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     城市远洋     |     老外在湖北     |     直观中国     |     视频     |     原创     |     热点专题     |     文旅      |     舆情智库
武汉打造“湿地花城” 5年将建80处湿地公园
2021-09-18 09:23:08来源:长江日报编辑:李燕责编:石丽敏

  17日,长江日报记者从武汉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的武汉市湿地花城建设相关情况新闻发布会上获悉,未来5年,武汉将打造“湿地之都、花漾江城”,擦亮“春赏樱、夏看荷、秋品桂、冬观梅”的四季花城品牌。

  据了解,江汉路步行街、江岸历史风貌区平和打包厂两处特色“花漾街区”将于国庆节前后亮相,欢迎市民游客前去打卡。

  ■ 在冲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的同时,突出打造“湿地花城”

  武汉享有“百湖之市、湿地之城”美誉,拥有优越的生态天赋。20多年来,武汉从大力建设“山水园林城市”,到成功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再到全力冲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国际湿地城市”,一路走来,逐步实现了城市绿化品质大提升。

  但这个过程中,也还存在功能配套不完善、特色资源效益未充分发挥的问题,城市品质尚有提升空间。正是基于这个原因,去年底,武汉市委市政府提出,要做好“湖”的文章,守好城市生态底色,打造“湿地花城”。

  根据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市园林和林业部门开始规划:武汉在全力冲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的同时,要进一步彰显城市优势,更加突出“湿地花城”特色,大幅提升城市能级和品质。

  经过精心筹划,“湿地花城”建设方案终于出炉。市园林和林业局规划建设处负责人表示,制定方案的过程中,他们坚持问计于专家,问政于基层,问需于市民,反复研究讨论。

  风景园林、园艺、湿地、规划等相关专业的专家们一致认为,建设“湿地花城”,对武汉冲击世界湿地生态保护的最高成就——国际湿地城市,发挥武汉“一城江水半城山”资源禀赋优势,提升湖泊湿地生物多样性、湿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都有重要意义。

  ■ 建设80处湿地类型公园,市民可在市中心亲近欣赏

  武汉伴水而生,165条河流穿越市域范围,166个湖泊星罗棋布,湿地面积1624平方公里。

  但说起湿地,不少市民都感觉“在远方”,不容易亲近。有些比较知名,比如府河湿地、后官湖湿地等,也是少数市民才能亲近。

  长江日报记者了解到,此次的“湿地花城”建设,将根据湿地资源类型,划分“四级六类”湿地公园体系:即建立完善“湿地自然保护区—国家和省级湿地公园—湿地类型公园—小微湿地”四级体系,打造世界湿地之都。

  一方面,加强沉湖国际重要湿地等湿地自然保护区的保护与修复,实施东湖、后官湖等国家湿地公园综合提升。

  另一方面,建设提升80处湿地类型公园,推进全市8公顷以下小微湿地的生态治理,完成50个小微湿地建设及命名。

  “市民和湿地将更亲密。”市园林和林业局规划建设处负责人说,城市公园、湖泊公园变身湿地类型公园,以及小微湿地的打造,不仅让市民在市中心就能随时随地欣赏湿地特色鲜明的景观,也为城市里的野生动植物,提供了更多自由栖息空间。

  比如大家都熟悉的月湖公园,根据规划,将被打造成城市湿地公园,通过景观提升和生态修复,增加湿地比重,提高生物多样性,呈现岸上彩林、水中花海的特色景观。

  ■ “江城”将成四季花开的“花城”

  近些年来,武汉一直坚持布局四季花城,赏花经济迅速崛起,但尚未形成规模化优势。未来5年,武汉将继续深度挖掘,打造有主题有特色的赏花游。

  记者看到,“湿地花城”建设方案中,共拟定了82种开花植物,春有海棠、樱花,夏有紫藤、凌霄,秋有桂花、紫薇,冬有梅花、茶梅……真可谓是月月花开不断。

  为打造“花漾江城”,武汉一共将进行十大工程建设,包括打造9大花卉亮点片区,建设10处花卉特色公园、300个街心花园、500公里赏花绿道、20条花卉景观大道、10条河岸花廊、300公顷花田花海、30个花漾街区、100个美丽乡村,推广8大花卉节事活动等。

  “亮点片区是在原有基础上,深度挖掘区域特色和内涵,形成‘一区一彩’的城市风貌。”市园林和林业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例如“大学之城”的主要植物是樱花,底色是粉色;“历史之径”片区将在原有的法桐基础上,加种八仙花,以粉、黄为基调。最有意思的是“长江湿地花园”,初步定在汉口江滩四期,将以芦苇、鸢尾为特色,打造湿地花园风貌。还要建设湿地花园和市民可临摹的花园、阳台、露台等样板,引导市民参与湿地花城建设。

  “亮点片区是在原有基础上,深度挖掘区域特色和内涵,形成‘一区一彩’的城市风貌。”市园林和林业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例如“大学之城”的主要植物是樱花,底色是粉色。还要建设湿地花园和市民可临摹的花园、阳台、露台等样板,引导市民参与湿地花城建设。(长江日报记者杨晓雨 通讯员吴晓 赵银斐)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