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三乡工程”遇见“乡村公司”——随州蹚出乡村振兴新路径
来源:湖北日报  |  2022-06-17 09:38:22

当“三乡工程”遇见“乡村公司”——随州蹚出乡村振兴新路径_fororder_01

作为广水市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活动示范点,“中华山盟,月光海誓”月光海国际旅游度假区正在加速建设中。图为端午假期,游客在明月湾度假村游玩。(通讯员 余晓军 摄)

  让人民幸福生活,是“国之大者”。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路上,如何激发农民参与热情,共同缔造幸福的乡村生活?

  去年以来,随州以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为重要抓手,积极深化农业农村重点领域改革,把现代企业制度引入村集体经济组织,同步推进市民下乡、能人回乡、企业兴乡“三乡工程”,将共建共治共享理念贯穿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全过程,促进城乡要素流动,提升乡村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

  乡村办公司,盼人才、盼资金;市民下乡、能人回乡、企业兴乡,盼好的平台、好的机制。

  当“三乡工程”遇见“乡村公司”,会产生怎样的化学反应?改革“关键一招”如何激活乡村振兴“一池春水”?

  连日来,湖北日报全媒记者深入随县、广水市、曾都区多个乡村探访,发现随州正奋力蹚出一条集体增收、农民增富、乡村增色的新路子。

  广水多地成立“合作公司”

  能人返乡,催生山乡巨变

  今年35岁的黄勇,曾在深圳一家上市公司担任销售总监。2020年8月,黄勇辞职返乡创业,成立广水农鲜在线农业发展有限公司。

  去年10月,楼子湾村成立村级合作公司,黄勇被推选为总经理。

  依托广水农鲜在线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楼子湾村与郝店镇、余店镇等地公司合作,经营农副产品,收益22万元。

  楼子湾村并非个例。

  在下乡市民、回乡能人、兴乡企业带动下,广水乡村形成了多村联合、跨镇联建、市镇村三级联合等公司合作模式,涌现出了一批乡村合作公司,解决了土地撂荒、“三资”闲置、村级集体经济薄弱等问题。

  乡村合作公司如何让村民受益?

  广水市委相关负责人解释,乡村合作公司为“三乡工程”在农村落地提供了平台和机制,有利于形成城市市场主体与农村农民产业链上优势互补、分工合作的格局,将农产品溢价空间抓在农民自己手中,通过合作公司的工业化生产加工、市场化营销手段获得更多收益,把农产品附加值直接分配到农民手中,让农民在产业链条中分享更多产业增值收益,在利益联结机制中分享更多产权价值成果。

  跨镇联建,荒地里刨金

  6月11日,广水街道铁板桥社区,插秧机一路轰鸣旋转,成排的秧苗瞬间被植入水田。

  提供农机服务的,是驼子村鑫农共富运营管理有限公司。今年3月,该公司与广水街道嘉实农业服务有限公司合作,建立育秧工厂,大规模培育秧苗。

  返乡能人、公司董事长黄艳峰介绍,公司先后与武胜关镇姚庙村、杨寨镇猫山村、十里街道双塘村等地合作,仅提供插秧服务一项,年收入16万余元。

  跨镇联建,整合资源。蔡河镇观音堂村瓜蒌种植远近闻名,在返乡能人、观音堂村民赞运营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郝昭的推动下,产品远销安徽,近售本地轻工超市、良品铺子,供不应求。太平镇檀树村有为运营管理有限公司先后2次前来学习考察。

  今年4月,两家公司签订合同,民赞运营管理有限公司以每斤25元保底价收购对方的瓜蒌籽。

  多村联合,组团闯市场

  6月14日,广水市长岭镇土滩埔村特色农业示范片区,刚收完的土豆地插满了秧苗。

  “今年土豆收成不错,纯收益4万多元。”土滩埔村鑫滩旺埔运营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罗永清喜上眉梢,公司准备再扩张300亩土地种植土豆。

  土滩埔村“六分土,四分沙”,适宜土豆、水稻、萝卜轮作,周边上万名村民参与蔬菜种植。

  过去村民各自为战,销售渠道窄,收入不稳定。为化解难题,长岭镇以土滩埔村为中心,辐射带动建设村、红寨村、菜畈村成立联合党委,指导府畔田农产品有限公司运营。

  “强村带弱村,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抱团发展。”长岭镇党委书记陈家春介绍,该镇已成立2个联合党委,指导镇内2大特色产业片区的村级公司运营。

