频道导航_fororder_广告1
荆楚大地
新闻热线:027-88153686
长江入湖北第一关的“疫”线守门员战疫赛道上有一种汉马版的暖心服务物业小哥骑单车给居民运套餐 100多斤猪肉挂满车把隔离点内中风老伴得到悉心照顾 七旬老人“实名”视频致谢妇女节6名一线工作者讲述抗疫故事省扶贫攻坚领导小组印发通知要求 力争做到战“疫”和战贫两不误武汉:用爱心打通居民服务“最后100米”父亲走了 她沿着父亲的脚步踏上防疫一线湖北十堰“90后”女辅警创作漫画为战友一线战疫加油湖北省首批稳岗返还5.53亿元 惠及企业10.35万家武汉:三类地点全部实现“床等人”硚口武体方舱医院“休舱”【战疫最前线】除了治疗新冠肺炎 疫情中的医护人员还做了这些暖心的事浦发银行潘卫东:加速数字化转型 促企业复工复产 保民生服务畅通江夏区方舱医院首批23名患者治愈出院碧桂园采购10吨防护物资直飞运抵武汉中共湖北省委统战部向全省统一战线成员和统战干部发出倡议武汉实现核酸检测日清日结武汉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关于对新冠肺炎治愈出院患者实施康复隔离的通告(第16号)组图:拿起儿时笔 手绘战“疫”情湖北省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通告江夏中医医院170多名患者治愈出院张定宇妻子为新冠肺炎患者献血浆两次病危的新冠肺炎患者治愈出院 专家:中医药全程干预效果好致在湖北留学生(中、英、法)武汉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关于严格公共场所疫情防控措施的通告(第13号)209名滞留同胞乘国航包机回家武汉开发区城管队员24小时待命 每小时给道路桥梁量一次“体温”武汉见证:急难险重有我子弟兵武汉百万中小学“线上开学” 特殊典礼开启新学期湖北交投鄂西高速职工用“五谷杂粮”作画 为武汉加油祈福武汉市卫生健康委关于全民监测体温的几个问题的答复武汉三种方式强化发热病人排查社区防控:筑牢第一防线寂静的城市 坚守的市民湖北郧西:54个宝宝在疫情中平安降生转运首批患者的车辆抵达火神山医院武汉市定点医院病床使用情况(统计时间2020年2月3日23:00)一首《武汉伢》传遍大江南北武汉市定点医院病床使用情况(统计时间2020年2月2日23:00)湖北加强疫情防控监督工作 对违纪违法者坚决查处武汉市金银潭医院20名患者集体出院17个文艺人共谱《武汉伢》《战书》如确有需要 武汉将申请进一步延长春节假期武汉市中小学从2月10日开始线上开课武汉市金银潭医院院长张定宇用渐冻的生命托起信心与希望武汉协和医院11名医护人员病毒核酸检测转阴湖北将在3天内扩大防护服等医用物资产能禁行首日 武汉商超供应有保障武汉雷神山医院开工 12天内交付

鄂派黄梅戏唱新声——黄梅戏“回娘家”30周年纪实

2019-12-31 09:24:19|来源:湖北日报|编辑:苏喜茹|责编:石丽敏

图片默认标题_fororder_微信图片_20191231090154

杨俊、张辉演出剧照。 (湖北省黄梅戏剧院供图)

  听不够评词花腔黄梅调,看不够水袖长衫舞悠悠。

  从根生湖北,到叶茂安徽,再归根故土,2019年是黄梅戏“回娘家”30周年,鄂派黄梅戏发出一株株新枝,香飘梨园。

  为黄梅戏注入阳刚之美

  1989年,湖北省委、省政府决定:“把黄梅戏请回娘家”,在黄冈设立省黄梅戏剧院。

  那时,在安徽省黄梅戏剧院,27岁的演员张辉唱念做打俱佳,但毅然辞别合肥。至2019年12月,湖北省黄梅戏剧院院长张辉连续14年在北京录制央视戏曲春晚,被誉为“黄梅戏第一小生”。

