月5日,经国务院批准,调整后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以下简称《名录》)已正式向公众发布。其中,长江江豚等65种野生动物由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升为国家一级。作为长江中颇具代表性的物种,长江江豚的生存状态体现长江生态环境的变化。此次升级的背景是什么?长江江豚的保护现状如何?升级之后给江豚的保护带来哪些影响?请看湖北日报全媒记者的调查采访。

  江豚数量仅有大熊猫一半

  江豚被称为“水中微笑的精灵”,又名江猪,在地球上已存在2500万年,是世界自然基金会确定的13个全球旗舰物种之一。白鱀豚被宣布功能性灭绝后,江豚是长江中唯一的哺乳动物。1980年以来,江豚种群量快速衰减。调查显示,1991年,江豚数量为2700多头。2006年,国际联合考察发现,已不足1800头。2012年,约为1045头。2013年,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物种生存委员会将长江江豚濒危等级定为“极度濒危”,受胁程度仅次于野外灭绝。

  2017年12月最后一次长江江豚生态科学考察结果公布,江豚种群数量约为1012头,江豚迅速减少的势头得到遏止,但数量仅相当于大熊猫的一半。

  此次长江江豚之所以被升级一级保护动物,就是因为其数量的锐减。江豚能够长到1.2-1.6米,个体大且属于捕食性的长江江豚,喜群居捕食生活,处在食物链顶端,究竟什么原因导致数量锐减呢?

  食物紧缺。长江是江豚赖以生存的根本所在,可随着人类的过度捕捞,导致本应鱼资源极其丰富的长江,变得匮乏不堪,这就导致了江豚的食物紧缺。2012年后,江豚在武汉江段基本绝迹,2020年1月1日起,湖北江段83个保护区禁捕,2020年9月,多位武汉市民拍到江豚在白沙洲一带活跃的身影。近日,中科院水生所宣布,武汉江段长江江豚首次科考数据分析表明,武汉白沙洲水域正形成稳定江豚群体栖息。

  船只干扰。长江江豚依靠声呐进行捕食,随着长江船只日渐增多,江豚依赖捕食的声呐系统遭到了船只的干扰,导致捕食效果变差,甚至还会被货轮的船桨打伤丧命。

  水环境的恶化。长江的水域环境变化,可能是导致江豚减少的最大元凶,长江流域的工厂较为集中,存在乱排乱放现象,这种污水排放到长江中,导致水体恶化,从而导致江豚搁浅致死。

  实施长江大保护后江豚明显活跃

  近几年来,长江水产研究所危起伟研究员一直监测长江鱼类资源变化。2月5日,他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实施长江大保护战略后,长江江豚明显活跃。

  危起伟说:“30年来,江豚一直在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的名录上,现在升级为一级,是一件大喜事。”随着长江大保护的实施,根据团队监测,最近两年长江上的江豚确实比之前要活跃,但数量是不是有所增长,要等上一次评估结束5年后(2022年),再组织科考进行评估。

  据介绍,我省共有湖北长江新螺段白鱀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湖北长江天鹅洲白鱀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监利市何王庙长江江豚省级自然保护区三个保护区,负责长江江豚等珍稀鱼类保护,在天鹅洲、新螺两个保护区内,江豚的数量已增长到100多头,武汉等一些2012年前未发现过江豚的江段也出现它的身影。2019年11月,记者随同执法部门巡航,在荆州水域发现20多头江豚踪迹。2020年9月,记者随武汉渔政与公安人员沿江巡查,在武汉白沙洲江段也发现多头江豚踪迹。

  在监利市朱河镇何王庙江豚保护区,2020年诞生了好几头小江豚,让所有参与江豚保护的人深感欣慰。2020年11月,记者在这个区采访,不到半小时,6次看到江豚跃出水面。

  宜昌市夷陵区江豚协助巡护队员刘其生告诉记者,他过去是捕鱼人,现在成了江豚守护者,每天宜昌江段巡查,看到江豚跃出水面,他非常快乐,长江大保护后点滴变化,他是见证者。

  在近年的全国“两会”上,十多位住鄂全国政协委员提交联名提案,建议把长江江豚保护级别从二级升为一级。此次升级成功,多年夙愿终于实现,心中都觉快慰。有专家5日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江豚种群快速下降的趋势已得到遏制,这得益于我国正在推进的长江大保护战略,长江江豚快速灭绝的态势得到了扼制,但保护之路仍然任重而道远”。长江水产研究所邹桂伟研究员说,随着长江岸线整治、水污染防治等一系列生态行动的推进,长江的水生态保护进入到了一个全新阶段。

  多部门配合为人工繁育打基础

  我国《野生动物保护法》规定,野生动物的保护级别不同,违法行为的行政处罚、追究刑事责任等方面,都有所区别。

  “从法律上来讲,非法猎杀二级保护野生动物的处罚较轻,在过去的一些导致江豚死亡事件中,还没有当事人受到处罚,升级之后,伤害江豚的行为将承担更大的法律责任。”省农业事业中心干部田育新说。“升级后各级政府也将更加重视,将制定更加严格的保护措施。”

  为遏制江豚种群数目急剧下降的态势,农业农村部先后在长江干流及洞庭湖、鄱阳湖建立了8处长江江豚就地自然保护区,在长江故道建立了4处迁地保护区。以石首天鹅洲保护区为例,迁地种群已增长至80头左右。

  “江豚是长江中一个标志性的物种,也是长江流域生态环境是否健康的一个标志,所以我们要特别重视这个物种的保护,留住长江精灵的微笑。”中科院水生所研究员王丁说,“白鳍豚已经功能性灭绝后,长江江豚保护有着特别的意义。”

  中科院水生所研究员王丁表示,升为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只是万里长征第一步,要留住“长江精灵的微笑”,还有很多紧迫的事情要做。

  航运、水污染、水利工程建设这些行为如何得到管控,保证不影响江豚的生存,还需要制定一些细则。长江禁捕后,鱼类资源会逐步增加,食物会有所增加。但保护区内,给江豚寻找合适的繁育基地,需要多部门配合。目前,我国已在人工环境中建立了3个繁育保护群体,同时开展离体细胞培养和保存研究,这些都为人工繁育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经过媒体的持续宣传,全社会保护江豚的意识空前高涨。但长江江豚等珍稀水生生物和长江生态环境的保护,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离不开社会各界共同努力。”农业农村部长江办相关负责人表示。(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刘胜 通讯员 谢毅)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