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     城市远洋     |     老外在湖北     |     直观中国     |     视频     |     原创     |     热点专题     |     文旅      |     舆情智库
武汉武昌区:用心用情对口帮扶 聚力提升“造血”功能
2020-10-16 11:29:24来源:长江日报编辑:苏喜茹责编:路晶森

  原标题:一村一特色 户户有项目 人人有门路用心用情对口帮扶 聚力提升“造血”功能

武汉武昌区:用心用情对口帮扶 聚力提升“造血”功能_fororder_01

三店街第二届龙丘瓜蒌节在徐贵村百姓文化广场举行。丁越强 摄

武汉武昌区:用心用情对口帮扶 聚力提升“造血”功能_fororder_03

整洁宽阔的乡村公路。黄梦云 摄

  【我们的全村福】

  10月14日,徐贵村百姓文化广场熙熙攘攘、人声鼎沸,“决胜全面小康 决战脱贫攻坚”——新洲区三店街第二届龙丘瓜蒌节在这里热闹举行,当地村集体企业、农业专业合作社现场展销龙丘瓜蒌、龙丘豆丝、桃胶等各类特色农副产品。当天,网红主播“策巴子”线上直播带货吸引近6万人在线观看,网友们纷纷抢单,线上成交价值3万多元的产品;线下400多斤瓜蒌仅4个小时就被抢购一空。

  在大别山下,举水河畔,一幅幅欣欣向荣的新农村景象映入眼帘,但生活在这里的群众也曾在贫困线下挣扎多年。如今,武昌区对徐古街、三店街实施对口帮扶5年以后,这里的情况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徐贵村四百亩瓜蒌子年销售额达400余万元;将军山村4000亩油茶硕果累累,村里人人有了脱贫门路;乌钵窑村村有产业、人有事做,仅20栋羊肚菌大棚一年创收15万元……23个贫困村完成了从贫困山村到活力四射美丽乡村的嬗变,其423户贫困户也解锁幸福密码,从“平均贫穷”走向了“共同富裕”。

  自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武昌区按照市委市政府安排部署,坚持党建引领,发挥基层党组织在脱贫攻坚中的战斗堡垒作用,并将驻村第一书记党组织关系转入扶贫村党组织,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昌周周讲主题学习活动、主题党日活动等开到贫困村、开进贫困户,开到田间地头,形成了较好的工作氛围。

  为让对口帮扶地区的群众尽早摆脱贫困,武昌区“一村一特色”因地制宜地选择发展产业项目,按照帮扶工作的“五到位”——项目规划论证到位、帮扶资金落实到位、村“两委”组织到位、帮扶对象参与到位、驻村队员跟踪到位,科学精准实施帮扶,从政策、资金、产业、就业、基础设施建设、教育、文化等方面开展了全方位、多层次的对口帮扶工作。据悉,2020年上半年,武昌区委主要负责人作为第一责任人,由区扶贫办统筹协调,对23个贫困村均派驻了3人以上的驻村工作队。5年来,武昌区先后确定了53个对口帮扶单位,先后选派550余人次优秀干部,累计投入帮扶资金逾6000万元,筹集社会捐赠资金达300余万元。23个贫困村先后确立了包括蔬菜种植、水产养殖、林果花卉、光伏发电、村企联营等在内的68个扶贫项目并全部落实,年均为村集体增收360万元。此外,武昌瞄准农村公路、安全饮水建设,大力完善农村公共基础设施,重点实施路网全覆盖、村村通等项目27个,硬化多功能活动场2300平方米,安装健身器械253套。

  “武昌区在对口帮扶过程中,更加注重打造被帮扶地区的‘造血’能力。”区扶贫办相关负责人表示,这些投入为当地经济发展夯实了产业基础,让群众有了稳定的收入来源,为脱贫攻坚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我家的故事】

  非遗传承人亲自教 设备免费送上门

  贫困户“修成”老字号豆丝制作技艺自己开作坊

  “做梦都没有想到,我能学到武汉老字号豆丝技艺,还能在自家开加工作坊,政府这是给我家送来了铁饭碗啊。”10月14日,在武昌区户部巷老谦记豆丝店免费学习了将近一个月的马文秀学成归来,在自家院子盘算着如何放置各类机器。

