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师“政国学园”探索拔尖人才培养机制
11月13日一大早,在华中师范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一群学生走进专门的教室,打卡、自习。原来,他们都是经过选拔进入该学院“政国学园”的学生,在自习上要接受严格考勤与管理。
有趣的是,在这个“学园”里,本科生和硕士生、博士生成为同学。不同专业、不同学习阶段的学生们组合成团队,往往碰撞出奇妙火花。
从2018年起,华师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整合优质教学资源,探索“学园制”本硕博贯通式一体化拔尖人才培养机制,和从严、从难、从实际出发、大读写量的培养模式。
该学院院长胡宗山教授介绍,每年9月初在全院二年级本科生和硕士生、博士生中,通过竞争性选拔方式挑选优秀学生,设立24名本科生的知行班、12名硕士生的鲲鹏班、4至6名博士生的大成班,组建“政国学园”。学生年度考核若不合格,便要退出。
目前,共有80多名学生在“政国学园”学习,并组成不同的团队。每个团队一般包括六七名本科生、2名研究生、1名博士生,并配备一位教授、两位副教授,每周轮流指导学生举办读写会,集体研读专业经典著作,探讨学术研究和论文写作。
学院通过一流学科引导资金,为“政国学园”学生提供较高奖助学金,还资助他们外出参加学术会议。学生们在享有优质资源的同时,也面临较大压力和挑战:在正常的人才培养计划外,还要在周末和寒暑假“加课”;要研读大量书目;单月举行外语演讲比赛,双月开展学术论坛;暑期参加学术夏令营,寒假参加学术冬令营。
截至目前,“政国学园”学生们共撰写300多篇读书笔记、累计91万余字,发表15篇论文,并获得多个国家级和省级奖项。
本科生董诗艺坦言,一周一本书的阅读量对同学们来说,一开始是压力,在“机制倒逼”下,压力慢慢变成了动力,优秀变成了目标。本科生姜煜威说:“除了学业上的‘增量’,我还接触到优秀学长和同学,互相竞争切磋,收获很多。”
而作为研究生,和本科生成为同学,感受如何?地方政府学专业硕士生郭易楠笑言,本科生能力强、思维活跃、观点新颖,和他们一起交流学习,让她受到不少启发。(湖北日报记者韩晓玲、通讯员党波涛、潘广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