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经验”将在东帝汶首都生根发芽
团员在帝力市西部Tibar海港进行调研 武汉市规划研究院供图
1月2日,武汉6名规划专家在忙碌地整理资料。半个月前,助力“一带一路”国家东帝汶发展的规划援建拉开序幕——6名规划专家跨越6000公里,到访东帝汶首都帝力市,开始为期一周的实地调研。
作为首个援建东帝汶的中国规划团队,这一次他们的任务是倾听民意,带去武汉独特的滨水城市规划经验,帮助帝力市提出面向2050年的城市发展战略框架,并编制土地利用规划,任务艰巨且意义重大。
受联合国人居署邀请,武汉规划团队援建东帝汶
此次跨国调研,缘于一封来自东帝汶的信。
东帝汶位于努沙登加拉群岛,是联合国认定的世界上“最不发达国家”之一。
2019年3月,联合国人居署收到东帝汶国家公共工程部部长致信。信中讲述了国家发展的困境,请求获得对首都帝力的规划援建。一个月后,这份请求通过联合国人居署传递到武汉市规划研究院。
联合国人居署的邀请,得到武汉规划机构迅速回应——助力“一带一路”建设,我们积极参与。
援建前期工作稳步推进:8月和10月,联合国官员两次来汉实地调研;10月底,技术援助框架内容明确;12月,武汉市规划研究院、武汉市交通发展战略研究院的联合工作团队组建。
12月13日,刘平、黄焕、胡冬冬、郑猛、戴立峰、郑玥6名成员正式集结,乘飞机前往东帝汶首都帝力,就《东帝汶首都帝力市土地利用规划(2020-2050)》,开展规划编制的首次调研。
解决最急迫问题,6人团队走进当地贫民屋
调研行程的第一站,就引发团队成员内心的巨大震动。那是一处贫民窟,位于山海湖畔。一路走过去,地面上是大片大片的钉螺,空气里弥漫着腥臭。孩子们在屋外玩,衣衫褴褛、浑身是泥。
“这个被长期殖民、饱受战乱的国家,总能让人感到伤痕。”规划团队队员、市交通院负责人黄焕将这种伤痕视为破解规划定位的重要线索。
东帝汶2002年5月20日正式独立。作为一个年轻的国家,2017年,东帝汶国家GDP(不含石油)仅15.43亿美元,人均寿命59岁。
7天现场调研,让武汉规划师倾听到当地居民的声音:我们需要干净的水、充足的食物、便捷的交通,我们的孩子需要上学,老人需要医疗……
这些都是帝力需要迫切解决的当务之急。
发掘帝力自身资源,武汉有成熟项目经验
帝力城区面积仅48.27平方公里,一周时间,6名规划师对居民社区、大学、中学及市场,周边地区的海港、工厂、河流及农田,固体废弃物污染和河道过度采砂等严重环境问题进行了密集的调研。其间,最让规划师郑玥难以忘怀的,是当地的孩子,脚底板被炽热的土地磨得漆黑,脸上却笑得灿烂无比。
“理解重建家园时的自信和自强,是构建规划愿景时的重要支撑。”黄焕用镜头记录下这样的微笑。
帝力靠海,绵延的海岸线带给这里白色的沙滩、蓝色的港湾。除了石油资源,帝力最大的优势就是潜在的旅游资源。但目前,城市的滨海岸线处于低效利用状态,居民生活垃圾对海岸产生污染,影响了岸线的美观和舒适,不利于旅游业的开发。
经过深度调研,团队将搭建稳固、有韧性的生态框架作为帝力未来发展的愿景之一。
涉及蓝绿框架和生态底线,武汉已经拥有成功的案例。2019年12月19日,在东帝汶公共工程部组织召开的见面会上,黄焕分享了曾获得国际大奖的“东湖绿道项目”。
“我们的经验就是最大化地利用风景区现存的一些土地和建筑,注入新的产业功能,比如旅游业、文化创意产业,来满足城市发展的需求,也实现多样化的自然资源利用。同时,新产业的发展也带来了更高的经济收入,这一部分可以反哺到环境保护中。”
这一愿景得到东帝汶公共工程部官员的充分肯定。
“设计之都”收获认同,中国规划有实力
7天调研,规划师们每日的睡眠不足6小时,交通院高级工程师郑猛、规划院高级工程师戴立峰为了调研东帝汶交通及水源状况,每天早晨6时即起,深入踏勘,详细记录,带回了丰富的一手资料。
市规划院高级规划师胡冬冬说,这次规划开展“人文调研”,在定量分析之外,进行了大范围的深入采访和实地踏勘,并且团队将中国规划“以人为中心”“做市民满意的规划”经验应用在了东帝汶,广泛听取东帝汶居民对规划及生活的切实需要及建议。
陪同调研的联合国人居署官员、亚太办高级官员布鲁诺说:“你们的工作方法是非常重视与本地市民进行交流,去倾听他们的意见,这在我看来是规划成功的根本。”
深入交流中,布鲁诺公开了当初选择邀请武汉规划团队的原因——
武汉是世界知名、亚洲典型的滨水城市,获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命名的“设计之都”称号,其两江四岸独特的地理特征给予了规划发展的独特空间。目前,东帝汶对水资源治理与保护规划经验十分急需,而武汉正好有着“丰富而独特的滨水区域营造经验和设计经验”。
更早之前,武汉规划团队曾为尼泊尔两座城市编制规划,浸透在规划方案当中的中国标准体系,深受当地的欢迎信赖。
当地百姓相信,通过共建“一带一路”,城市会变得更好
“这次规划援建东帝汶,武汉是我国第一个走进东帝汶进行规划援建的团队,同时也是一次中国文化的传播。”本次援建规划团团长、市规划院副院长刘平认为,在我国全面实现“扶贫攻坚”的决胜阶段,把中国的脱贫经验带到东帝汶去,通过规划引领来助力帝力市脱贫致富,恰逢其时。
在帝力市的一周,武汉规划团队通过对东帝汶的首富、商会会长、大学生、教师和最底层的贫民等当地不同阶层的居民进行走访,全面了解各方诉求。经过初步调研,着重解决饮用水资源保护、医疗和教育设施匮乏等最为迫切问题,发挥当地蓝天碧海的旅游资源优势,把东帝汶的经济发展迅速带动起来,成为此次规划的首要目标。
回顾一周调研,令人动容的是,当地人对于中国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以及中国人民有着巨大的信任和认同。在采访当地中华总商会会长张芳霞时,对方就曾提到,当地百姓相信,通过“一带一路”的共建,帝力会变得更好。
目前,规划团队正在加紧资料的整理。下一步,他们将与联合国人居署密切合作,在市外办和市自然资源与规划局的指导下,积极开展《东帝汶首都帝力市土地利用规划(2020-2050)》的相关工作。预计工作时长为18个月。(长江日报记者黄师师 王亚欣 通讯员郑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