  联合党委书记由长岭镇党委任命,实行阵地联用、办公联署、要事联商、实事联办,资源共享联用,全面发展区域内特色产业。

  三级联合,协力促振兴

  浆砌护坡、修游步道、建人工湿地……6月13日,广水市李店镇飞跃村李店河施工现场热火朝天。

  今年1月,李店镇新越惠民运营管理有限公司、新峰惠群运营管理有限公司与广水市绿色生态产业有限公司合作,注册成立联峰聚跃工程有限公司,共同开发李店河。

  “承接项目工程,我们有经验。”新越惠民运营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李亚平说,公司下设劳务输出部、电子商务部、旅游开发部等部门,承接过不少建设项目。

  李亚平介绍,水寨湾鱼塘为飞跃村3个村民小组所有。以前鱼塘孤立,村集体每年给村民小组1000元流转费。如今修整打通后,公司将流转费提高到4500元。

  “公司向湖中放养了8000尾鲢鱼、草鱼,去年年货节打捞售卖,公司盈利11余万元。”李亚平说。(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彭小萍 通讯员彭晓华 程淇)

  随县澴潭镇成立“种田公司”

  企业兴乡,田野萌动新活力

  “种了一辈子田,从来没有这样轻松过。”随县澴潭镇九里岗村68岁农民阮宏升很惬意:“人没下地,脚不沾泥,手印一按,田就种好了。”

  旋耕机手王立勇也有同感:“虽然耕地费用降低了,但是作业效率提高了,一年还能多挣万把块钱。”

  今年,澴潭镇成立随县农韵农业服务有限公司,耕地、播种、管理、收割、烘干,企业服务一包到底。

  仅仅一个春天,公司新建育秧基地14个,新生秧苗插遍5.4万亩农田,广袤田野生机勃勃。

  “北斗”助力,网约农机手在线抢单

  走进随县农韵农业服务有限公司运营区,一块北斗导航系统显示屏映入眼帘。屏幕上,实时显示多地农机作业场景。

  “我们420台农业机械,266名农机手,全部进入调度系统,实现在线监管。”公司总经理何向阳介绍,公司管理借鉴网约车模式,客户下单、平台派单,农机手抢单。农机手干得怎么样,由雇主打分评价。公司根据雇主的评价,对网约农机手进行星级管理。

  为保证雇主满意度,农韵公司分8个片区指定负责人,建立“负责人+村集体+农户”监督体系,监督过程“家家走到,见人见物”,督导施工人员按时按质完成任务。

  旋耕机手王立勇加入公司后,参加培训、持证上岗,还享受意外伤害保险,工作效率明显提高,“以前忙活一年,顶多旋耕500亩,统筹后年耕1500亩。虽然旋耕费每亩降了20元,机手收入却从两万元增至3万元。”

  规模种植,农户亩均增收200元

  敢种5.4万亩农田,农韵公司底气何来?

  公司总经理何向阳介绍,对全镇农业资源、人才、技术、资金进行大整合,形成农耕“一盘棋”,远程调度“一张图”,机械作业“一条龙”,着重解决农户“办不了、办不好、办了不划算”的生产难题,建立小农户与现代农业衔接的有效途径。

  公司成立后,新建集中运营区,涵盖办公、农资供应、农机展示检修、指挥调度等多项功能;在全镇8个片区分设农资供应站,在23个村设置农资供应点。

  规模种植降本增效,整合的力量显而易见。

  公司会计肖秋娟算了一笔账:全程托管服务,服务费亩均630元,如有重大自然灾害,还有保险托底。农户全程托管种植水稻,亩均增收200元以上;全程托管种植小麦,亩均增收130元以上。

  澴潭镇拥有农田15.62万亩,把全镇农田种满、种足、种好,年增收空间3000多万元。

  共建共享,3000多农户托管土地

  一家“种田公司”,搅动全镇农耕一池春水。

  公司采用“1+32+N”的运营模式,业务辐射全镇32个村,吸纳百余名农机手、农业技术人员参与生产服务。

  多方参与,如何保障共同受益?

