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州“精雕”城市生态美景
游客在荆州临江仙公园观赏向日葵。
“园在湖畔,水在园中,园水相接,交相辉映,好一处田园水乡。”11月5日,全国14家省级党报记者走进荆州采访长江大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参观完荆州园博园后,对荆州城市生态建设纷纷点赞。荆州市城管委副主任罗进说:“搞好园林绿化扮靓城市,让市民享受生态文明建设成果,吸引更多游客,是我们‘城市设计师’的荣耀。”
近年来,荆州沿路沿河沿湖栽花种树,建设公园、小游园,治理黑臭水体,城市越来越宜居。
打造“四季花城”
从荆州城区前往园博园,武德路、高阳大道、武王大道、雨台路两旁,近4万平方米的鼠尾草、牵牛花、菊花、海棠花等花卉五颜六色,组成一幅秋日繁花画卷。庄王大道、江津路等城市主干道旁,花草则以红色为主、黄色为辅,包括一串红、鸡冠花、百日草等。
“没想到荆州这么美,步行或乘车,目之所及都是花卉。”从武汉到荆州出差的彭朝说。
“不仅仅是路边,还有广场、公园,都花团锦簇、芳香四溢。”荆州市园林绿化中心科长韩庆军介绍,9月以来,荆州“四季花城”布展,中心城区102.5平方公里范围内,打造6片花海、1座花园,城市主要出入口、重要景点景区、广场和道路摆栽花卉近1500万盆,播撒花籽约9.5万平方米。
荆州城区大部分道路、游园的花草,每年都会更换3至4次。荆州成了名副其实的“四季花城”,市民游客大饱眼福。
紧临长江的临江仙公园,就是近期赏花的好去处。10月下旬以来,近3万平方米“网红”粉黛乱子草盛开,远远看去如同一团粉色云雾,走入其中仿佛进入童话世界,唯美又浪漫。现在大片向日葵竞相绽放,黄灿灿的花盘宛若一张张热情的笑脸,迎接游客。
“荆州古城公园,很快就可以看腊梅,持续到2020年3月。春天是百花盛放的季节,文湖公园看紫藤花,江津西路看红叶李,江津东路看玉兰花,荆襄河湿地公园桃花盛开,荆州古城老南门环道樱花灿烂,明月公园梨花白如雪,园林路东的二月兰,一直开到6月。荆州是水乡,夏天处处有荷花。临江仙公园,几年来接连举办郁金香展、鲁冰花展、向日葵展,游客都有几十万人。”韩庆军说起荆州赏花地图,如数家珍。
2020年,荆州计划打造“一路一花、一园一花”,将道路建成花卉大道,每个公园都有主题花卉展。
园在城中,城在景中
2013年荆州获“国家园林城市”称号,中心城区公园绿地面积增加到922.81公顷。“城市公园绿地分布更加均匀,市民出行不到500米就能进公园。”荆州市公园管理处办公室主任付亚明说。
始建于1933年的沙市中山公园,面积约74.62公顷。园内河塘贯连,树林茂密,草坪如茵,景色秀美怡人。“近几年,我们复建中山纪念堂,栽银杏林,复建纪念“公安三袁”的卷雪楼,在江津湖畔孙叔敖墓旁打造楚梅园,挖掘中山公园的历史文化内涵,深受市民游客好评。”付亚明说。
位于荆江大堤的临江仙公园,原本是脏乱差的城市边缘,砂石、竹木堆场杂乱无章,破旧厂房、简易民房乱搭乱建,牲畜粪便、垃圾堆随处可见。2011年,荆州开始整治荆江大堤中心城区段生态环境,大规模拆迁后建成长1600多米的临江仙公园。“作为江滩公园、亲水平台、城市氧吧,临江仙公园集观光旅游、文化娱乐、休闲健身、环保防洪于一体,很受青睐。”付亚明说。
文湖公园“拆违透绿”,由过去世外桃源般的古典园林,转变为一片开阔的城市花园绿地,行人在园外就能观赏园内美景。玉桥公园从盆景花卉基地改建为游乐公园,设青少年运动区、儿童游乐区、 水上活动区、水乡风情区,成为荆州人假日休闲游玩首选之地。
“中心城区规划改建37个公园,新建100个街头游园,公园之间通过绿道串联。除了建设园林,我们还对城市树种进行精细化管养,更换不适于生长的树种,预报、防控病虫害,对行道树及时修剪、施肥、浇水,努力做到园在城中,城在景中。”罗进说。
城市因水而灵动
荆州城区河湖密布,有7个湖泊、7条河流,但前些年都是黑臭水体。建设宜居城市,自然要治水。近两年,荆州打响了城市污染防治攻坚战。
2019年初,《荆州市城市黑臭水体治理攻坚战实施方案》出炉,对西干渠、豉湖渠、护城河、荆沙河、荆襄内河、太师渊、范家渊7个黑臭水体实行截污、清淤及水环境综合治理,雨污分流改造、生态修复、活水保质等。
先截污,后清淤。为减少清淤底泥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荆州市专门采购大型淤泥固化装置,对清淤产生的淤泥做脱水固化处理,再送至堆场。同时,先后完成荆沙河、护城河、内荆襄河、西干渠等河道植被绿化、水系联通。
治水、管水、兴水,须持之以恒、久久为功。截污治污工程完成后,城区黑臭水体会有专人负责水体清捞、坡岸保洁,确保城区河道、湖泊等水域清洁。罗进说,城管部门采用机械化清扫,减少道路冲洗污水排入管网;定期做好管网清掏,妥善处理清理出的淤泥,减少降雨期间污染物入河。
“荆州园博园建设过程中,应用诸多现代生态技术手段,让雨水能够自然渗透、自然蓄存、自然净化。”罗进说,这就是海绵城市的理念,今后荆州城区园林绿化建设将借鉴海绵城市的理念,避免产生新的污染。
不久的将来,这座千年古城会变得更加生态宜居。(文/图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李光正 通讯员 沈微 曾祥虎)