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提要
天门市是农业大市。过去,农民种植结构单一,赚不到什么钱。近年来,天门市持续调整农业种养结构,千方百计扩大有效供给、中高端供给,田里种出的作物身价看涨,成为市场抢手货。
一个大棚一年可以产出多少钱?
“15万元!”2017年,当红日子富硒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吴汉平带着社员们到山东考察时,被这个答案惊得闭不拢嘴。
彼时,对于天门大部分普通农民而言,一个大棚一年约有三四千元收入,订单种植收入高一些,在1万元左右。
“人家紧紧围绕市场转,把地种到了极致!”吴汉平感慨。
直面差距,奋起直追。近年来,天门市坚定不移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市场为导向持续调整农业种养结构,农民从过去的“土里刨食”,逐渐转变为“特色生金”。
科技支持错峰上市
“种销不愁,生活越来越有奔头了。”多宝镇风景新村2组贫困户丁志忠种了2亩多地,从2017年开始,他与红日子合作社签订订单种植协议,由合作社免费提供种子、肥料、农药、薄膜等,并以合同价对种植的农产品进行收购,亩均收入过万元,当年就摘掉“穷帽”。
2020年开始,包括丁志忠在内的100多户贫困户,以及风景新村、大众新村等合作社覆盖的社员,田里有望生出更多“票子”。
在该镇双桥村7组,两座连栋保温大棚已建成投用,这是合作社2020年6月刚刚建立的育苗基地,总投入300多万元,可为农户提供集中育苗服务。
大棚顶部有两层保温膜,支撑大棚的都是“钢筋铁骨”,可抗10级大风,不惧雨雪。大棚还设有自动化控制设备,一旦温度过高,棚内就会自动喷水,随后风机启动将水雾吸往棚外,确保棚内温度降低到28℃以下。
在现代化保温大棚内孕育,种子的发芽率可达90%以上,远高于露天育苗。“露天育苗一亩地需要6到8袋籽,在大棚里用3袋半籽就行。”吴汉平说,虽然大棚育秧成本会高一些,但综合算下来仍比较合算。
吴汉平还计划建设3个连栋保温大棚,这么一来,可以实现一年四季都有蔬菜上市。“比如,夏天市场上缺叶菜,我们就可以趁机上市,每斤不会低于1元。”吴汉平信心满满,“合作社的蔬菜种植基地有1万多亩,种植了13个品种。确保每个季节都有蔬菜供应,就能让田里产出更多效益。”
把地种到极致
10月底,华丰专业合作社的1.2万亩再生稻就要收获了。“种一季、收两季”的再生稻,相较于传统“种两季、收两季”的早晚稻来说,每亩种植成本降低600元,产量相当,产值则高出一两千元。
华丰合作社成立于2006年,过去一直采取传统种植模式:种双季稻,或者一季小麦、油菜再种一季中稻。随着普通稻谷价格走低,国内外米价严重倒挂,靠“走量”火起来的华丰,不得不在品种结构调整上动心思。
中稻、小麦等昔日合作社的当家作物逐渐“退位”,取而代之的是虾稻、瓜稻、再生稻、果稻套种等模式,保障粮食安全的同时,还让农民增收。
“为什么种粮食的,还要做果园呢?主要是市场上有需求。”理事长吴华平说,人们越来越重视健康,精品水果的市场潜力相当大。
2019年,合作社建起300亩精品果园。打的生物药,增收增效,还保障土壤不受农药化肥残留侵害,为水果的优良品质打下基础。“果冻橙、三峡红、伦晚、双臂棚架梨等等,这些高品质水果现在很受市场欢迎。”吴华平说。
“效益最好的是瓜稻连作,每亩产值可达2万元左右。”吴华平喜滋滋地说,第一年种瓜、油菜、小麦;第二年种水稻、油菜、小麦;第三年再种西瓜……循环往复。“水旱轮作,不仅能减低田间病虫害基数,还能改善土壤酸度,提升土壤养分。”
下一步,吴华平准备带动石家河、皂市等乡镇的合作社,将精品果园面积增加到1万亩左右。
摸准市场脾气种田
市场缺啥,田里长啥,农业才有希望。
10月9日17时左右,天门高新园曹家湾村民胡科刚刚从田里劳作回来,裤腿上还沾着泥巴。“今年刚买了台联合收割机,十几亩稻田我自己全包了!”胡科扬起年轻的脸庞,满是朝气。
胡科家里过去主要种植莲藕。2017年,天门市开始推广虾稻共作,在村干部鼓励下,胡科也在自己稻田、藕塘里养起小龙虾。
过去在外做生意的经历提醒胡科:市场有脾气,你养我也养,结果会怎样?
“行情再不好,只要品质好就不愁卖。”想起父亲的话,胡科决定减少投苗面积,养殖个头大的小龙虾。
2020年受疫情影响,小龙虾虾苗和普通小龙虾价格偏低,但胡科养的小龙虾平均价格仍然卖到每斤10多元,高的时候24元左右。
人勤土生金,有志者事竟成。胡科一连三年喜获丰收,稻谷、湘莲、龙虾多样进款,年纯收入6万多元,彻底脱贫。
从“土里刨食”到“特色生金”,一场向土地要效益的田间革命,在竟陵大地打响。
半夏是中国中药宝库中的一种重要药材。特别是疫情以来,中药材产业迎来发展机遇。汪场镇半夏种植面积达8600多亩,2000多户农户土里刨“金”,总产值过亿元,成了该镇种植面积最大的经济作物。(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廖志慧)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