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阳实施报批事项区域性统一评价
原标题:襄阳实施报批事项区域性统一评价 政府代劳 为项目落地省钱提速
12月4日,襄阳市东津新区,大湾区(襄阳)工业园。
“项目11月12日注册,2020年春节后就能开工啦!”国太阳科技有限公司财务经理徐超越兴奋地对湖北日报全媒记者说。
国太阳公司此次落地的是个总投资13亿元的大项目,涉及智能机器人、汽车零部件、航空座椅等6个子项目。在徐超越印象中,过去类似项目,从摘牌拿地到请中介机构编制环评等多个报告并获批,至少得大半年、花费数十万元。
如今,这些事都由市里免费“代劳”,企业省心多了。
不给项目用地留隐患
企业摘牌拿地后,大多想早日动工,尽快投产见效。
然而,繁琐的项目报建审批,却让老板们轻松不起来,因为涉及环境影响、矿产压覆、地质灾害危险性、文物保护、水土保持、洪水影响、地震安全性、气候可行性等多个专题报告要编制报批。
一旦某个事项没到位,麻烦接踵而至。在湖北省,就发生过多起企业拿地后,因施工中发现文物而停工的案例。
襄阳市博物馆考古队队长王志刚告诉记者,按《文物保护法》规定,文物发掘须报国家文物局审批,过程最快得20天。若属需原址保护的文化遗址等,该地块就不能用作工业用途了。
“有的项目,未经文物勘探和保护审批流程就仓促上马,结果代价巨大。”王志刚透露,该市襄州区曾有一个316国道改线项目,开挖施工中“撞”上了省级重点文保单位凤凰嘴新石器时代城址,文物部门干预后,建设方只得规划改线、重新征地,工期延误一年多,损失上千万元。
区域性统一评价,恰好挠到了投资者的痒处。2019年6月,襄阳采取“市属国有企事业单位承担+政府市场化采购”方式,完成了首批试点的4个城区(开发区)1万多亩地的8个专题投资项目报建审批区域性统一评价,今后这些地块再有项目落地,企业就不用为此“伤脑筋”了。
预计到12月底,该市全地域的11个开发区、工业园区的区域性专题评价工作全部完成。为严把报告编制和评审质量关,该市市直相关主管部门牵头的8个工作专班都邀请了省级以上经验丰富的专家和技术团队。
评价成果立马应用。以文物保护为例,首批试点的高新区、东津新区、襄城区、樊城区4个城区(开发区)专题评价中,就发现13处文物点,其中需原址保护的古遗址有4处,这些成果已反馈到各区规划、招商等部门。
贴心为企业省时省钱
区域性统一评价,襄阳耗资不菲,首批试点市财政就拿出1600多万元,第二批预计耗资近1亿元,均由市和相关县市区财政分担,为企业节省了大量投资成本。
“其实,就报批事项的办理成本而言,政府出钱实施区域性统一评价比企业自主找中介,费用低得多。”襄阳市行政审批局副局长聂骏说。
最近,该局对市区2019年的18个建设项目作了调查。结果显示,这些项目所做环境影响、地质灾害危险性、地震安全、考古查勘和文物保护4个专题审批实际发生费用,平均每亩3215.05元。而该市2019年实施首批区域性统一评价的综合成本为每亩1196.09元,仅为前者的37.2%。
耗时方面,因中介机构良莠不齐,企业选择的中介编制的专题报告在专家评审时一次性通过率较低,需反复修改完善,过去企业在修改报告环节平均耗费110个工作日。基于“木桶短板”效应,单个专题所需最长平均时间就是企业自主开展评价的耗时,即环评耗时,117天。而该市首批区域性统一评价总共只花了42天,只有前者的35.84%。
襄阳市行政审批局审批一科科长吴洋说,现在行业主管部门以政府采购方式选择专业机构,让专业人做专业事,大大提高了专题报告评审时一次性通过率。
“享受区域性一致评价改革成果后,项目报批时间节省了大半年,落地成本降了上百万元。”地处樊西新区的湖北楚商装备制造产业园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刘贺宁告诉记者,该产业园近500亩,优良的营商环境吸引了浙江台州17家企业回迁。
总部在深圳的湖北卓茂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郑青华表示,该公司系华为供应商,主产有“工业CT”之称的智能检测装备,家乡的区域性统一评价让他感觉“很贴心”,坚定了回归创业的信心,公司一期投资5亿元的项目近日将在东津新区开工。
打包式服务提升行政效能
“深入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改善营商环境,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十九届四中全会再次为“放管服”改革加油。
襄阳市行政审批局局长张文斌认为,该市实施的区域性统一评价改革,将单个企业单个项目的繁琐报建审批流程,变为政府出资、区域打包式的主动“代劳”,大幅提升项目落地速度,减轻企业负担,是全省唯一完成8个专题评价工作的市州,体现了“创新行政方式,提高行政效能,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的四中全会精神。
此前,该市已实施先建后验等放管服改革,最近又将区域性评价纳入“多规合一”平台,实现评价成果共享共用。在襄阳市行政审批局电脑中,记者看到,首批8个专题成果都在平台中进行了图层叠加,哪些地方需避让矿产压覆、文物保护区等管控空间,一目了然。
此项改革也得到了自然资源、水利、环保等相关行政审批部门的认同。“过去,关于矿产压覆的项目审批,都是企业一个一个项目报批,即使是相邻地块,都得照做,审批任务相当重。”襄阳市自然资源局相关负责人表示,现在审批部门按区域做整体评价,审批压力大大减轻。
湖北省发改委有关人士认为,襄阳区域性统一评价改革走在全省前列,其改革力度之大堪称“颠覆性”。
不过,襄阳市有关部门负责人表示,该市区域性统一评价模式还在探索完善中,也遇到一些问题,比如:地方探索如何与现行法规、制度衔接?评价事项选择能否更有弹性?市县财政压力如何分担?等等。
该负责人建议,国家层面应加强顶层设计,统筹出台区域性统一评价指导性文件,对矿产压覆、地质灾害、气候可行性、地震安全、水土保持、洪水影响等与地形、地貌、地质历史调查成果关联紧密,且在更大范围中有共性利用价值的专题,可打破目前以县域为基础单元开展工作的限制,允许整合编制和审批。国家和省里还应设立专项资金,对开展区域性统一评价工作完成好的地方给予奖补。(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李剑军 通讯员 谢平安 黄兴艳)
【专家点评】
值得推广的“放管服”创举
政府如何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推动高质量发展?
襄阳市探索的区域性统一评价,将过去由企业承担的项目报批八大事项,改由集约化、规模化的政府采购统一买单,大大压缩了项目审批流程,显著降低了报批成本,还节省了宝贵时间,提升了服务实体经济的效率,彰显了当地政府的担当作为与改革锐气,是一项值得全省推广的“放管服”创举。
区域性统一评价,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了现行的“条条框框”,其优化政府行政方式、提升行政服务效能、激发市场主体活力的作用显而易见,应鼓励这样的改革探索,相关政府部门还应加强协同配合,形成“一盘棋”,将好事办得更好。
短期来看,地方财政承受了压力,但若“算大账”“算长远账”,地方政府“筑巢引凤”,项目落地效率普遍提高了,企业早一年半载开工,带来的税收、人气、可持续发展等长期效益,远非一次性投入的那点“小钱”可比。(湖北省社科院经济所所长 叶学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