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     城市远洋     |     老外在湖北     |     直观中国     |     视频     |     原创     |     热点专题     |     文旅      |     舆情智库
武汉江岸区打造惠企政策服务高地
2021-01-27 10:00:36来源:湖北日报编辑:胡礼国责编:石丽敏

  原标题:追踪惠企实效 政策及时更新 江岸区打造惠企政策服务高地

追踪惠企实效 政策及时更新 江岸区打造惠企政策服务高地_fororder_01

江岸区开展分部门调研、分片区调研、分属地调研,及时掌握惠企政策落实情况。

  1月12日,武汉市召开全市优化营商环境大会。大会提出,当前要想方设法落实减税降费等惠企政策,帮助中小微企业应对疫情冲击,活下去、留下来、强起来。

  江岸区扎实落实湖北省、武汉市关于优化营商环境、开展经济工作的系列决策部署,在武汉市作风巡查第一组的指导下,在惠企政策的落实落地、跟踪调研、适时更新等方面持续发力,最大限度释放政策红利,推动经济持续恢复和高质量发展。

  “双向操作” 确保纾困红利应享尽享

  “去年11月底,我们区开始着手第四批纾困企业名单的申报工作。仅在第四批名单的申报过程中,我们就已先后7次通过银行反馈的‘反向名单’,梳理可以享受武汉市纾困政策而未申报的企业,逐一询问、协助申报。”江岸区相关负责人说。1月14日,江岸区发展和改革局、地方金融工作局、商务局等部门,向武汉市相关部门上报了最新一份“反向名单”。

  按照一般流程,企业申请进入武汉市纾困企业名单,是由企业自行申报,区里收集后,统一向市里上报。最终,武汉市公布的名单将被提供给金融机构。“反向名单”,就是按照上述流程申报的同时,由金融机构梳理已发生贷款行为,且符合申报条件,却并未申报的企业,并将这些企业名单提供给区相关部门,由区里对企业进行再梳理,根据企业意愿“补报”进入纾困名单。

  “武汉市从第四批纾困企业名单的申报开始,要求各区上报‘反向名单’。江岸区早在申报第二批纾困企业名单时,就按此思路探索名单‘补报’工作。”江岸区发改局相关负责人说。

  “进入纾困专项资金支持的企业名单,并不意味着企业一定能获贷。融资是市场行为,由企业与银行自主双向选择,政府相关部门提供的是信息对接服务。服务好,企业信心就更足。”江岸区相关负责人说,该区组织相关部门和各街道组成服务小组,为企业申报纾困资金跟踪服务。

  2020年4月至今,江岸区共上报四批纾困专项资金企业申报名单,入库企业2200多家,对接融资需求总额100多亿元。上报纾困专项资金个体工商户申报名单,入库个体工商户2400多家,对接融资需求总额近5亿元。

  此外,2020年,江岸区全年预计减税降费超过40亿元;对符合电费补贴政策的180多家企业进行补贴,补贴金额近580万元;对承租区出资企业及纳入合并报表范围内各级子企业经营用房减免出租房屋处数480多处,减免租金超过2500万元;兑现促进新民营经济突破性发展的政策资金440余万元。

  建章立制 推动惠企政策与时俱进

  1月25日获悉,江岸区正围绕促进新民营经济突破发展、支持服务业发展壮大等多个重点领域,更新惠企政策。

  惠企政策出台后,需根据企业的实际感受和需求,及时调整优化。对此,江岸区持续发力。

  在武汉市作风巡查第一组的指导和推动下,按照分部门调研、分片区调研、分属地调研的思路,江岸区的领导干部、职能部门等定期走访辖区企业,动态掌握惠企政策落实情况。

  分部门调研,即按照区负责人挂点调研重点企业、发改局负责服务业企业、科经局负责工业企业、文旅局负责文化旅游业企业的分工,按照行业领域开展调研。针对部分情况特殊的企业,开展由多个部门、多条街道参与的分片调研。每条街道针对辖区企业展开分属地调研,发现惠企政策落实问题及时上报。

  以《江岸区推进国家“双创”示范基地建设政策清单》为例。该政策清单于2017年10月首次发布,江岸区密切追踪政策落实情况,收集企业反馈。2020年11月,江岸区结合企业需求,及时发布新版政策清单。

  结合辖区发展需求,1月25日,江岸区向上市和准备上市的公司,发出落户邀请。针对企业有首次发行上市、已上市企业迁入辖区等行为,不仅可以享受到湖北省、武汉市提供的50万元至400万元分阶段奖励,江岸区还给予1∶1的配套奖励政策。

  下一步,江岸区将进一步加强企业纾困帮扶,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用与时俱进、注重实效的惠企政策和“店小二”式服务,帮助辖区企业应对挑战、行稳致远。(孙薇 蔡琪祺 刘培)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