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ChinaNews阅读

铸造“大国重器” 参建超级工程 武船书写改革新篇章

新华网2018-10-19 16:37:00

铸造“大国重器” 参建超级工程 武船书写改革新篇章

图为武船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杨志钢接受新华网专访。新华网 李晓笛 摄

  84载沧桑巨变,从当年一个小修船厂一跃成长为大型现代化重工明星、国之重器摇篮。40年改革开放,从内河走向沿海,从近海走向远洋,在国际舞台扮演着举足轻重的重量级角色。

  武昌船舶重工集团有限公司(简称武船),这个名副其实的“共和国长子”,在栉风沐雨中成长壮大,在改革浪潮中生机勃发。三峡大坝、“中国天眼”、世界最顶级的深水三用工作船、中国最先进的海洋科考船……这些举世瞩目的国之重器和超级工程,无不凝结着武船的智慧。

  “武船的发展历程,映射的是中国不断进步、不断强大的历史印记。”武船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杨志钢在接受新华网专访时,难掩内心的骄傲与自豪。

  从零起步 成就造船业的“共和国长子”

  武汉市武昌张之洞路2号,武船总部所在地。金秋的暖阳透过绿树的掩映,在武船总部大楼外墙上投下缕缕斑驳的光影,仿佛记忆之手写下时光的流连。硕大的“武船”二字站立于大楼顶端,淡定中透着气势,厚重里写着不凡。仿如一位睿智的长者,卧枕长江,静看岁月……

  大楼背后就是浩浩长江,窗外不时有船影流动,有江笛鸣响。不远处披着橙色外衣的鹦鹉洲长江大桥,如长虹卧波,似彩链锁江,桥上车流滚滚,一派繁忙景象。此时此刻,江、桥、楼完美融合,历史与现代交织,动感与静态相伴,构成一幅精巧的超越时空的几何图案。

  “鹦鹉洲长江大桥建设,就有武船的参与。”杨志钢董事长手指窗外介绍。今天的武船,已不仅仅是一个造船企业,而是汇集了军工、海工、船舶、建桥、能源装备等九大产业,拥有武汉武昌、武汉双柳、青岛海西湾三大生产基地的大型现代化综合性企业。

铸造“大国重器” 参建超级工程 武船书写改革新篇章

图为武船总部办公大楼。新华网 吴文华 摄

  谁能想到,80多年前,生于战乱年间的武船前身还只是一个规模很小的小修船厂。

  上世纪30年代,一个名为“武昌机厂”的小厂在武汉成立,选址于武昌文昌门原张之洞开办的纺纱局旧址,小厂只有40多名工人,业务以修船为主,这即是武船的前身。1937年,“武昌机厂”改名为“湖北省航业局修船厂”。

  “武船创办并非一帆风顺,置身于动荡岁月,武船的先辈们毅然扛起保家卫国重任,在抗日战争前夕,为抗战做了大量的装备维修保养及运输等工作。”杨志钢回忆。

  抗战全面爆发后,为保存民族工业基础,武船随大量工业企业一道加入迁徙西南大潮,内迁四川万县(今重庆万州)改名为“湖北省万县机械厂”,在西南一隅保存火种、蓄势待发,并支持抗日生产。

  抗战胜利后,武船于1947年重新搬回武汉。1953年元月,武船更名为武昌造船厂,并被列入“一五”期间国家156个重点建设项目,成为名副其实的“共和国长子”。

铸造“大国重器” 参建超级工程 武船书写改革新篇章

图为武船青岛海西湾基地。(资料照片)

  倒逼“下海” 成功打入国际市场

  2018年10月5日上午,武船集团双柳基地为新加坡公司建造的40米多功能支持船首制船,缓缓驶离南通如皋码头前往新加坡,实现圆满交付。

  40米多功能支持船属于浅吃水经济实用型工作船,主要服务于近海、浅吃水区域,可实现海上船员运输、一级对外消防、货物供应等功能。武船建造的这艘多功能支持船,经受住了各种严苛测试。

  2018年初,这艘新船舶经过两天试航,19项试验项目全部一次性报检合格,其性能指标、建造质量和外观效果均得到了船东、船检等多方的高度赞誉。良好的口碑带来的直观效益是:武船开始深入开发浅吃水经济实用型工作船市场。

  这只是武船众多新开辟业务领域之一。

  “新中国成立初期,武船的所有产品主要用来保障国家保障军队的需要,市场的份额很小。”杨志钢介绍。

  改革开放的春风,为武船打开新的发展机遇。

  事实上,上世纪80、90年代,全球造船行业步入萧条期。面对生存压力,武船坚定走转型升级之路,除传统军船生产外,更多向附加值更高的民船、非船市场迈进。

  民船领域,武船的高端海洋工程船业务是被国际市场“逼”出来的。

  2003年,一次偶然机会,武船接到希腊船东带来的高端海工船合同。根据合同要求,船型设计和生产设计都要企业自行完成,国内没有类似经验;船上很多设备安装都是武船未曾涉足的领域,有些甚至是国际首创……

  严苛的合同条款倒逼武船自我革新,机遇和挑战同时摆在面前,武船选择了“啃硬骨头”。

  为改变武船过去传统的生产和管理模式,适应国际市场要求,武船专门编制《出口船建造管理规范》,从合同承接到海上试验再到售后服务均做出详细规定。这一举措对后来实现高端海工船建造标准化、程序化和规范化起到积极作用。

