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是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力量,民营经济的发展、中小企业的成长离不开金融支持。近年来,荆门市金融系统紧紧围绕全市高质量发展主线,以打造一流金融营商环境为目标,积极开展金融服务,全力凝聚金融力量,为全市各经营主体获得更大发展创造条件、提供保障。
截至6月末,荆门市银行机构各项贷款余额1874.13亿元,比年初净增140亿元,同比增长13.13%。全市银行业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418.28亿元,较年初增加62.28亿元,较上年多增15.61亿元;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增速17.49%,比各项贷款增速高7.77个百分点;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户数55050户,较年初增加9738户;荆门市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4.1%,同比下降0.19个百分点;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利率4.8%,较年初下降0.26个百分点,低于全省平均水平……一个个亮眼数据背后,既是荆门市金融综合实力持续增强的表现,也是荆门市优化金融营商环境的例证。
用“有形之手” 破解企业融资难
针对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难题,荆门市地方金融工作局、人行荆门市分行、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荆门监管分局积极推动政银企对接,提高企业融资效率。在今年金融“早春行”政银企对接活动中,16家银行业金融机构与1570家企业签订了531亿元意向支持协议,同比增加121亿元,签约户数和金额创近年之最。截至6月末,已履约321.62亿元,履约率60.6%。
今年以来,荆门市七大融资平台开展银企对接活动73次,546家企业提出融资需求139.58亿元,银行对接后拟支持455家,金额104.97亿元,实际投放93.8亿元。为了缓解民营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荆门市还在各银行业金融机构全面推广“四张清单”服务机制,推动银行机构对外公示授权授信清单242个,受理普惠型小微企业申请贷款5159笔,向企业发布贷款回告5019笔,占全部申请贷款的97.29%;全面推广“楚天贷款码”,全市4417户市场主体通过“楚天贷款码”提交融资申请4435笔,其中办结融资2695笔,办结率82.16%。
今年以来,荆门市金融机构聚焦以往未获得过银行贷款的中小微企业、新增市场主体,将提升首贷率、增加首贷户作为帮助中小微企业、新增市场主体打开融资渠道、获得发展支持的重要方式。为了帮助更多的首贷户获得贷款,荆门全市45家首贷服务中心(分中心)已全部挂牌并投入运营,为企业提供一站式金融服务。荆门市还积极发挥“荆E融”(荆门市企业信用信息平台)线上平台作用,联合荆门农商银行开发基于信用信息授信的自动放款模型,平台微信小程序即将上线。今年1月至6月,“荆E融”平台新增注册企业174家,成功发放贷款140.4亿元,支持企业(项目)1014家(次)。目前,该平台累计注册企业3065家,成功融资871亿元,支持企业(项目)6776家(次),发布金融产品242款,合作银行机构网点181家,查询信用报告1.66万次。
用“无形之手”化解企业融资贵
优化金融营商环境,推进高质量发展,更需要着力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质效。今年以来,荆门市金融监管部门以推动“民企融资十条”为契机,精准有效满足企业融资需求,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切实增强了企业的发展信心。
今年以来,荆门市银行机构共为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等减免账户服务、转账汇款、刷卡收单等各类手续费1310.15万元,落实担保降费政策,对252笔项目减免担保费869万元。与此同时,各金融监管部门积极推动各项金融惠企政策落地荆门,充分利用各项货币政策工具。今年1月至6月,荆门市实现支农再贷款累放9520万元,支小再贷款累放87155万元,比去年同期多放36085万元。今年上半年,向符合激励标准的2家法人金融机构提供普惠贷款激励资金1549万元,积极落实稳市场财政金融“三项贷款贴息”政策,荆门市银行机构通过审核贴息84批次,贷款金额23.48亿元。其中,“首贷户”贷款贴息40批次,金额5.54亿元;科技创新和碳减排支持工具等贷款贴息40批次,金额17.42亿元;困难行业纾困基金贷款贴息4批次,金额5300万元。
“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为了帮助企业寻找适合自己的信贷产品,降低融资成本,今年1月至6月,荆门市银行机构共创新金融产品14个,支持市场主体25115家,累计投放贷款38.54亿元,贷款余额38.47亿元,创新产品数量及支持金额同比上年均实现翻番。其中,荆门市9家银行推出了“301”纯信用贷款模式,贷款余额66.24亿元,惠及市场主体8.4万户(家)。
荆门市还积极发挥政策性担保作用,为企业增信、授信,最大程度释放金融能量,支持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以纳入省试点的打造科技型企业融资担保服务新模式和新型“政银担”改革试点为契机,扎实推进担保增信工作。截至6月末,荆门市新型“政银担”在保项目1452笔、金额21.23亿元,新增613笔、金额12.55亿元;科技担保在保项目282笔、金额10.88亿元,新增146笔、金额5.52亿元。在结构指标方面,政府性融资担保单笔首担230笔、金额2.7亿元,首担率占担保业务总额的21%;信用担保271笔、金额3.7亿元,信用担保占担保业务总额的40%。(文 郭立 向道军 段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