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堰郧阳区:干部沉下去 民心聚起来
“我想养几头猪、酿点酒,可家里没有玉米。去城里买吧,我们老两口腿脚又不方便。”10月21日晚,郧阳区叶大乡龙潭村,村民孙正军跟驻村扶贫工作队队长朱明聊天,无意中的一句话,却被朱明记在了心里。
第二天,朱明托人从郧阳城区买了1000多公斤玉米,送到孙正军家里。看着一袋袋苞谷粒儿,老孙又是高兴又是感动:“朱队长真不错,天晴下雨都在村里,为咱们解决了好多实际困难。”
朱明是郧阳区园林所干部,2017年3月开始驻村扶贫,白天工作,晚上也没闲着,到村民家里聊天、帮着干农活、给孩子辅导作业。一年多下来,他协调解决村里各类矛盾几十起,争取政策帮助村里完成了水、电等基础设施改造。“村民们很朴实,你做的每一件事,他们都看在眼里、记在心上。困难解决了,村民高兴,我也高兴。”朱明说。
切实转变作风,坚持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郧阳区在脱贫攻坚中大力践行“一线工作法”,要求各级领导干部按照村不漏组、组不漏户、户户见干部的要求下沉到一线,发现问题、解决困难、化解矛盾、交融感情,不断提升人民群众认可度、满意度。“以前干部进村入户,就是简单问几句收入多少、有什么困难,现在不一样了,都挽起衣袖和我们一起干活,跟一家人没什么两样!”大柳乡黄龙庙村村民梅桂学说,他的结对帮扶干部一点架子都没有,前几天还一起在臭气熏天的猪圈里帮忙除猪粪。
除宣传政策、规划产业、化解矛盾,干部还要帮贫困户喂猪、劈柴、提水、收庄稼、打扫卫生,谁家有空巢老人、谁家孩子在上学、谁家圈里养了几头猪、谁家土坯房有裂缝……在干部们的民情日记本上都记得清清楚楚。
65岁的赵文林是白桑关镇淘沟河村易迁户,按照镇上计划,要搬到即将完工的香菇小镇。可故土难离,老赵舍不得山上的几亩地,又担心搬家之后没地方种菜、养牛。镇党委书记王云峰听说之后,隔三差五就来老赵家坐坐,耐心地给他分析:“搬到香菇小镇以后,你自己看病方便,外孙女能就近上学,女儿、女婿可以种香菇,也能去扶贫工厂织袜子,比种庄稼强多了。”一番劝说,老赵解开了心里的疙瘩。
干部的一言一行,群众看在眼里,记在心里。谭家湾镇龙泉村群众对帮扶干部说:“就冲你们做了这么多实事,以后再不为鸡毛蒜皮的小事给你们添麻烦了。”
2018年以来,郧阳区1.4万名党员干部深入农户家中,吃农家饭、干农家活、睡农家床,帮助解决农特产品销售、贫困学生入学、医疗救助等实际困难2.1万余个,与乡村干部群众一起研究制定脱贫措施6000余条,群众满意率达到96%。
该区严格奖惩考核,对全区干部驻村走访日常工作开展情况、年度任务完成情况进行严格追踪调查,对少数弄虚作假、违规违纪、上瞒下搪、群众不满意的干部,在全区通报批评,并视情节轻重进行追责问责,取消发放年度绩效工资;对成绩突出的优秀干部优先晋级职称、提拔使用。近三年来,已有35名在一线表现突出的年轻干部被选拔推荐进入乡镇领导班子。(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戴文辉 通讯员 姬廷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