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     城市远洋     |     老外在湖北     |     直观中国     |     视频     |     原创     |     热点专题     |     文旅      |     舆情智库
2023(第五届)中国城市水环境与水生态发展大会暨三峡环境科技大会在汉开幕
2023-05-22 11:24:54来源:中央广电总台国际在线编辑:李燕责编:石丽敏

  2023(第五届)中国城市水环境与水生态发展大会暨三峡环境科技大会近日在武汉拉开帷幕。

  本届中国城市水环境与水生态发展大会由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与中国三峡集团共同主办,也是首届三峡环境科技大会。

  大会以“低碳绿色流域构建”为主题,设开幕式及主旨报告、思享荟演讲及闭幕式两个全体会议环节,以及“水能耦合的环境前沿科技问题”、长江大保护、流域治理创新等十个专题论坛。在两天的会期内,行业内“政产学研用”精英力量将深入交流探讨,为构建生态完整、低碳发展的流域水系统建言献策,为城市水环境与水生态领域的突出问题寻求解决策略,为促进经济和生态协同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2023(第五届)中国城市水环境与水生态发展大会暨三峡环境科技大会在武汉开幕_fororder_图片1

大会开幕式现场 供图 大会组委会

  中国工程院院士、湖北省副省长邵新宇出席开幕式并致辞。大会联合主席、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雷鸣山,大会联合主席、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水环境与水生态分会会长曲久辉,中国工程院一局副局长唐海英在开幕式上致辞。

  湖北素有千湖之省美誉,肩负着“一江清水东流”“一库净水北送”的重任。当前,湖北将以流域综合治理为基础推进四化同步发展,坚决守住水资源安全、水环境安全、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底线。

  大会联合主席、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雷鸣山表示,三峡集团因水而生、因水而兴,2018年至今积极承担共抓长江大保护新使命,完成了从试点先行、拓展合作、全面铺开到高质量发展的迭代升级,实现从环保新兵到治水主力的转变。

  中国三峡集团是全球最大的水电开发运营企业和中国领先的清洁能源集团,总部设在武汉。中国三峡集团奋力实施清洁能源和长江生态环保“两翼齐飞”战略,全面履行在共抓长江大保护中发挥骨干主力作用的使命任务,积极打造生态环保业务板块,探索形成以“五水共治”“厂网河湖岸一体”为核心的“三峡治水模式”,重点推进管网攻坚战和“城市智慧水管家”,目前共抓大保护完成投资近1000亿元,取得良好治水成效。此外,组建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深入开展管网探测、污泥处理处置等专项研究,推动政产学研用深度融合,为长江经济带高质量环境保护提供科技支撑。

  雷鸣山表示,今年是三峡集团成立三十周年,三峡集团将努力推动流域水资源利用更高效,让流域水环境治理更系统,让流域水生态保护更有力,确保一江清水绵延后世,共绘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新画卷。

  曲久辉表示,武汉与“水”的关系经历了三个历史发展阶段,先是因水而“优”,再是因水而“忧”,现在再次走向因水而“优”的发展道路。本次大会的召开是中国城市水环境与水生态发展大会、中国工程院国际高端发展论坛、三峡环境科技大会的“三会协同”,凸显了低碳和绿色的基本特色和环境底色。

  开幕式主旨报告环节,中国科学院院士、武汉大学教授夏军介绍了流域综合治理的系统科学研究前沿问题,分享了“长江模拟器”这一流域综合治理模拟工具的研发进展、应用情况及机遇挑战。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农业大学教授康绍忠报告了西北干旱地区农业水事活动的生态环境效应,提出了旱区水碳时空格局优化方向与基于高水效农业的节水固碳减排方法。中国工程院院士、中科院安徽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学术所长刘文清介绍了环境光学监测技术的研究进展,以及在水生态监测、极地环境监测、遥感监测等方向的应用情况及发展思路。美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密歇根大学工程实践教授Glen Daigger分享了城市水系统管理向水系统压力更低、资源利用更高效、为更多人提供水和卫生条件的变革方向以及相应技术支持,提出了对水管理变革的未来展望。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国家工程研究中心、长江生态环保集团有限公司负责人介绍了中国三峡集团共抓长江大保护工作布局,分享了以“智慧”赋能的长江大保护创新实践及对长江绿色发展的推动作用。

  大会开幕式上,水环境与水生态分会发布了本领域团体标准8项,发布了2022年度报告《城市黑臭水体治理的成效与展望》。(文 张永良 贾宁 李雅晴)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