  电饼棒、磨浆机、切丝机以及封口机等制作豆丝需要的设备,都由武昌区统一购买捐赠到家。货架、桶、摊豆丝用的耙子等一些必不可少的配件都由户部巷老谦记老板沈祖学帮忙配置齐全送上门来。眼看着家里的热闹景象,马文秀笑得合不拢嘴。

  马文秀是新洲区三店街黄岗村的一名贫困户,家中70多岁的婆婆身患多种疾病,长年吃药,需要人照顾,年幼的孩子还要上学,全家生活只能靠丈夫到工地上打零工维持。“遇到疫情了,丈夫没有活干,家里的收入来源也就断了。”马文秀一家的困局也牵动着武昌区扶贫干部金龙的心。

  金龙说,武昌充分发挥资源优势,鼓励金融、文旅、商贸等相关企业优先为对口贫困人员提供就业岗位。因此,金龙找到了非遗传承人沈祖学。老谦记豆丝传承了百年制作工艺,如今已经发展成为年销售15万斤豆丝的企业。沈祖学听说后,跟着扶贫工作队来到马文秀家里考察,当即决定收马文秀为徒,教她做豆丝。

  “浸泡米、豆子,再磨浆、摊饼,晾干切丝,最后晒干装袋,每一步都有严格标准。最难的就是磨浆,浆磨得太干了摊不开,太稀了容易成糊。”如今马文秀已经能全程独立操作,制作符合标准的老谦记豆丝。她感慨:“过去一个月老谦记包吃包住,我才能安心学习,在这么短时间内掌握基础技巧。如今,一人学技,全家都有活儿干了。”

  沈祖学透露,待马文秀的豆丝作坊正式运作后,“我都收购过来,她还可以到我们的工厂来继续打工学习,一天有100多元收入”。

  据悉,武昌区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摸清对口帮扶贫困劳动力疫后返岗需求,开展线上线下就业扶贫招聘活动。过去5年来,武昌区已经帮助167位帮扶对象就业。

武汉武昌区:用心用情对口帮扶 聚力提升“造血”功能_fororder_04

第五期“农夫市集”热闹非凡。谭德磊 摄

  24小时智能货柜装满土特产

  扫码购买还能扶贫

  6月24日,武昌廉政文化公园热闹非凡,武昌区中华路街第五期“农夫市集”在这里举行,助力新洲贫困户销售特色农副产品。

  “我这个土鸡蛋是山里正宗土鸡下的蛋,纯天然养殖,只喂玉米、麦麸和青草。”57岁的方取胜一边向前来咨询的市民热情推介,一边掏出手机,播放自己拍摄的土鸡生活的原生态环境短视频。当天,他带了7000多枚土鸡蛋、咸鸭蛋和皮蛋,一枚售价1元。不到两小时,上市的蛋即被一抢而空。

  方取胜是徐古街周山村的一名贫困户。2018年,他到三店街院墙村承包了100亩荒地,办了一座养鸡场,散养了7000多只土鸡,每年销售收入约5万元。村里还为他免去了前两年的承包费。

  武昌区扶贫办介绍,该期“农夫市集”展销活动共设置60余个摊位,由该区对口帮扶、来自新洲区23个贫困村的贫困户、专业合作社、16家扶贫企业现场摆摊,销售多达136种农副产品,共卖出农副产品价值约21万元。目前,武昌区已组织开展“农夫市集”五期,现场销售农特产品近百万元。

  像“农夫市集”这样在武汉市民中走红的还有武汉消费扶贫专馆:扫码开门、选购商品、关门结算,市民可直接用手机扫码,打开24小时智能“淘小柜”,现场购买土特产。武昌开了全市第一家这样的扶贫专馆。

  武汉消费扶贫专馆·武昌馆位于武昌区机关荆南街办公区,占地面积约70平方米,馆内设置新洲区、黄陂区、蔡甸区、江夏区4个武汉扶贫产品专区以及神农架林区、恩施州、湖北省综合扶贫产品专区3个省内扶贫产品专区。馆内农副土特产品有近400种,货值达15万元。

  武昌区还搭建对口帮扶的贫困地区农副产品线上平台“武房小店”和线下平台“武旻农业合作社”,鼓励单位企业和社区优先采购,定向直供直销机关、学校、小区和企事业单位。

武汉武昌区:用心用情对口帮扶 聚力提升“造血”功能_fororder_02

长岗山村400平方米农耕文化馆。黄梦云 摄

  四百亩瓜蒌年销售额逾400万元

  20贫困户每户年均增收近万元

  “我管了20亩黄金茶园,负责砍杂、施肥、除草、整枝、补苗等工作。”10月12日,徐古街长岗山村贫困户徐国喜和老伴正在自己管护的一片茶园查看。因病致贫的他,现在不用出村就可以在黄金茶园里定点定岗上班,每年可以增加5000元收入,目前已经实现了稳定脱贫。

