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     城市远洋     |     老外在湖北     |     直观中国     |     视频     |     原创     |     热点专题     |     文旅      |     舆情智库
湖北158名“戏苗子”5年磨砺露芳华
2021-02-22 11:05:23来源:湖北日报编辑:胡礼国责编:石丽敏

  原标题:158名“戏苗子”5年磨砺露芳华——我省戏曲后备人才培养初见成效

  “经过5年培养,这群孩子可以说是有模有样、有板有眼了。”近日,湖北省戏曲艺术剧院对2020年工作进行总结,该院院长、著名黄梅戏表演艺术家杨俊谈到戏曲后备人才培养时兴奋不已,“我们委托培养的158名戏曲定向班学员,第五年剧目汇报已让人刮目相看。”

  惊艳亮相,戏曲小苗初长成

  戏曲传承,人才是关键。2016年,湖北省委宣传部和省教育厅、省文化厅联合发文,决定从全省小学毕业生中,为省戏曲艺术剧院招收一批楚剧、汉剧、黄梅戏学员,委托湖北艺术职业学院按照“5+2”(前5年读完中专、后2年读完高职)模式定向培养。

  当年9月,3个免费定向班开班,从全省20万名孩子中选拔出的158个“戏苗子”来到省城,踏上了7年专业学艺路。

  院校联手,倾心浇灌。5年过去,“5+2”学习的第一阶段已顺利完成。从十二三岁到十七八岁,从刚进校的“一张白纸”,到如今“唱念做打舞”有板有眼,这群孩子已然脱胎换骨,具备了一定的舞台表演能力。

  今年1月15日,在武汉京韵大舞台,158名学员中的60名代表登台表演了《梨园游》和《黄梅戏联唱》两个节目,他们青春靓丽的外形和精彩演出博得满堂喝彩,也令现场观摩的专家们眼前一亮,欣喜不已。

  “一个个筋斗翻得有模有样,身形很好,唱腔很动听。”专家们评价,孩子们进步很大。

  晚会主持人、著名戏曲人白燕升高兴地说:“这些孩子是那么纯粹阳光,假以时日,一定会成为湖北戏曲未来的中坚力量。”

  作为湖北省戏曲艺术剧院院长,杨俊尤其感到欣慰。当年,她带领剧院同仁跑遍了湖北各地,上山下乡,挑回了这些戏苗子。5年来,她言传身教,呕心沥血,被孩子们亲切地称为“院长妈妈”。“我看到这些学生就像看到我的过去,他们看我,也许也能看到他们的将来。从青春逼人的他们身上,我们看到了戏曲的未来。”杨俊说。

  应邀来汉观摩并参加座谈的云南戏曲艺术研究中心主任、昆明理工大学教授周康梁认为,湖北戏曲在人才培养上的这一做法和努力具有深远意义,“随着这批学生走上舞台,作用在未来会更加明显。”

  倾心呵护,一切为了“戏苗子”

  “戏曲定向班开启了校企合作新模式,我们全力以赴要做的,就是培养好这批小苗,确保他们成才。”杨俊说。

  刚来的时候,这批孩子大都在12岁左右,三分之二来自农村,还有不少独生子女,进校时非常不适应,有的还天天哭鼻子,吵着要回家。为此,湖北省戏曲艺术剧院选派3名年富力强的骨干专家,担任3个班的班主任,呵护他们成长。

  在老师们的“严管”与“厚爱”之下,孩子们很快适应集体生活,顺利度过了“心理断乳期”和青春期,并养成了早睡早起、按时上课、按时午休、晚上练功、尊师友爱等良好习惯。

  戏曲学习,童子功的训练十分重要,同时也异常艰苦。大多数学生几乎都是零基础。刚开始训练时,孩子们身上青了,腿也肿了,感到非常吃不消。3位班主任和专业老师一起,天天陪着练,并用自己的学艺经历给他们打气:“挺过这阵子就好了”。

  五年摸爬滚打,孩子们的筋拉开了,腿拉开了,腰身舒展开了,开软度和力量都已具备了学习剧本的条件。

  来自恩施山区的土家妹子郑桠文,每每想起自己当初拉筋拉胯疼得嚎啕大哭的场景时,总是油然而生感激之情:“是老师们的辛勤付出和积极鼓励,我们才得以渡过训练难关、练出艺术身形”。

  此外,剧院坚持让3位班主任带领孩子们走出学校,现场观摩名家出演的各种大戏、经典剧目,让孩子们开阔眼界,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戏比天大”的理念,逐渐在他们心中扎根。

  湖北省戏曲艺术剧院的全体演职人员,利用学校练功房晚自习空闲,自发轮流到学校督促辅导学生练功,不要一分钱报酬。从星期天到星期四, 每天都有14名演职人员义务到校辅导。

  梅花香自苦寒来。杨俊表示,戏曲人才培养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5年教学工作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目前,剧院已在统筹考虑这批学生将来回到剧院实习上岗等问题,“确保他们人人学有所成、人人成才,还要把他们真正留住,培养出新一代的名家大家。”(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农新瑜 通讯员 丁艳红 实习生 彭洁茹)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