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4日,位于新洲双柳的武汉国家航天产业基地,火箭产业园一期项目已经具备投产条件。(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梅涛 摄)
火箭、卫星,批量生产,制造、组装、联控联调,一条街完成。这样的场景,在武汉国家航天产业基地即将成为现实。10月14日,湖北日报全媒记者探访我国首个商业航天基地建设,从中了解到,可年产百颗卫星、年产20发火箭的两大园区,相继进入投产运营倒计时。
卫星、火箭量产进入倒计时
穿行在武汉国家航天产业基地8平方公里示范区内,航天大道北侧,武汉卫星产业园内,是一片火热的建设景象。
“园区所有建筑已经封顶,正在进行内部装修。目前600多人正加班加点赶进度。” 卫星产业园项目总工孙景龙说。
卫星产业园内,如鲲鹏展翅的卫星载荷制造中心大楼居中,两侧分别是航天器智能制造中心、微小航天器制造中心、空间应用制造中心、综合保障楼等,园区建设初具雏形。
卫星产业园区规划用地426亩,一期投资15亿元,规划建设用地200亩,建筑面积7万余平方米,于2019年4月份正式开工建设。其中,设备最多、建设任务最重的就是卫星的生产制造“车间”——航天器智能制造中心。
“我们的脚下可大有文章。” 进入航天器智能制造中心,孙景龙指了指脚下。原来,根据技术要求,智能制造中心厂房地面承重能力达到5吨/平方米。为了确保这一标准,厂房近18000平方米范围内,打下了2000多根混凝土桩。
牢固的地面上,是洁净的厂房。卫星生产厂房洁净度要达到8级,因此墙面和顶部装修全部要加装净化钢板。最大的净化钢板单块高6米宽1.2米,重约130公斤。厂房内部高度16米。这样的钢板需要竖向拼装两块半。而每安装一块大钢板,就需要两台升降机8个人同时操作才能完成。
记者现场看到,制造卫星的相关设备陆续进场。根据设计,智能制造中心100米纵深的厂房内,一边,卫星的零部件仓储区、部件组装区、总体装配区等一字排开;另一边,主要开展卫星成品的质量测试、振动测试、真空热实验等等。据了解,卫星的组装几乎全为智能化、机械化操作。
武汉卫星产业园将在园区打造全国首条卫星批量化生产线,具备年产百颗卫星的生产能力,我国卫星智能化批量生产的序幕也将在这里开启。
“下个月有设备进场调试,2021年一季度项目建设完成,力争具备投产条件。” 孙景龙说。
走出卫星产业园,正对面的航天大道南侧,是占地500亩的火箭产业园区。只见火箭总装测试厂房、综合厂房、综合楼、动力站等错落有致,静静矗立。
“火箭产业园(火箭总装总调中心一期)项目建设目前已全部完成,具备投产条件。”航天产业基地相关负责人介绍。
据了解,该园区主要生产快舟系列运载火箭,投产即可形成年产20发固体运载火箭的总装测试能力。
在航天产业基地,航天科工系的电磁防护材料产业园也计划2021年投产。纳米新材料、鼎甲计算机软件、新能源船舶等项目也已开工复工。
产城融合按下“加速键”
火箭、卫星两大产业园区投产运营在即,占地40亩的航天产业港一期已经建成,港内人才公寓、食堂、办公空间一应俱全。
武汉国家航天产业基地规划面积68.8平方公里,2017年10月正式开工建设。由武汉市政府联合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华夏幸福基业股份有限公司共同打造。
立足于火箭、卫星产业园等东部航天产业集群,基地先期建设了8平方公里产城融合示范区。
“不只是航天产业港,产城融合示范区内,道路已成网成环。还建成了航天公园、产业港公园。”武汉航天产业基地副总经理郭杰介绍,集游泳池、羽毛球馆等于一体的文体中心年底即将建成。九年一贯制学校、三甲医院、商业中心的建设也相继启动。
此外,武汉市新洲区成立了航天产业基地发展工作专班,全面助力航天基地牵引重点项目加速落地开工,形成产业集群示范效应。据介绍,2020年截至9月,基地已累计新签约7个项目,签约额17.55亿元。总投资额近百亿元的一批项目均已达成初步落地意向。
武汉国家航天产业基地将打造商业航天、高端装备、新材料三大产业集群,计划用10年时间,形成近600亿元产值的产业新城。
郭杰介绍,根据规划,2020年底,双向八车道、总长17公里的航天大道将全面建成,贯穿整个产业基地。2021年,航天产业基地启动西部门户区发展,桥头堡公园呼之欲出。2023年基地中部区域的城市功能进一步完善提升。
以产业带动人气建设城市新区,我国首个商业航天基地,正在按下“加速键”。(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周三春 通讯员 裴斌)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