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     城市远洋     |     老外在湖北     |     直观中国     |     视频     |     原创     |     热点专题     |     文旅      |     舆情智库
格林美10年从废旧电池中回收金属逾万吨——“科技之手”变废为宝
2020-11-20 11:19:50来源:湖北日报编辑:苏喜茹责编:石丽敏

  原标题:格林美10年从废旧电池中回收金属逾万吨,减少土壤污染超500平方公里——“科技之手”变废为宝

格林美10年从废旧电池中回收金属逾万吨——“科技之手”变废为宝

在格林美集团公司的报废汽车与废钢铁破碎中心,城市“矿山”经过分离拣选等程序后,选出的“精矿”能分门别类回收利用。

  全会精神

  广泛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碳排放达峰后稳中有降,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美丽中国建设目标基本实现。生态文明建设实现新进步,生产生活方式绿色转型成效显著,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持续减少,生态环境持续改善,生态安全屏障更加牢固,城乡人居环境明显改善。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守住自然生态安全边界。深入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完善生态文明体系,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加快推动绿色低碳发展,持续改善环境质量,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全面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坚持创新在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

  10年回收2亿多颗废旧电池

  建成世界一流水平的废旧电池回收利用大循环体系,10年回收2亿多颗废旧电池,约占武汉市报废量的20%。11月18日,格林美(武汉)城市矿产循环产业园开发有限公司“城市废旧电池回收利用创新模式”项目,喜获保尔森可持续发展奖“绿色创新”类别年度大奖,这是湖北省企业首次获得此项大奖。

  “这是国际社会对企业坚持绿色发展的肯定。”格林美集团董事长许开华教授说,“下一步,我们力争签约50%的电池厂商和车企,回收电池达到报废量的30%。”

  20年来,该公司以“资源有限、循环无限”为理念,以武汉为基地,从回收小小干电池、手机电池到回收车用动力电池,将废旧电池变废为宝、循环再利用。

  眼下,格林美已建成完善的废旧电池回收体系。在武汉市4200余个社区、街道、企事业单位安装了1万余个废电池回收箱,年回收量超1500万颗;与中百超市、武商等企业合作,在国内首创“政企联动、有偿回收”机制,在武汉建立了1000多个回收兑换网点,月均回收废电池150万颗以上;与全球253家电池厂商及车企建立废旧电池定向回收合作关系,构建从回收到再造的新能源全生命周期价值链体系,累计回收废旧动力电池上万吨。

  这些成绩,不是一个个枯燥的数据。从环保角度讲,相当于节约标煤25.24万吨,回收有价金属1.09万吨,减少水源污染41.42亿立方米,减少固体废物排放102.71万吨,减少土壤污染514.60平方公里,减排二氧化碳66.30万吨,实现变废为宝、循环利用,获得了显著的资源回收效益及环保效益。

  “科技之手”变废为宝。格林美攻克了小型电池与充电电池资源化回收与循环再造三元动力材料的关键技术,完成了废旧电池从报废端到消费端的大循环体系建设,技术水平达世界领先,先后两次荣膺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

  开发两座“矿山”

  武汉市新洲区的格林美(武汉)城市矿产循环产业园内,报废汽车拆解线、电冰箱/空调拆解线、电子废物拆解线,条条产线紧张有序运行,经过破碎、分拣、磁选等环节,各种废物重新分门别类收集,身价倍增。

  格林循环电子废弃物云平台显示,当日公司从荆门、武汉、江西、河南、内蒙古、山西等地回收26416台/套,拆解18515台/套,产物177510千克;当月累计数分别为515795台/套、467710台/套和9303197千克。

  “城市垃圾,是放错了位置的资源,是高品位的城市矿山。”在过去的7年里,格林美公司抢抓机遇,产业从单纯的电池回收拓展到城市矿山开采,年产值从34亿元跃升至143亿元。

  在厂房的另一边,一块裸露的黄土地上,工人们正加紧建设新的生产厂房。“公司之所以能够快速发展,很重要是我们抓住了战略机遇。我们判断,十四五时期将是公司最好的机遇期。虽然经受疫情冲击,但我们仍然下定决心扩建厂房。”

  据介绍,该公司在武汉、荆门两地相继动工修建新厂房,预计投资20亿元,未来五年将新增产值100亿元。

  从2006年营收不到1亿元,到2017年跨过100亿元大关。许开华说,格林美的成长秘诀就是技术创新。为了激励技术创新,从2017年开始,公司连续3年每年1000万元重奖技术人员,这在湖北省民营企业内少见。“企业有2000项核心专利,还牵头制定了300多项行业标准。我们要向技术矿山进军,将城市废物吃干榨尽,产生更多效益。”(文/图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张爱虎)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