  澴潭镇党委委员张桄沦介绍,农韵公司背后,有多家部门鼎力相助。该镇着眼农业现代化,构建政府主导、企业主体、部门配合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明确服务范围、收费标准、质量标准,确保公司、村集体、操作员、农户利益均衡。

  目前,澴潭农民把农耕作业交给农韵公司,纷纷签下托管协议,公司收到协议3852份,分全托管、半托管、季节托管三类。

  “眼前只是开了个头。” 何向阳说,公司规划三步走,今年耕作面积突破5万亩,三年内达10万亩,“十四五”期间形成现代化农业耕作体系,开展镇外合作业务。

  随县县委书记陈良介绍,在澴潭镇、洪山镇的示范带动下,随县正全覆盖推进清理闲置资产、清理问题合同、清理债权债务,建乡村合作公司、建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提升人居环境行动“三清两建一提升”工作,充分利用市场手段,提供农业生产各环节社会化服务,破解公益性机构服务难、农民种地增收难、农业规模经营难、农村土地撂荒严重等问题,在广袤田野加快农业现代化。(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彭小萍 通讯员 苏俊 江开军)

  曾都洛阳镇成立“旅游公司”

  市民下乡,让新潮闯入乡野

  “我无数次幻想的理想世界和对美好生活的憧憬,与洛阳撞了个满怀。”

  这是“90后”随州姑娘石莉,在今年小满时节,宣布成为洛阳镇乡村振兴新村民时,由衷的一句感慨。

  城里长大的她,喜欢旅游、擅长烹饪,在随州城区打造了一家名叫“喜久”的网红餐厅。在村里,她有了新身份:九口堰村百美驿站·小久料理店主理人,也是村民们喜欢的“小久姑娘”。

  伴着清风明月,采撷田间地头,她把乡野味道融入美食艺术。挡不住舌尖味蕾的召唤,一拨拨食客奔赴乡村。

  抱团聚力发展集体经济

  同石莉一起成为洛阳新村民的,还有多名都市文艺青年。他们来自建筑、摄影、户外运动等领域,均小有名气。

  从市民到村民,他们看中了什么?

  “我们镇是随州文旅特色小老虎镇,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让他们对发展充满信心。”洛阳镇委书记李婉莺介绍,2021年11月,在随州市委、市政府的支持下,曾都区人民政府携手中国扶贫基金会,在曾都区洛阳镇九口堰村共同推进实施“百美村宿”项目。

  该项目是曾都区首个高端民宿项目,位于九口堰村,占地约2000平方米,项目包括26间精品民宿和1处游客接待中心、1座咖啡厅。5月27日上午,该项目正式开工。为了支持项目的运营,洛阳镇发起成立“旅游公司”,股东由曾都区乡村振兴发展投资有限责任公司、随州市洛阳乡村发展有限责任公司、九口堰村合作社、民宿运营商四方组成。

  其中,随州市洛阳乡村发展有限责任公司由曾都区乡投公司、18个村集体经济组织共同合资成立。曾都区乡投公司注资200万元,占股10%,洛阳镇18个村注入资金或资产100万元,占股90%(每个村占股5%),公司在项目中获得的收益分红,将按占股比例再次分配或投入新的乡村振兴发展项目。

  “引进一个项目,带动一方发展。”曾都区委副书记、区长何胜表示,“区、镇、村+企业”共同运营项目的模式,有助于壮大村集体经济,实现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

  龙头带动迎来投资热潮

  5月21日, 一场“村儿里的音乐会”,吸引4000多万网友喝彩。

  这场音乐会的举办地,就是洛阳镇张畈村汽车营地露营空间。

  露营空间日常打理人,也是下乡市民、“90后”小伙刘玮民。

  走进露营地,青山绿水扑面而来。蓝天白云下,一朵朵帐篷“绽放”绿色草坪。游客们三三两两,或纵情花海,或落座帐篷,或漫步草坪……沉浸在美好的乡村生活里。

  “露营地试运营,就有很多年轻人、单位团建提前预约。”刘玮民说,营地都是聘请当地村民务工。村民们特别珍惜家门口的美景,看到垃圾会主动捡,有人求助也会热情帮忙。

  张畈村桂花农庄老板何付诗平日帮营地照看场地,顺便经营农家乐。他感慨,来村里旅游的人明显多了,以后家门口的旅游生意可以从银杏叶黄那一个月,延长到全年了。

  目前,洛阳镇全域旅游项目进入快速兑现期。随着百美村宿的落地、大乐之野、裸心项目的推进、“千年银杏、随宿洛阳”品牌的树立,洛阳的民宿投资热已初见端倪。

  “通过头部企业引领,洛阳镇将全力打造随州乃至湖北省特色民宿产业集群、示范高地。”李婉莺说,通过市民下乡、文旅带动,让村民爱上“家门口的事业”,共同缔造幸福美好的乡村生活。(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彭小萍 通讯员 余运来 徐静)

编辑:李燕
最新推荐
新闻
文娱
体育
环创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