  村委会主任徐贵平介绍,自2016年起,长岗山村黄金茶种植209亩现已初见成效,今年采茶近150斤,以后还会逐年递增。目前已经开始新建厂房和炒茶机械,建成后长岗村自己加工黄金茶,可安排6户贫困户打工增收致富,每户年收益在0.5万元以上,6户合计年收益超过3万元。

  笔者了解到,在武昌区公安分局和武昌区地方金融工作局的帮扶下,长岗山村先后因地制宜发展了光伏发电、油茶种植、民宿、农博馆、基础设施建设等项目,确保村级和贫困户收益。徐贵平介绍:“根据项目需要,我们设置了护林、防火、保洁、光伏管护等公益性岗位,优先让困难群众就业,让贫困户跟着产业走,人均每月可以挣到500元工资。和徐国喜一样,村里的贫困户都已经脱贫了。”

  无独有偶,瓜蒌产业已经成为三店街当地的脱贫攻坚支柱产业。其中,徐贵村瓜蒌基地已流转土地400余亩,每年亩产近万元,年销售额达400余万元。该村每年可从瓜蒌基地获得固定分红10万元,增加村集体收入。基地聘用近20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家门口”务工,每户年均增收近万元。基地还带动163户村民获得土地流转费,户均增收约760元。

  瓜蒌合作社理事长蔡若薇介绍,2018年,武汉中农瓜蒌种植专业合作社在徐贵村成立,瓜蒌收获的季节能吸纳附近百余名村民就业。该村67岁贫困户徐友山,老伴有残疾,独子在外地务工,他在基地已工作两年。“活不重,砍树、除草、摘瓜、搬瓜,我都能做,还可以回家照顾老伴。一年有1.5万元的收入。”徐友山说。

  “我们主要以产业扶贫带动村集体经济发展,以消费扶贫促进贫困户脱贫增收。”武昌区委宣传部副部长、徐贵村驻村工作队队长(第一书记)孙志翔介绍,三店街正在规划建设千亩瓜蒌生态示范基地,引进农业科技企业和优良品种,发展瓜蒌种植产业。

  培训教师、打造学校、开办书屋

  转化教育优势助推乡村脱贫

  “村里孩子随时可以到这里阅读学习。”7月29日,徐古街乌钵窑村宽敞明亮的农家书屋里,村支书孙炳红告诉笔者,武昌区教育局捐赠的价值10万元图书,除了帮扶徐古中心小学,剩下的都布置这里了。如今,农家书屋成为新洲区标杆书屋,孩子学习有了好去处,学习的劲头也更足了。

  乌钵窑村是武昌区教育局对口帮扶的贫困村,村里有15户建档立卡贫困户。长期以来,受限于自然环境闭塞、优质师资欠缺、校园设施落后等因素,学校教学质量远低于武汉市平均水平。

  因此,武昌区教育局利用“学在武昌”得天独厚的品牌教育优势,不间断组织两区学校间互动:

  邀请武汉市20多位大学生志愿者,为徐古100多名留守儿童进行文化补习和心理疏导;组织武昌区中小学生上街卖报纸攒下4万元,购买台灯和字典赠送给徐古各中小学贫困学生;徐古街中小学6位校长,先到武昌实验小学和武珞路中学学习交流,两所窗口学校则派出骨干教师,走进徐古初级中学“传经送宝”,并形成对口帮扶徐古街全部中小学校的教育扶贫方案。

  2019年11月,武昌区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易振波来到徐古,双方签署共建协议:依据徐古教师队伍建设需求,为其教师专业发展提供培训与指导;指导徐古开设特色课程,打造特色学校;利用自身资源为徐古学生提供校外活动场地设施,协助开展学生实践教学活动;帮助徐古购买1-6年级全套音乐网络教学课程。

  “教育,是最基础、最根本的扶贫工程,但同时也是一项艰巨、漫长的工程,必须久久坚持,才见功效,将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阻断贫困代际传递链条,确保高质量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区扶贫办相关负责人说。(文:黄哲 谭德磊 刘金峰 况昕昀 刘弘泰 晏三治)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