  12月18日清早6时,张辉准时出现在剧院排练厅,为徒弟传授湖北黄梅戏经典剧目《李时珍》,抠细节,讲剧情。

  “走不出固有窠臼,一味守摊子,黄梅戏就有可能湮没在故纸堆中。”从艺40余载,张辉传承黄梅戏的思路清晰。黄梅戏素有“一旦挑一班”之说,重女轻男,旦角是“红花”,生角是“绿叶”。作为黄梅戏省级代表性传承人,张辉大胆尝试以男性为主角演绎历史名人,为黄梅戏注入阳刚之美。

  湖北省黄梅戏剧院先后原创编排了《李四光》《东坡》《活字毕昇》《李时珍》4部黄冈历史名人传记黄梅戏,一改传统民间爱情故事题材,均由张辉担纲男主角,让鄂派黄梅戏表现出有别于徽派黄梅戏的鲜明特征。

  2011年,大型现代黄梅戏《李四光》在人民大会堂公演,科学巨人穿越时空来到舞台。落幕时,首都5000余名观众的掌声迟迟不肯落下。

  张辉获得第24届“中国戏剧梅花奖”。剧作家沈虹光评价:张辉的戏好听,也好看。

  充分挖掘本土文化

  1986年,黄梅戏电影《孟姜女》风靡全国,人们记住了一个名字:杨俊。她凭借在这部戏中的出色表演,跻身黄梅戏“五朵金花”。1989年,湖北省黄梅戏剧院首任院长章华荣,几赴安徽省黄梅戏剧院,费尽波折请来了杨俊、张辉。

  “要将黄梅戏真正请回娘家,一要有戏,二要有人。”章华荣说,排演自己创作的剧目,已成为当务之急。在知名导演余笑予帮助下,省黄梅戏剧院全面创新编导、表演、声腔、音乐、舞美等,产出《双下山》《未了情》《和氏璧》等一大批在全国叫得响的原创剧目。

  1996年,杨俊凭借在《未了情》塑造一名身患绝症却一心帮助他人的小学教师,获第13届“中国戏剧梅花奖”。文化部艺术局负责人曾激动地说:“湖北黄梅戏就是中国的歌剧。”该剧在国内外演出1200多场。

  “妹娃要过河,是哪个来推我嘛?”2012年,身为省地方戏曲艺术剧院院长的杨俊,主演大型新编原创黄梅戏《妹娃要过河》,浓郁的土家风情和悠扬的黄梅调自然融合,让观众见识了鄂派黄梅戏的独特魅力。剧中,土家女儿会、哭嫁等极具民族特色的仪式和歌舞,推动着剧情发展。“‘妹娃’让我找到了鄂派黄梅戏的方向,那就是充分挖掘本土文化特色。”杨俊说。

  该剧斩获文华奖“优秀剧目奖”,还被拍成戏曲电影,在旧金山国际新概念电影节获“最佳歌舞(戏曲)电影片”奖。

  喜看黄梅戏发新枝

  12月21日晨,黄冈艺术学校练功房,伴随着戏曲老师张安岚的口令,黄梅戏委培班学员张婧楠正在练身段。

  14岁的她明眸皓齿,体态婀娜,来自黄梅县,是从鄂、皖、赣1.3万报名者中闯关而来。“我从小喜欢黄梅戏,经常拿着板凳跟奶奶去看戏。”身高1.63米、体重46公斤的张婧楠说。

  碰到这样一个好苗子,黄冈艺校校长张安岚兴奋不已。

  张安岚介绍,2019年秋,黄冈市政府定向委培的黄梅戏班在艺校开班,5年后,委培班的30名孩子将全部进入省黄梅戏剧院工作。

  当晚,黄梅县黄梅戏剧院“周末剧场”,55岁的国家级非遗黄梅戏传承人周洪年静静坐在角落,他的儿子周信德正在表演。听着儿子韵味悠长的腔调,周洪年舒展开紧锁的眉头。

  副院长李武介绍,剧院演员已六代同堂,编演的多部黄梅戏舞台剧获全国全省艺术节大奖、“五个一工程奖”“屈原奖”等60多个奖项。(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柯利华 通讯员 李青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