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施硒茶”挂牌出山
恩施玉露发源地,恩施市芭蕉乡富硒茶园一景。(视界网 伍功勋 摄)
“我们何时可使用公共商标? ”“LOGO怎样获得授权?”“下一步品牌推广有啥计划?”
11月中旬,问询电话热得发烫,恩施州茶协人流穿梭。恩施硒茶作为该州茶叶州域公用商标正式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局批复后,引来数百家茶企关注。
“有了统一身份证,恩施茶企终于可以抱团出山了。”分管茶业的副州长夏锡璠眼中充满期待。
千艘小舢板难抵风浪
“一流的品质,二流的加工,三流的包装,不入流的品牌。”这是一位市场专家对恩施茶实地调研后得出的结论。
前些年,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一位企业家要给朋友送礼,买的是恩施茶叶,用的却是外省名茶的包装。“茶叶品质绝对优良,可品牌知名度太低,拿不出手。”这位企业家满脸无奈。
在恩施,“家家做茶,遍地开花”。谈数量,大小茶企千余家,散落在群山各个角落;谈品牌,数百个,从县市到乡镇,都有自家品牌。论品种,恩施有绿茶、红茶、白茶、藤茶、乌龙茶…… 一应俱全。
“一个大展厅,百余个花花绿绿的品牌,摆得眼花缭乱,可消费者哪里记得住。”湖北民族大学茶学院院长何洁这几年参加的茶博会不少,每次为恩施茶做推广总会遇到相似尴尬。各家茶企各自为战,精力、时间、推广费没少花,大部分却打了水漂。
“龙头茶企年销额额最多也仅徘徊亿元左右,亟需抱团整合。”州茶业协会会长苏方俊介绍,截至目前,恩施州茶叶面积已发展到160万亩,占全省1/3。但大部分都做原料茶贴牌,年产值不及西湖龙井、安溪铁观音一个零头。
同样种茶,有名牌加持的浙江、福建茶园亩产能达数万元,而恩施茶农一年到头辛苦,亩平纯收入约3000元,还经常遭遇卖难困境。
提升附加值,让茶叶变金叶。脱贫攻坚的关键时刻,作为全州最大的支柱农业,恩施茶业亟需依托强大品牌支撑,迅速变强变壮。
十年磨一剑终成正果
“擦亮恩施茶,须整合品牌,用统一的身份向外集中推介。”州茶办负责人告诉湖北日报全媒记者,从2010年开始,州政府就开始启动公共商标的整合行动。
恩施玉露名气相对较大,州茶办提出以此作为全州统一公共商标来申报。不料,提议遭遇强烈反对。各个县市的代表认为玉露是一种工艺,主要存在恩施市,和本县茶品存在较大差异,当地茶企心理上也难以认同。
“3年不生产,市场也不缺供给。”苏方俊介绍。随着全国茶产业进入存量竞争时代,头部效应日臻明显。
“品牌引领,抱团发展”呼声紧迫,州政府向全社会公开征集方案。硒是人体必须的微量元素,恩施作为世界硒都举世公认,且8个县市绝大部分土壤中都富含硒。经多方讨论,“恩施硒茶”作为统一名称申请公共商标方案获高票通过,大家赞同以这个整体名片共同推广对外形象。
2013年,恩施州向国家商标局递交书面申请,却很快被驳回。理由有二。一是恩施市茶协已注册“恩施市富硒茶”商标,恩施硒茶与此相似度太高,造成侵权。二是“硒”字眼由于被市场大量滥用,原则上已停止使用涉硒商标。
被浇了一头冷水后,申报人员不气馁,想方设法补短板。经协商,由恩施市茶协对商标重新注册,市茶协拥有商标所有权,州茶协则获得使用权和管理权。对于硒字眼的争议,恩施州出具大量科研原始材料,证明世界硒都的地位。经专题汇报反复争取,原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最终破例同意恩施硒茶公共商标登记注册。
“十年艰辛,更像是一个磨砺和考验。”参加申报的工作人员回忆,光北京就跑了数十趟,厚厚申报资料堆得像座小山,其间主管领导都换了几茬,连国家审核机构都已更名。
争当鄂茶领头羊
“造型超优美。”11月10日,记者在州农业农村局见到恩施硒茶地理商标的LOGO图案:几条飘逸弧线勾勒出饱满圆润的茶叶线条,ES字母既象征恩施,又是硒元素的英文缩写,设计风格清新淡雅,仿佛茶香扑面而来。
“听闻商标批复的消息,前来咨询的茶企踏破门槛。”州农业农村局局长汪云告诉记者。“萝卜快了更要洗泥。”借此契机,恩施州苦练内功,以全域绿色为基,全面提升基地、种植、管控、加工、包装、可追溯等内涵,使用恩施硒茶公共商标的企业须遵守一整套严格的茶叶管控绿色标准。
一轮宣传热潮迅速掀起。9月,恩施硒茶首次作为一个整体入选《中国农业品牌目录》,打开电视,央视一套、十三套《新闻30分》节目,恩施硒茶的插播广告已隆重登场。在北京西站、武汉天河机场、楚河汉街,恩施硒茶的巨幅画面吸引游人关注。刚刚举行的上海、武汉、杭州茶叶博览会上,恩施硒茶已作为公共品牌亮相,采取统一标识包装展厅。
当下,一些恩施茶的子品牌也已初具名气,恩施硒茶将采取“母子商标,双牌经营”的原则,兼顾集中与灵活,旗下“利川红、恩施玉露”等将在恩施硒茶的大旗下整合资源,抱团出山,争当鄂茶领头羊。(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刘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