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     城市远洋     |     老外在湖北     |     直观中国     |     视频     |     原创     |     热点专题     |     文旅      |     舆情智库
数字经济“第二总部”纷纷落子光谷
2020-10-27 11:22:15来源:湖北日报编辑:苏喜茹责编:冯钰颖

  阅读提要

  当前,数字经济浪潮正在全国展开,上海、深圳、北京、广州、杭州等城市,已经跑在前面。作为武汉数字经济的重要支点,光谷自2015年互联网产业崛起以来,以数字与产业互为支撑,形成了独特的“第二总部”现象。

  10月24日,在“2020中国数字经济高峰论坛”上,武汉全面吹响建设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的号角,挥师直指“全国数字经济一线城市”。

  在武汉版图以东的中国光谷,自2015年启动互联网生态培育,短短5年内,数字经济企业激增至3000余家,其中互联网“第二总部”企业达80多家,已形成网络直播、在线教育、泛娱乐、网络商务、互联网+汽车、网络安全等一批特色产业。

  在武汉最新提出的“光芯屏端网云智”七大数字新产业中,光谷为核心支撑,也是中国数字经济的重要增长极。其在全国率先提出的“第二总部”概念,成为全国瞩目的产业现象。

  “第二总部”集中爆发

  2017年,“第二总部”现象在光谷集中爆发。

  这股浪潮,以互联网企业为主力军,尤以在线教育企业为代表。

  光谷希望,通过吸引一批国内互联网领军企业的“第二总部”,使光谷有机会力争将“第二总部”逐步升级为总部项目。更重要的是,“第二总部”的到来,可为光谷吸引和留存大量行业优秀人才,为光谷互联网及数字产业提供充沛的动力。

  事实证明,这步棋走对了。

  短短几年,小米、科大讯飞、小红书、找钢网、尚德机构、猿辅导等80多家互联网领军企业,在光谷设立“第二总部”,新增中高端就业岗位数万个。

  仅在线教育领域,就聚集了30余家总部或“第二总部”,在线教育服务企业达110多家,从业人数超2万人,覆盖学前教育、K12教育、职业教育和语言培训等各细分领域。

  据统计,猿辅导、跟谁学、尚德机构、火花思维、编程猫、掌门一对一等多家在线教育企业,未来一年将在光谷新增就业岗位近1.5万个。

  而在光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领域,华星光电、天马微电子、华为、华大基因、联影医疗、迈瑞医疗等数十家企业“大佬”,也将区域总部或“第二总部”落子光谷。

  城市的角力与机会

  东湖高新区相关负责人介绍,“第二总部”是指能承担部分总部职能、承接新的项目和业务板块、人员规模仅次于甚至大于总部的独立法人公司。大型跨国公司设立“第二总部”“双总部”或“多总部”架构,已是国际上司空见惯的做法。如微软把“第二总部”放在了北京,江森自控的“第二总部”放在了上海。

  从2012年开始,中国企业出现“第二总部”热。2012年至2018年间,阿里巴巴、苏宁、三一重工、科大讯飞、联众、携程、康师傅、小米、小红书、优步、尚德机构、猿辅导、猪八戒、中国电子、海康威视等数十家头部企业,宣布了“第二总部”选址。

  光谷“互联网+”办公室相关负责人介绍,由于一线城市大企业趋于饱和,房价偏高,加之落户限制及子女上学等问题,企业运营成本不断上涨。为保持团队稳定、控制成本、提升效率,同时更好利用资源,许多企业更愿意将研发、财务、运营、客服、后台等部门独立出来,放到其他城市运营。“这为武汉和很多城市创造了机会。”

  近年来,武汉、成都、长沙、西安等地,均打出了引才回家、欢迎“第二总部”的口号。2018年,“第二总部”选址争夺战一度白热化,武汉处于领跑,成都紧随其后。

  冲击互联网“第四极”

  9月,光谷在北京举行“楚才回家”暨数字经济专题峰会,并在北京10家总部企业挂牌设立数字经济人才工作站。这是疫后光谷首次赴省外举行大规模招才引智活动。

  据介绍,设立光谷数字经济人才工作站,主要是帮助光谷大型“第二总部”数字经济企业,对总部员工宣讲武汉及光谷的人才落户政策,吸引更多总部中高端人才在光谷扎根落户。“推动人才企业内流动,在企业平台不变的条件下,武汉的房价、教育、出行、就医等生活成本,都对人才极具吸引力,同时还能降低总部的综合用人成本。”光谷“互联网+”办公室相关负责人称。

  当前,光谷已在在线教育、网络直播、人工智能、网络安全、区块链等新业态上形成优势,并全力打造国内互联网“第四极”,助力武汉数字经济向“一线”起飞。

  过去5年间,光谷累计涌现出了6家独角兽企业,另有12家准独角兽企业累计融资超过22亿元。9月18日,光谷数字经济代表企业福禄控股,在香港联交所挂牌上市,成为疫后光谷境外上市第一股。(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李墨 通讯员 李猷)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