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门3年建成“九渊书吧”33家
原标题:荆门3年建成“九渊书吧”33家,免费接待读者10万人次——公益书吧,在探索中突围
市民在“九渊书吧”龙泉公园店读书。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张鸿 通讯员 陈俐君 摄)
在互联网的冲击下,不少城市实体书店举步维艰,甚至关门倒闭。
为了给城市居民保留阅读场所,2016年起,荆门以历史文化名人陆九渊为名片,打造特色公益书吧“九渊书吧”。
3年间,荆门建成“九渊书吧”33家,免费接待读者10万人次,“到‘九渊书吧’去读书”成为荆门人的新时尚。
荆城处处有书香
藏身于龙泉公园的“九渊书吧”,是荆门最为出名的“网红书吧”,100平方米的书店可同时接待20人读书品茗。
这里,门内门外都透着浓浓的古风古韵。古朴的书架错落有致,围合出一个个由沙发和书桌组成的阅读空间。厚重的仿古墙壁,将城市的喧嚣挡在门外,屋里只听得到书页翻过的沙沙声。
“以前我到龙泉公园就是散散步,现在没事了就晃到这里的书吧看看书。这儿环境好,书也多,我很满意。”12月8日,家住西山林语的刘全斌大爷坐在书吧,手里拿着自己喜欢的历史书籍。
书吧管理人员芦轶介绍,书吧现有文化、生活、科技、政经、少儿、综合等各类图书五六千册。周一至周日都对市民免费开放,暑假期间,来看书的市民更多了,每天有100多人来这里阅读。
走出公园,就是海慧路的龙泉中学。校门西侧,又是一家“九渊书吧”。推门而入,一股文艺气息扑面而来,10多个书架上摆满了各类书籍。
不仅在校园和公园,在荆门的街道、社区、单位,都能感受到浓浓书香。在荆门市政务服务中心办事大厅一侧,前来办事的市民可以在“九渊书吧”读书、休憩;在石化佳苑小区,不少居民在晚间散步之余,总习惯带着孩子到社区“九渊书吧”一品书香。
探索“公益+市场”之路
实体书店日渐萎缩,经营成本高是核心原因。荆门的“九渊书吧”,何以越开越多?
“书店靠卖书很难赚钱。”作为“九渊书吧”的开拓者,荆门新华书店总经理程龙感受深刻:“书吧走纯市场之路很艰难,必须在公益与成本间找到一种平衡。”
场地哪里来?荆门市财政拿出200万元专项资金,鼓励机关、社区、企业、学校等开办“九渊书吧”。书吧由有关单位无偿提供场地、承担水电费,新闻出版部门负责装修。
荆门市教育局在学校建设6家“九渊书吧”,为接送学生的家长提供阅读空间。打通城区阅读的“最后一公里”,荆门试点建设了8家社区“九渊书吧”。
数据显示,荆门33家各类“九渊书吧”中,机关单位10家、学校6家、企业7家、社区10家。
书籍从何来?荆门市图书馆提供部分书籍,读者凭图书馆借书卡在书吧通借通还;新华书店提供一些书籍,读者既可购买,也可翻阅;财政设立专项补助款,用于每一年度每一间书吧的图书损耗。
书吧谁来管?部分单位原有的图书室管理员,继续管理书吧;部分书吧委托新华书店管理,同时卖书、销售文创产品、咖啡饮料等。
“书能卖一两千元,加上咖啡饮料等,一个月销售额六七千元。”作为新华书店派驻龙泉公园“九渊书吧”的管理者,芦轶介绍,书吧的收入基本能维持一名工作人员的人工工资。
打造“15分钟阅读圈”
“这里的书籍报刊都是定期更新的,种类还很多。家门口就有这么惬意的小书吧,这太幸福了!”12月8日一大早,东宝区南门社区党员群众服务中心大厅,69岁的社区居民袁世涛再次来到社区看书读报,自从这里的“九渊书吧”开放后,看书读报成了他闲暇之余的最大乐趣。
2000余册图书供居民免费借阅,书吧不设管理员,读者自助登记、自助归还整理。12月初,在新型综合社区改造中,南门社区将服务大厅一分为二,在10个一站式服务窗口之外,专门设立50平方米的“九渊书吧”,供居民群众在办事之余看书读报。
社区党支部书记黄玉梅介绍,书吧内设置了书架、书柜、椅子等,书籍的种类也涵盖了政治、经济、法律、科普、文学、休闲杂志、报刊等多种门类,并保持定期更换,确保不同年龄段、不同性别、不同兴趣爱好的社区居民都能找到中意的书籍。同时,居民也可以将自己喜欢的书刊放至书吧,与他人分享。
“力争通过3年努力,建成高品质的公共阅读空间60个以上,让市民出门步行15分钟范围内,均可享受阅读服务。”荆门市全民阅读活动领导小组组长汪在祥介绍,该市还将推动全民阅读与市民生活深度融合,在文化场馆、书城书吧适当增设茶艺、文创产品展示等服务功能,在宾馆、网吧、茶吧、咖啡馆等场所试点建设微型阅读空间,逐步形成布局均衡、覆盖广泛的阅读平台。(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严运涛 通讯员 李慧敏 却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