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     城市远洋     |     老外在湖北     |     直观中国     |     视频     |     原创     |     热点专题     |     文旅      |     舆情智库
湖北谷城:以金融支撑推动县域高质量发展
2024-02-28 16:12:16来源:中央广电总台国际在线编辑:李燕责编:石丽敏

  襄阳市谷城县高度重视金融生态建设,持续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探索创新融资贷款路径,为经济社会稳健运行提供强有力的金融保障。不久前,谷城县再次获评湖北省金融信用示范县,并在获此殊荣的县(市、区)综合排名中位居榜首。

  高位推进 用心用力强信用

  “八山半水分半田”的谷城,不仅是农业大县,更是工业强县,200余家规模以上企业有力支持着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2023年以来,全县金融生态建设领导小组建立健全“政府主导、人行推动、部门配合、经济金融部门为主体、社会各界共同参与”的联合联动运行机制,不断完善金融配套支持措施,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着力解决企业发展难题,全力创建金融领域“信用谷城”。

  谷城在重点企业、行业、区域累计开展政银企对接活动49场次。县委书记、县长带头,组织各大金融机构负责人深入生产一线,为企业排忧解难,“一企一策”提供金融服务。全县每个季度梳理融资需求清单、惠企政策清单、信贷产品清单等“三张清单”,定向推送至各职能部门,打破银企信息不对称瓶颈,架起金融惠企“绿色通道”,很多“急难愁盼”问题迎刃而解。

  谷城充分发挥政府桥梁纽带作用,切实办好金融“早春行”系列活动。在2023年5月的金融支持谷城高质量发展融资对接会上,县政府就与市、县两级金融机构签署战略合作协议达70亿元,辖内各行与相关企业签订了总额66.08亿元的融资支持协议,履约率达100%。2023年底,全县各项贷款余额316.13亿元,较年初净增49.04亿元,增幅为18.36%,信贷增量和增速均创历史新高。

  守正创新 多措并举优服务

  为最大限度发挥融资担保公司的杠杆作用,谷城县级财政拿出6000万元,与襄阳市融资担保集团有限公司共同设立谷城县融资担保有限公司,把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的资本金补充、风险补偿、保费补助、业务奖补资金等“四补”资金全部列入年初预算,确保信贷业务正常有效开展。2023年底,全县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新增担保业务16258.7万元,在保余额达17108.7万元。

  此外,谷城县创新采取“应收账款质押融资、线上政采贷、知识产权融资”等方法,为急需资金的企业融资贷款,打造金融“谷城样板”。其中,“互联网+政府采购金融服务”新模式开通后,仅半年时间就成功协助18家小微企业争取授信5007万元。落户谷城的襄阳市立强机械有限公司通过质押2项发明专利和28项实用新型专利,顺利获得银行1000万元贷款,增强了企业造血功能。

  谷城还以行政村为单位,设立290个乡村振兴普惠金融工作站,为农户、农业企业、村集体专业合作社等提供助农取款、代收代缴、贷款受理等优质服务,群众不出村便可直接办理相关业务。谷城还鼓励各大银行采取“整村授信”模式,加大“支农支小”扶持力度,推动乡村全面振兴。目前,“整村授信”工作已覆盖全县290个行政村。

  成势见效 县域发展添活力 

  在金融甘泉的润泽下,2023年,谷城新增各类市场主体16483户,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7%,综合实力在全国中部地区县域经济百强榜单中排名第61位,营商环境全省排名第20位,吸引了吉利、兴发等一批世界500强、中国500强企业投资兴业。一条千亿级硅产业链正在崛起,与传统的汽车零部件、再生资源两大产业链形成“三足鼎立”之势。

  为扶持电商产业发展,谷城财政每年拿出500万元奖励资金,大力推行“千名带货网红人才培育”和“千名跨境电商人才培育”计划。该县在企业集聚区建设大型物流园和快递云仓,与电商无缝对接;引进外贸综合服务机构,为企业提供市场扩容、主播招聘、通关出海、融资退税等一站式服务。

  为解决中小微企业投资扩量“后顾之忧”,谷城成立了工业产业投资有限公司,积极对接湖北省国有股权营运管理有限公司,把存量过桥资金转设为中小微企业应急转贷纾困基金,以备不时之需。2023年,谷城共开展应急转贷业务21笔,金额达3.24亿元,位列全省县(市、区)第10位。

  谷城县政府党组成员齐新杰表示,谷城今年将全面落实襄阳市“项目建设年”总体要求,引导金融机构用好用活优惠政策、充分挖掘贷款项目、主动争取信贷资源、加大信贷投放力度,力争全县贷款增幅不低于18.6%,为谷城打造襄阳都市圈高质量发展重要支点贡献金融力量。(文 杜元 阮班明 童光辉 程备)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