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     城市远洋     |     老外在湖北     |     直观中国     |     视频     |     原创     |     热点专题     |     文旅      |     舆情智库
天门名吃黄潭米粉谋求包装品化
2021-06-21 10:27:41来源:湖北日报编辑:李燕责编:赵滢溪

天门名吃黄潭米粉谋求包装品化_fororder_01

老邓家黄潭粉馆吸引众多食客。(通讯员 刘银斌 摄)

  阅读提要

  黄潭米粉对于天门人,就如同热干面对于武汉人,是家乡的美味。

  热干面早已名扬全国,近年来异军突起的广西螺蛳粉,店面更是遍布各地。

  地方美食如何打破地域局限,让更多人品尝到舌尖上的美味?天门以工业化思维推动黄潭米粉“走出去”。

  二十余道工序,做出正宗的家乡味道

  “老板!一碗黄潭米粉,在这里吃,加个鸡蛋!”

  “再买个锅盔包油条,配起来特好吃!”

  6月5日早晨7时许,在天门城区四牌楼路的老邓家黄潭粉馆,食客有序排队。“闻着米粉、鳝鱼香,就很有食欲。”市民代丽梅说,从小到大,就喜欢吃黄潭米粉。

  细长、雪白,黄潭粉不似细粉之圆润,亦不及宽粉之扁平,是由本地产的早稻米压制而成,汤也是以秘方熬制的“糊汤”。米粉从沸水中捞起,在上面铺上一层做好的鳝鱼干。吃的时候,可以加入炒米、馓子、油条、锅盔等,香味扑鼻,唇齿留香。

  据传,黄潭米粉是明末咸宁人余文成传入天门的,距今已有300年历史。余文成初来黄潭,由咸宁人资助开粉馆,招牌为“余义盛”。由于所制米粉质地独特,又经营有方,“余义盛”生意兴隆,长盛不衰。也有传说,鳝鱼米粉为明末著名孝子梅公首创。一次,梅公的老母沉疴在床,不思饮食,他苦思良策,终制成黄潭米粉孝敬老母。

  如今,在城区及各乡镇,打出“黄潭米粉”招牌的馆子不计其数,生意都不错。

  今年60岁的曹双龙制作黄潭米粉已有30多年,从他的爷爷、父亲到他,手艺就这么传承下来。曹家一直坚持用传统手法制作,“只有这样,才能让顾客吃到最正宗的味道。”曹双龙说。

  他经营的“曹双龙黄潭米粉”位于岳口镇区风华菜场旁,每天凌晨3时,曹双龙就起床制作米粉,先将浸泡好的早稻米磨成浆,滤干,捏成团后放入锅中煮至三分熟,再放入特制的制粉工具,通过人力挤压出直径不到一毫米的粉丝,挤出的米粉要放入开水中煮熟,捞起后用清水浸泡备用。一趟下来要20余道工序。

  “每道工序都不能马虎。稍有不慎,就会出现米粉无法成型,或粘在一起,或一煮就散的情况。”30多年的制作经验,让曹双龙能拿捏好每一道工序。不少黄潭米粉的经营者慕名前来向他讨教,他不遗余力传授。但由于传统手法技术要求太高、工艺复杂,部分人放弃了传统制作工艺。

  传统工艺很耗体力。曹双龙说,好在有亲人帮忙,“没有三四个人一起干活,难以维持下去”。

  传承中创新,工业化改造一天卖出一千碗

  在城区“老邓家黄潭粉馆”,创办人邓四华另辟蹊径,几年前开始用机器制作米粉。

  邓四华家有兄弟姊妹6人,都在经营黄潭米粉。邓氏家族先后创立“首佳”和“老邓家”两个品牌,在城区拥有多家门店,深受广大食客青睐,仅老邓家黄潭粉馆在四牌楼路的一家店,一天就能卖出1000多碗。

  “米粉的需求量大,单靠人工用传统工艺制作很难满足。”邓四华说,传统工艺耗时费力,与时俱进、提高效能迫在眉睫。

  邓四华建起米粉加工厂。早稻米浸泡十几个小时后,用专业机械打成粉末状,加水和成米团,将米团放入米粉机中,出来的就是米粉了。省时省力,效率也高。“米粉加工厂每天加工数百公斤,供应城区的所有邓氏米粉店,时常供不应求。”邓四华说,虽然机器先进、省力,但是做黄潭米粉的汤料,容不得一丝一毫的马虎,“黄潭米粉贵在汤汁鲜美独特,新鲜的鳝丝,熬煮的汤汁,加上香葱、火候等,必须原汁原味”。

  思维一变天地宽,仅仅是米粉制作实现半工业化,就让邓四华尝到了甜头。积累一定资金后,他拓展米粉店面积,增加快餐业务,“过早经营黄潭米粉,中餐和晚餐卖快餐。”邓四华说,多元经营,回头客更多。

  取经“螺蛳粉”,开发速食产品

  “黄潭米粉好吃、有市场。但是,没有速食包装,只能现做现吃,是很多天门人的遗憾。”曾在深圳打拼20多年的湖北宜居环境管理服务有限公司负责人魏忠平告诉记者,在深圳的时候,为了解馋,开车跑几十甚至百余公里,寻找天门老乡做的黄潭米粉、锅盔、蒸菜。

  如何打破地域局限,将黄潭米粉推向全国?

  火爆全国的螺蛳粉,曾经也是只在柳州才能尝到的地方特色小吃。依靠原产地保护、产品标准化、营销网络化、发展规模化、生产现代化,螺蛳粉摆脱小作坊,走上工厂化,还借助“互联网+”推动,迅速销往全国。

  制作黄潭米粉的手艺人认为:现在科技如此发达。在技术上,不管是黄潭米粉的米粉制作,还是独立包装的调料包,生产和加工都不成问题。

  黄潭镇党委书记周勇介绍,计划在镇区致富南路到致富北路建设一条“黄潭美食文化街”,里面有黄潭米粉店、黄潭饼子店、黄潭镇镇史馆、文化广场等。目前该项目规划方案已通过规委会审核,发改委已立项,正在有序推进。

  黄潭镇党委副书记陈为介绍,经过多方了解、查找资料,发现“黄潭米粉”于2012年已被深圳一家餐饮公司注册成为商标,商标的使用权还须尽快争取回来。

  “作为黄潭米粉的发源地,怎么申报、争取原产地保护?还需要专业指导。”陈为说,黄潭米粉的文化内涵还有待挖掘,需要进一步打出知名度,形成影响力。(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廖志慧 通讯员 邓慧遐)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