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影金秋,徜游在湖北蕲春县彭思镇余凉村的乡间小路上,蜿蜒盘旋的柏油小道,错落有致的良田美池,层林尽染的稻田原野,好一幅美丽乡村治理新图景。
今年以来,彭思镇余凉村认真践行“决策共谋、发展共建、建设共管、效果共评、成果共享”工作理念,以“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活动为契机,坚持党建引领,广泛发动群众,凝聚群众力量,实现群众的事群众说了算,让昔日一个远近闻名的“空壳村”“信访村”“债驼子村”成功转变,赢得了群众的肯定。
党群连心 有商有量一起干
“书记,我们这个当家塘垃圾成堆,没有护栏,不仅臭不可闻,而且十分危险。”
在余凉村召开垸场会的时候,村民纷纷反映2组的当家塘作为村里的蓄水池、农业生产灌溉的中转塘,长期以来缺乏有效管护,成为了村民生活污水排放、垃圾投放的场所,池水浑浊、发出恶臭,急需治理。
面对群众反映的急难愁盼问题,镇党委书记刘海逐一记录并现场作出公开承诺,“群众的事无小事,群众的事大家说了算,有事一起来商量,想好的事说办就办。”于是,当家鱼塘整治工作摆上了议事日程。
通过召开场垸会,该村成立了由村党支部牵头、党员带头、群众参与的整治专班,制定当家塘整治方案,让没钱买砂石、缺劳动力帮工等棘手难题迎刃而解。
为早点修整好当家鱼塘,村集体、农民合作社、村民多方筹措,小组村民募捐了3080元,村集体筹集了15万,但还是不够?有人提议在山上取石料,就地取材节约成本,但需要人将山上石料运下来,需要人砌砖围栏,怎么办?
“改善我家门口的环境,我愿意!”“还有我!我家小孩每天放学都要从这里经过,我出工!”当家塘整治期间,附近的青壮年劳动力肩挑手扛,把山上石料运到塘堰旁边,不计工钱,主动参与,将当家塘围栏修建起来,原本需要32万改造的当家塘最终节约资金17万元,昔日的臭水塘如今焕然一新,众多村民闲暇时围着当家塘散步、聊天、运动,共谋共建的成果让群众喜笑颜开。
干群齐心 互帮互助一起管
“我的孩子们都在外地打工,我一个人在家冷清得很,现在村里给我们提供爱心食堂,能跟大家一起吃饭,还是免费的,我太开心了,感谢党和政府。”73岁的村民肖爷爷感慨地说。
为了提升村里留守老人、留守儿童的幸福感,余凉村将余氏祠堂改造成“爱心食堂”。爱心食堂筹集的资金怎么管理?食材和人工哪里来?公共区域的卫生谁来管护?
面对重重困难,村民委员会监督项目资金的使用情况,农户贡献出自家种植的新鲜蔬菜,有的还自发将菜园免费提供给爱心食堂,每户出一个劳动力轮流管理食堂公共区域的卫生,党员群众积极成为掌勺大厨、店小二,忙前忙后,让留守老人和儿童感受到大家庭温暖。
建设不易,管护更难。彭思镇组织各村开展“最美村落”“最美塆组”创建活动,掀起了清除路边、河边杂草杂物,美化农户庭院,改造河道塘堰,亮化村部的热潮;同时拟定村级规范化管理章程,包含资金使用、环境卫生、停车管理、自治公约等方面的准则,初步形成保障村民参与、相互监督与约束的长效共管机制。
上下同心 互评互议一起享
环境美不美,大家相互评。
彭思镇组织开展“大手拉小手”活动,由“五会一队”成员和小朋友共同参与,提高环境卫生评比的公平性和参与度,将结果张贴在公告栏上,奖励先进,激励后进,营造“人心思上、人心思进、人心思干”的良好氛围。该镇通过推选“清廉家庭”,评树“好婆婆”“好媳妇”“星级文明户”等先进典型,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鼓励村民见贤思齐,推动移风易俗、树立文明乡风。今年,该镇在全市第二次城乡生活垃圾治理暗访行动中获得总评分第二名的好成绩,典型经验得到了全面推广。
在镇村合力推动下,余凉村在巩固美丽乡村建设和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的基础上,也跑出了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加速度”,村民们感受着村容整洁、乡风文明、管理民主、产业发展的美丽乡村新气象,享受着共同缔造的累累硕果。
该村先后完善了桥、灯、路、塘修葺美化工程,为11个村民小组修建“户户通”公路,刷黑塆组公路5公里,修整了塆组塘堰16口,安装了路灯300盏,安置了分类垃圾桶44个;打造了微缩景观带,建造了卫生服务站、文化大舞台、休闲广场、“四点半学校”、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残疾人“阳光之家”等便民服务设施,干群共享更高品质生活;同时,引进第三方志愿者服务团队,成立卫生服务队22个,开设儿童暑期班、老年大学、残疾人上门服务行动等志愿者活动,让乡村更宜居,群众生活更幸福。(文 谢柳 张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