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     城市远洋     |     老外在湖北     |     直观中国     |     视频     |     原创     |     热点专题     |     文旅      |     舆情智库
经济学家支招武汉疫后发展 扩大开放打造全国公共卫生防疫基地
2020-05-14 09:39:45来源:长江日报编辑:苏喜茹责编:石丽敏

  疫情过后,武汉要克服短板,发展5种经济形态——5月11日晚7时30分至10时,著名经济学家张燕生、巴曙松、李佐军、刘守英、张建华等多位经济学界、管理学界大咖汇聚“湖北经济发展云端研讨会”,共同为武汉经济发展献计献策。

  4月29日,中央政治局常委会研究确定了支持湖北省经济社会发展一揽子政策。如何充分领会和学习中央的战略部署,牢牢把握当前国内外发展态势,紧密围绕疫后武汉经济发展中的重点和难点,针对性的提出合理的方案和对策。5月11日晚,由华中科技大学经济学院主办、长江财经传媒研究院协办的“疫情防控常态化下湖北经济发展云端研讨会”邀请多位经济学界和管理学界专家来回答这一系列问题。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长李佐军认为,需要发展品牌经济、数字经济、特色经济、绿色经济、网红经济等五种经济形态。

  牛津大学技术与管理发展研究中心创始主任傅晓岚则建议,打好科技牌、创新牌,科技创新牌、智能制造牌等六张牌,重整武汉实力。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医药卫生管理学院院长冯占春教授说,武汉的医疗卫生体系经受住了疫情的考验,反映出国家治理的优势。希望能够吸取经验,在武汉建立数字化医疗卫生体系示范点、通过示范区建设,形成跨部门、跨区域的综合协调的系统,推动国家建成科学的、合理、有序的卫生体系。

  在150分钟的云端研讨会上,专家们畅所欲言,表达了对武汉经济发展的关切,认为武汉经济和湖北经济一定能以更优雅、更迅速的方式,重振复苏,继续迈上发展的快车道。

  化危为机,改短板

  “武汉的发展有三个支点,分别是东湖高新区、武汉经济开发区、长江新城,三者形成合力后,武汉的发展会进一步加快。”国家发改委学术委员会资深研究员张燕生建议武汉要弥补对外开放不足的短板,武汉在外贸依存度低、航空旅客吞吐量小、国际物流大通道不强等方面要着力改进。

  华中科技大学经济学院院长张建华教授认为,在这次疫情中,也充分暴露出武汉在健康产业方面的一些薄弱点。这种情况下,武汉可以化危为机,打造全国公共卫生防疫基地。力争在武汉建成一个全国公共卫生防疫基地,用技术和服务作支撑。在生命健康、产业发展方面,可以充分发挥武汉的生物医药、制药工程优势,加强谋划和推进生命健康工程等等,包括与我们生命健康相关的一些产业,毫无疑问要成为武汉发展的重点。

  激发内需市场

  “我们要冷静评估,武汉在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中处于什么环节?”北京大学汇丰金融研究院执行院长、中国宏观经济学会副会长巴曙松说,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的变化,也会影响到武汉。因此,要冷静评估,全球供应链产业链的变化趋势,趋利避害!      

  巴曙松说,在疫情后,很多产业会提速。武汉一些企业要靠近市场、靠近消费者的需求还很大,需要充分激发内需市场。而激发内需市场,也是一个增长阶段。相对来说,要做产业的供应链角度的评估,把握全球供应链产业链正在形成的重构和调整的趋势,确定武汉的定位和新的增长点。

  “广大中小微企业必须活着、有订单、提供工作岗位,武汉整体经济才能更快复苏。”长江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研究员伍戈在研讨会上一针见血地表示,政府应该及时出台更多结构性政策,帮助受疫情影响严重的中小微企业走出困境。伍戈说,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前所未有,涉及方方面面。他认为,从经济角度而言,疫情打破了供需平衡,影响到大部分人的消费行为。正在推行的消费代金券,能在一定程度上对经济起到提振作用。

  举国支持武汉重振

  “武汉的经济恢复和经济重振不能完全靠武汉,必须继续启用举国体制和武汉人民自力更生的活力来解决。”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党委书记、院长刘守英教授表示,武汉这次面临的困难不一般,靠武汉自身,短期内回不去,可能中期内会出重大问题。武汉封闭离汉通道实际上就意味着整个经济活动被阻断,经济联系基本上被断裂,所以今年或者说疫情以后,完全靠自身回不去。刘守英认为,武汉这个城市的地位不能差,否则同样会要影响全国。实现武汉的经济社会重振,需要举国体制解决问题,要立足于保,再来谈下一阶段的发展。建议在举国体制下,从政策支持、失业保障金、对口支援等方面,提升对武汉的支持力度,促进经济恢复和重振。(长江日报记者杨佳峰 胡义华 吴瞳)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