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     城市远洋     |     老外在湖北     |     直观中国     |     视频     |     原创     |     热点专题     |     文旅      |     舆情智库
湖北打响“气质”攻坚战
2021-08-04 10:48:08来源:湖北日报编辑:李燕责编:李胜兰

  原标题:“一市一策”跟踪研究在荆门率先启动,省环科院专家驻点2年阻击细颗粒物、臭氧——湖北打响“气质”攻坚战

  减污降碳,提升空气质量,这是美丽湖北的不懈追求。近日,荆门市召开细颗粒物与臭氧污染协同防控“一市一策”驻点跟踪研究启动会,驻点工作组办公室同步揭牌。

  湖北省有4个城市被生态环境部列入“一市一策”驻点服务城市。荆门率先召开启动会,开启了全省大气污染精细化治理的全新阶段。

  何为“一市一策”?怎样开展驻点研究?湖北日报全媒记者赴荆门深入采访。

  大气治理步入“深水区”

  “十三五”期间,湖北省空气质量改善明显。2020年,可吸入颗粒物和细颗粒物年均浓度较2015年大幅下降;全省13个国考城市细颗粒物累计平均浓度37微克/立方米,较“十二五”末下降40.3%;优良天数比例87.5%,较“十二五”末增加17.4%。

  业内人士认为,虽然取得一定成绩,但湖北省生态环境质量从量变到质变的拐点尚未到来。大气环境管理已步入“深水区”,越到后期越需要精细化治理。去年,全省17个市州仅有恩施等9个达到空气质量二级标准,且臭氧浓度呈上升态势。

  今年4月,生态环境部印发《关于开展细颗粒物和臭氧污染协同防控“一市一策”驻点跟踪研究工作的通知》,其中湖北省武汉、襄阳、宜昌和荆门入选“一市一策”驻点服务城市。

  省环科院大气环境研究所副所长丁峰介绍,荆门作为全省首个召开启动会的城市,驻点团队专家将进驻这里,开展2年的驻点跟踪研究,完成荆门臭氧污染成因分析、臭氧来源与管控对策研究、臭氧防控“一市一策”解决方案、秋冬季细颗粒物深度治理与重污染天气应对、细颗粒物和臭氧污染协同防控综合解决方案、培养荆门大气污染防治队伍等六大任务。

  提升“气质”面临多重压力

  在省生态环境厅大气环境处副处长郑鹏看来,“一市一策”驻点研究,将对荆门空气质量开展全面梳理,既要治“表症”,如群众身边突出的环保问题,也要治“未病”,如产业结构、交通结构的深层次问题。

  根据2020年全省生态环境状况公报,17个市州中,荆门的细颗粒物年均浓度(由低到高)、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由高到低)均为倒数第二。“荆门位于全省大气污染通道重要节点,而且产业结构偏重,以石化、磷化工、水泥等为主。”郑鹏分析,进入“十四五”,面对更高的考核要求,荆门产业如何高质量发展、路网如何优化、深度治理如何推进等,都是眼下的重难点问题。

  该市人大常委会党组副书记、副主任、市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指挥部指挥长许道伦坦陈,荆门的单位面积污染物排放强度远高于周边城市,要想提高空气环境质量,必须进行产业结构深度调整。“我们调结构的任务比任何城市都艰巨,而且缺乏有效技术支撑和全社会的共同支持。”

  因此,驻点研究也将针对以上难题,尽快为荆门构建“边研究、边产出、边应用、边反馈、边完善”的协同创新工作模式,补齐荆门臭氧污染防治技术、人才和能力短板,提出“一市一策”综合解决方案,为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撑。

  期待探索形成“荆门模式”

  “驻点研究对荆门而言,刻不容缓。”许道伦说,特别是城区异味扰民问题,市民投诉多年,始终未能彻底解决。

  7月13日,两台大气监测走航车驶入荆门城区街头。它们的任务,就是揪出异味“元凶”。

  丁峰介绍,大部分挥发性有机物以及氨气、硫化氢、氯化氢等无机气体,都会出现刺鼻气味,此外,企业建立的污水处理设施如处理不到位,也会释放异味。“走航车的任务就是对居民投诉的重点区域,特别是重点企业和园区周边开展监测,排查来源,进而锁定是哪一位置、哪个环节产生的异味气体。”

  驻点跟踪研究工作组将于本月完成走航工作,初步锁定异味区域,确定异味源,同时对相关企业的生产工艺和环节展开分析;8月将进入企业具体开展指导和技术帮扶,提出解决方案,帮助企业消除异味。

  省生态环境厅相关负责人介绍,希望通过2年努力,能提炼形成科学研究和行政管理深度融合的“荆门模式”,并将研究成果推广至全省乃至全国。(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胡弦 实习生 朱潇潇)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