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杜牧的诗句用来形容“中国黄酒民俗文化第一村”恰如其分。10月28日,“文化扶贫在行动”湖北站采访团走进房县土城镇“黄酒村”。据了解,该村通过大力发展黄酒产业,围绕“黄酒”主题建设民俗文化村,以特色产业与文旅深度融合,带动乡亲脱贫致富,成了远近闻名的幸福村。
房县黄酒村民俗文化广场。记者 刘建维 摄
房县黄酒村特色民宿。记者 刘建维 摄
“黄酒村”位于房县县城以北33公里处的土城镇土城村,素有“中国黄酒看房县,房县黄酒看土城”的美誉。这得益于此处独特的气候,年平均气温在10-15摄氏度之间,无霜期超过200天,还具有独特的微生物菌群,从而形成酿造土城黄酒独自风格特有的自然环境,是区别其他黄酒的重要原因之一。
花田酒溪中国黄酒博物馆工作人员介绍房县黄酒历史文化。记者 刘建维 摄
黄酒酿造工艺在“黄酒村”代代传承,村里家家酿酒,户户卖酒,空气中氤氲着酒的芬芳。黄酒民俗广场酒旗飞扬,悦耳的方言小调令人愉悦,村民们有的在作坊忙着酿酒,有的在院子门口围坐闲聊,日子很惬意。
采访团参观黄酒博物馆。记者 刘建维 摄
房县土城镇党委书记马云超介绍,2014年之前村民酿酒主要是“散、小、弱”的传统经营方式,规模小、销路窄,生活困难的群众不少。后来该村通过成立“白茅佳酿黄酒专业合作社”,引进了庐陵王酒业有限公司,创新了“企业+合作社+农户”的统分经营模式,2015年生产黄酒600万斤,创造产值6000万元。在这种模式的带动下,土城镇土城村不少贫困户变成黄酒产业发展大户。
房县黄酒村产业发展大户瞿万江接受媒体采访。记者 刘建维 摄
黄酒产业发展大户瞿万江向采访团展示自己产品。记者 刘建维 摄
黄酒产业发展大户瞿万江接受采访时表示,他原本四处打工收入不稳定,通过酿造黄酒,不仅住上了小洋楼,还娶回了俏媳妇儿。目前他家里年产黄酒四万斤,产品通过电商远销全国各地,年收入40余万。随着黄酒民俗文化发展,瞿万江还打算通过直播平台宣传黄酒文化,推介家乡独特的酿酒工艺。
黄酒村原生态手工酿酒作坊。记者 刘建维 摄
黄酒产业的发展让该村的黄酒名扬全国,民俗文化村的建设又带动了乡村旅游,村民又多了增加收入的渠道。在今年十一期间,该村的游客数量比往年增加30%,民宿爆满,只好协调部分游客到周边村镇,这极大地提振了民俗村旅游发展的信心。就在10月25日,房县第四届诗经黄酒文化旅游节系列活动之一——九月九黄酒开酿活动就在该村举行,千余名游客、观众欢聚在高1.8米、直径4米的超大蒸笼前见证开酿。活动现场还表演了《关雎》《十杯酒》《盛世花开》《笔墨山水》《踏歌起舞庆丰收》等颇受游客欢迎的民俗文化节目。
房县黄酒产业服务中心主任卢扬成向采访团介绍房县黄酒发展情况。记者 陈明 摄
房县黄酒产业服务中心主任卢扬成对黄酒村黄酒产业与文旅融合发展模式给予了肯定。他动情地说:“房县黄酒是从《诗经》里走出的‘白茅佳酿’,酿造工艺具有独特性,被列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酿造工艺被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目前,全县黄酒生产企业达到13家,手工作坊达到2300户,从业人员近1.5万人,黄酒产业产值超过20亿元。黄酒产业与旅游产业深度融合,必将更大范围助力群众致富奔小康。”(记者 伍佳佳 刘建维 何青 何琛)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