  武船船坞中驶出的高端海工船,在系统功能、装机容量和拖桩能力上逐渐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随着时间的推移,竞争激烈的国际造船市场逐渐成为一片“红海”,搏击浪潮多年的武船意识到,主流海洋工程钻采设备才是未来海工装备制造业的富矿。2008年,在杨志钢的主导下,武船开始拓展海工装备主业,打入高端海上钻井采油设备领域这片“蓝海”。

  2009年,以海洋工程装备建造为主的武船青岛海西湾基地投产。为快速抢占市场,武船请来新加坡管理团队,严格按国际市场要求改革管理体制,当年便取得美国船级社海工体系认证,并逐渐获得国际客户的认可。

  2011年,武船一举拿下巴西国家石油公司深海浮体项目。巴油项目的顺利承接、建造和交付,让武船一跃成为国际知名的海工装备制造厂。

  回顾改革开放之路,杨志钢认为,武船的改革不仅是体制机制的变化,更是突破空间限制,从大江走向大洋,从民船走向海工,生产制造和创新能力全面提升的过程。

  2016年,武船与北船优势整合,打造“新武船”,双方统筹资源,优势互补,形成1+1大于2的效应。资源整合后的新武船在研发设计、生产能力运用等方面迈上新台阶。

  如今的武船一个总部、两大基地,全面具备军民融合的资质和能力。武昌总部是武船的技术中心和决策中心,是军工军贸、公务船研制基地;武汉双柳是国家重要的出口船、公务船、豪华游艇等船舶建造基地,也是国际一流的桥梁和重型装备制造基地;青岛海西湾基地是海工装备、大型船舶、FPSO(即海上浮式生产储油船,被称为“海上石油工厂”)国际化建造和总装基地。

铸造“大国重器” 参建超级工程 武船书写改革新篇章

图为武船建造的海洋科学综合考察船——“科学”号。(资料照片)

  科技创新铸就众多“大国重器”

  电影《厉害了,我的国》,用气势恢宏的镜头语言展现了我国近年来在科技领域飞速发展的成果。一大批让世界瞩目的“大国重器”和超级工程在影片中亮相,其中有不少国之重器和超级工程背后闪现着武船的身影。

  人类历史上最大口径的射电望远镜(FAST)“中国天眼”,世界最顶级的深水三用工作船UT788CD——海洋石油681,中国最先进的海洋科学综合考察船——“科学”号,举世瞩目的三峡大坝人字门、检修门及地下电站设施,世界最长跨海大桥——港珠澳大桥……

  还记得2008年美轮美奂的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吗?那载着刘欢和莎拉布莱曼演唱主题曲、惊艳了全世界的“九环地球”就出自武船之手;闭幕式上引爆鸟巢、象征奥运圣火不熄的“记忆之塔”、气势恢宏的画轴,同样是来自武船的杰作。

  这些可圈可点的科技成就,在彰显武船科技实力的同时,也让武船在国际舞台上大放异彩。

  军民融合,多元发展。如今的武船,已在多个业务板块同步发力,领域涵盖军工、军贸、公务船舶、海工船舶、海工装备、桥梁装备、高层钢结构、能源装备、豪华游艇等9大板块。

  桥梁装备方面,武船从参与建造人行天桥起步,到后来的跨江大桥建设,十余年内,武船参与建造大型钢结构桥梁近160座。

  深海养殖方面,武船在12个国家同台竞争的情况下成功拿到订单,为挪威三文鱼产业巨头萨马尔公司制造了世界首座、规模最大的深海半潜式智能养殖场。目前深海渔场正在国内积极推广。

  高层钢结构方面,武船通过将航天火箭发射塔建造技术转为民用,顺利承接北京“中国尊”、武汉绿地中心、重庆华城国际金融中心等一批城市地标建筑,创造武船摩天新高度。

  豪华游轮建造方面,武船引进国际品牌和技术,整合内部资源,快速形成豪华游艇生产能力。2015年,武船正式签下全球第一艘“泰坦尼克”号邮轮复制版建造工程合同,开启豪华游轮建造历程,首艘豪华游艇盛装交付。武船正计划进军十万吨以上的豪华游轮市场。

  早已迈入大型现代化综合性企业行列的武船,稳居中国制造企业500强之列。

  杨志钢认为,武船今天所取得的成就,离不开改革开放,离不开几代武船人的努力,他们有老工程师,有一线的技术工人,还有在背后默默奉献的职工家属……84年来,一代代武船人不辱使命,从最初的简单维修,到成功仿制,再到自主研制,多型号、多批次的大国重器、高端制造就是这样从这里驶向全球。(胡诚 吴文华)

铸造“大国重器” 参建超级工程 武船书写改革新篇章

图为武船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建造的“九环地球”。(资料照片)

铸造“大国重器” 参建超级工程 武船书写改革新篇章

图为武船参与承建的人类历史上最大口径的射电望远镜(FAST)“中国天眼”。(资料照片)

铸造“大国重器” 参建超级工程 武船书写改革新篇章

图为武船建造的深水三用工作船。(资料照片)

阅读
 
编辑:苏喜茹

—  相关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