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     城市远洋     |     老外在湖北     |     直观中国     |     视频     |     原创     |     热点专题     |     文旅      |     舆情智库
保康成功探索高山深井取水——8.3万名贫困群众喝上放心水
2020-09-08 11:11:48来源:湖北日报编辑:苏喜茹责编:石丽敏

保康成功探索高山深井取水——8.3万名贫困群众喝上放心水_fororder_01

8月27日,保康县马良镇赵家山易地搬迁安置点鸟瞰。

保康成功探索高山深井取水——8.3万名贫困群众喝上放心水_fororder_02

8月27日,保康县马良镇赵家山易地搬迁安置点,村民用上了清澈的自来水。

  “来,喝喝我们这里的清茶!”8月27日,中央媒体“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主题采访报道组走进保康县赵家山村,村党支部书记赵祥华热情地打招呼。清澈的水中,碧绿的茶叶根根分明,茶香沁人心脾。

  2017年以前,即使家里的茶叶再好,也只能泡出“黄茶”“黑茶”。

  问题出现在水上。保康县七成以上地区就属喀斯特地貌,多溶洞,难蓄水。“天上下雨地下流,雨停三天用水愁。”千百年来,本地群众祖祖辈辈为水愁、为水困。2017年,海拔1000多米的赵家山村打出483米深井,村民终于喝上干净清澈的水,开启新的幸福之路。

  深井解了千年渴

  有了钱,你最想做什么?

  2017年以前,赵家山村的村民一定这样回答:打一口好水井!

  保康县是襄阳市唯一的全山区县,水源靠天收。由于缺水,过去村里每家都有一口水窖,储存的水放不了几天就会变脏甚至变质。

  “用水的辛酸,真是三天三夜也说不完。”赵祥华叹了一口气:一盆洗脸水,一家人轮流洗,洗成了黑水还舍不得倒;办红白喜事,最期盼收到的礼物是两担水;甚至专门有人做起了拉水的生意。

  不是没有想过打井,但喀斯特地貌无法打井是大家公认的事,没人敢轻易尝试。

  赵祥华曾大着胆子打过井,但打到180米深时遇到了“天坑”,已投入的几十万元打了“水漂”。“这个年轻娃子没经过事,喀斯特地貌能打出水来?真是天方夜谭。”面对老百姓的质疑,赵祥华如坐针毡。

  “不要灰心,打井不能蛮干,要讲科学。”保康县委书记张世伟给赵祥华打气。

  2017年4月,为彻底解决该村饮水安全问题,保康县探索打深井取水,邀请地质勘探专家,精确定位找到地下水源。

  当60根合金钻头连成的360米“神针”插入地下350米时,一股清泉在空压机的增压下汩汩流出;打到483米时,出水量达到100多立方米,完全可以满足居民日常用水需求。

  “有水了,有水了!”村民自发放起了鞭炮,笑中带泪,庆祝这一历史性时刻。

  山村迎巨变

  依托水井,赵家山村新建了占地850平方米的赵家山水厂,配套建设200立方米储水池,购置降氟、消毒设备,安装自动监测控制系统,实现水厂无人化值守和自动化控制。

  目前,赵家山水厂日出水量可达200立方米,甘甜的安全水顺着一条条管线欢快流动,流进了千家万户。

  赵家山水厂是保康县乃至我省在喀斯特山区打出的第一口深水井,也是襄阳市破解喀斯特地区饮水难题的一次创新性探索。随后,保康县继续抢抓国家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的机遇,累计投资1.7亿元,彻底解决了8.3万名贫困群众的饮水难问题。

  “幸福水”流入百姓家,赵家山村迎来了巨变。

  用水成本降到了每立方米5元,老百姓心里的大石头终于落下,纷纷开始寻找脱贫致富的路子。

  王树强计划建设规模化养猪厂。过去他养了十几只母猪,由于水质不好,猪老是生病,规模总做不大,年收入大约1万元。村里用上安全水后,他的养殖规模迅速扩大,上半年卖小猪的收入就超过20万元。现在,他计划建设自动饮水、自动投料的现代化养猪厂,规模在500只左右。

  红红火火的线椒卖到了上海

  水思源安置小区,是一个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名字取自“饮水思源”之意。

  “来我家看看!”四组村民张继涛热情相邀。宽敞整洁的房屋内,一箱箱火红的线椒格外醒目。

  2017年,在村里绿又鲜专业合作社的带动下,他种了25亩红线椒。合作社统一收购销售,线椒卖到了上海。“去年行情好,每斤卖到了四五元。”捧着一把火红的线椒,张继涛的日子也越过越红火,年收入大约有6万元。

  “放心,今天就发货。”走进双鑫合作社老板韩元龙家里,韩元龙正在联系业务。他的家里堆满了装红线椒的纸箱。

  过去,因为村里交通不便、饮水困难,不到20岁的他“逃离”了家乡,在东莞打拼,当上了快递员。2017年,得知村里通了水,他立刻回乡成立专业合作社,流转600亩土地种植红线椒,还种了100多亩南瓜,带动该村100多村民一起种。线椒卖到了山东、安徽、浙江和湖南。

  称重、打包,穿着大红色长裙的万燕枝十分亮眼。万燕枝是丰民合作社的老板。此前因为缺水,她的线椒种植面积一直在200亩左右徘徊,高峰时期,她光是花在运水上的钱,一天就要2000元。现在,合作社基地已经扩大到了1800亩,还带动了其他几个村的贫困户脱贫。(文/图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廖志慧 蔡俊)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