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鹤峰:脱贫路上不让一个贫困残疾人掉队
杀年猪,备年货,打扫庭院,收拾屋子,盼儿女回家。随着新年的临近,湖北省鹤峰县下坪乡东洲村村民徐丕军靠着残腿撑起身体,忙中有乐。
种了5亩土豆和番薯,喂了6头猪,还有5亩中药材,总之家里不愁吃穿,也不愁钱。”说起现在的幸福生活,徐丕军满脸笑容。
19年前,今年55岁的徐丕军因意外失去双腿,住院治疗欠下不少外债。全家还要生活,孩子要上学,家中重担落在妻子肩头。徐丕军不抱怨、不言苦,学会干农活、扎扫把,发展产业脱贫致富。他多次放弃低保,历经磨难把一双儿女养育成人,先后被评为脱贫示范户和“最美鹤峰人”。
贫困残疾人是脱贫攻坚的贫中之贫,困中之困,坚中之坚。近年来,鹤峰县从解决残疾人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入手,通过产业支撑、就业扶力、培训扶智、保障扶弱,让5478名建档立卡贫困残疾人全部脱贫。
立足产业 拔掉贫困“穷根”
产业是贫困残疾人脱贫致富的根本所在,是巩固脱贫成果的关键。
“咩、咩……”12月26日,沈燕峰打开羊栏,山羊们鱼贯而出,奔向屋后茶园。望着眼前的一切,沈燕峰笑了,笑得十分灿烂。
家住鹤峰县走马镇官鼎村一组的沈燕峰,患癌十余年,妻子离家出走,双亲年老多病,未成年的女儿正在上学。
得益于扶贫政策和各级各部门的真情帮扶,沈燕峰加入茶叶专业合作社,发展有机茶园12亩,每年还养殖山羊50只、土鸡300余只,年收入达10万元,身体状况逐渐好转。
在鹤峰县,像沈燕峰一样通过发展产业脱贫致富的残疾人还有很多。今年,鹤峰县以打造“全域有机”为突破口,发挥各种市场主体的带动作用,大力发展“四叶一畜”(茶叶、烟叶、箬叶、蔬菜和畜牧业)特色农产业,争取到东西部扶贫协作项目支持,实施了有机茶精制车间、高山蔬菜加工厂、中蜂产业基地、武陵山区蜂产品精深加工车间等重点建设项目,采取“公司+基地+残疾人”的方式,带动401名贫困残疾人依靠产业实现稳定脱贫。
培训就业 开辟增收渠道
贫困残疾人脱贫致富的能力先天不足,培训就业是实现收入可持续增长的有效途径。
剪刀上下翻飞,多余枝头应声而落。时至深冬,鹤峰县下坪乡胜利村五组残疾人龚光胜并未闲着,忙着给果树剪枝和保暖施肥。龚光胜说,一颗颗果树苗,承载着一家人的希望。
龚光胜和年迈的母亲都是丧失劳动能力的肢体残疾人,两个孩子正在上学,沉重的家庭负担压在了妻子一人身上,是村里的低保户。
龚光胜也曾想找致富门路减轻妻子负担,但苦于缺少技术,只能急在心头。
转机出现在2018年。当时,他接到村里通知,安排他参加乡里组织的残疾人创业培训。
“机会难得,我一定认真学习,然后有所为。”龚光胜非常高兴。一周的培训,他仔仔细细地听,完完整整地记,每个细节都没落下。
培训结束后,龚光胜利用家边的山地优势资源,按照老师教的技术,从单一的粮食作物种植转向果树种植。他先后发展桑葚、水蜜桃、盾叶莓、东北榛子等果木产业13亩。“有技术就是不一样。果树长势不错,明年大部分就能挂果,争取甩掉‘低保帽’。”龚光胜说。
鹤峰县残联相关负责人介绍,每年通过集中培训、送培上门等形式,组织开展了残疾人创业致富、就业技能提升、创业市场开拓等培训项目。今年,有173名贫困残疾人接受了各类培训。其中,10名残疾人创业典型由杭州市上城区的10家企业或创业指导专家“一对一”结对帮扶。同时,为27户有返贫风险的贫困残疾人家庭安排了公益性岗位,人平增收5000元。
康复救助 完善保障机制
洁白的瓷砖、漂亮的洗手台、干净的坐便器、崭新的热水器。鹤峰县中营镇大路坪村三组残疾人赵远友家中新改装的卫生间,跟城里人使用的卫生间几乎没有差别。
“原来屋里没有厕所,有一个旱厕在外面的吊脚楼下。由于我身体自尾骨以下失去知觉,旱厕根本不能用。只能在房间放两个便桶,利用改造的椅子如厕。现在家里安装了坐式马桶,解决了我的大问题。”赵元友对此次无障碍改造项目感到十分满意。
该镇茶园村七组残疾人张久英同是无障碍项目改造的受益者。她因大脑动过两次手术,导致半边面瘫,存在视力障碍。她家改造的是厨房。经过人性化设计,量身打造的崭新厨房投入使用后,她再不用别人帮忙做饭。
截至目前,该县共有165户残疾人家庭完成无障碍改造项目。这仅是该县推进残疾人康复救助的项目之一。
2019年,鹤峰县发放残疾人两项补贴60688人次,发放资金467.3850万元;实施了国有企业社会帮扶项目,为387名贫困残疾人发放补助40万余元;为30名聋哑残疾人捐助适配助听器30台。各种保障措施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贫困残疾人的日常生活困难,提高了自主生活能力和质量。(汪正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